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剥 (繁体字:剥) 拼音: bāo bō 注音: ㄅㄠ ㄅㄛ 部首:刂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0

简体部首:刂 简体部外笔画:8 简体总笔画:10

繁体部首: 刀

五笔86/98: VIJH 仓颉: NELN 郑码:XBKK 电码: 0475

笔顺编号: 5112413422 四角号码:12900 UNICODE: 5265

目录

基本字义

bāo   ㄅㄠˉ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英汉互译

shell peel shin

方言集汇

粤语:bok1mok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bok7[客英字典]bok7[海陆丰腔]bok7 潮州话:bag4(pak)

详细解释

剥 bāo 〈动〉

[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shell;skin;peel;peel off] 或剥或烹。——《诗·楚茨》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另见 bō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 ·剥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北角切,音驳。《说文》裂也。从刀,彔声。《玉篇》削也。《广韵》落也,割也,伤害也。《楚辞·九思》怫郁兮肝切剥。又《增韵》褫也,脱也。又卦名。《易·剥卦》剥也,柔变刚也。又《周礼·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注》谓斫去次地之皮。又杀牲体解之名。《诗·小雅》或剥或亨。又《礼·檀弓》丧不剥奠也与。《注》剥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恶尘埃,故可无巾覆。又《集韵》普木切《正韵》普卜切,音璞。力击也。《诗·豳风》八月剥枣。《注》击也。又音卜。《魏·刘桢·鲁都赋》毛群陨殪,羽族歼剥。塡崎塞畎,不可胜录。《集韵》或作,亦作。

说文解字

《卷四》《刀部》 ·剥 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声。,剥或从卜。北角切

English

peel[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