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剥桉(Eucalyptusdeglupta),是彩虹桉树的中文名,北半球发现的唯一一种桉树。这种高度可达到70米的树还凭借其丰富多彩的颜色著称树类家族。它的树皮拥有黄色、绿色、橙色甚至于紫色等多种颜色。“彩虹”这个名字也正是源于这种奇特的特征。

  • 中文学名:剥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属:桉树属
  • 目:姚金娘目
  • 科:姚金娘科
  • 种:剥桉

目录

形态特征

剥桉有着彩色的树皮,可千万不要认为是有人故意在上面泼了彩色的漆,这种被称为“彩虹桉树”的树种,它们的这身“外套”可是纯天然的。走进树林,会让你感觉进入了童话世界。

这种与众不同的彩色现象因树皮在不同时间脱落所致。不同颜色代表树皮的不同年龄。新脱落的外皮所在位置由亮绿色的内皮取代。随着时间流逝,树皮颜色逐渐变暗,由蓝色变成紫色,而后又变成橙色和栗色。[1] [2]

引进历史

剥桉是一种比较新的人工林树种,直到最近仍处于试种或试点阶段。最早是在1918年和1926年,将生长在棉兰老哥打巴托地区的当地树种引种到菲律宾的其他岛上,即吕宋西北部的碧瑶。1954年首次引进到宿务岛。巴布亚新几内亚主岛首次引种剥桉也是在1948年,树种来自新不列颠邻岛的克拉瓦特。除东南亚以外,其他国家在50年代末或60年代也进行了小规模的引种。如象牙海岸和所罗门群岛于1958年进行了引种,刚果于1961年引种,斯里兰卡于1967年引种。

与其他树种相比,剥桉的栽培总面积仍然较少。到1974年,菲律宾的栽培面积约为7000公顷,主要是由菲律宾造纸工业公司栽培的。至1973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栽培面积为736公顷,并计划迅速加快栽培速度。刚果报道的栽培面积为170公顷,主要是在1961年至1966年期间栽培的。象牙海岸报道试种了50公顷剥桉,并计划培育大型的工业剥桉林。英属所罗门群岛已计划到1985年栽培3.2万公顷。其他许多热带国家已在乔木区和试验小区引种了剥桉。

分布范围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或者菲律宾,这些地方是彩虹桉树的原产地。作为一种奇树,彩虹桉树也已被引入南美洲、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

生长习性

剥桉是唯一天然生长在赤道南北的核树树种,适宜在全年雨水充沛和均匀及气温高的条件下生长,而在这种条件下,其他树种可能会感染病害。在这些条件下,剥核生长快,而且有很好的干形。它非常容易着火。它开花和结实较早,扦插的幼枝容易生根,但是萌生能力极差,因此不能采用萌生方法来更新剥桉林。

特点

剥桉的树皮在年老之后,就会慢慢从树上掉下来。这时,下面新生的亮绿色树皮就露出来了。时间长了,这些绿色的新嫩树皮一天天变老,颜色也会慢慢变暗,由蓝色到紫色,再由橙色到栗色。因为树皮不是一起脱落,而是一块一块先后脱落,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所以剥桉又叫彩虹树。

剥桉可是个大个头儿,成年后,它可以长到70米左右,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想要长得好,就得住在适宜的地方才行。剥桉很怕冷,最喜欢在经常下雨的热带地区生活。

主要价值

剥桉主要用于纸浆材。由于生长迅速,剥桉还是理想的薪炭材,15年生以上的木材,可生产优质木炭。此外,剥按还被大量用于造人造板、细木工及建筑用材。

一些人可能认为一种色彩丰富的树即使不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至少也要在公园和森林进行公开展览。不幸的是,彩虹桉树并没有获得这种待遇。世界各地的人们栽种这种树主要是出于获得木浆这个目的。木浆是造纸时使用的最常见的一种原料,可以通过化学或者机械手段从木料中提取出来。它是一种干燥而富含纤维的原料,漂在水里时,所含纤维四下散开同时变成更为柔软。

木浆被视为一种绿色资源,过去几年的需求量一直呈增长趋势,栽种用于获得木浆的树木所产生的木浆只占世界总产量的16%。除此之外,大约9%来自于原始森林,余下75%来自于第二代、第三代以及年代更为靠后的森林。为了那一点点木浆,每年有大量树木惨遭浪费。但与此同时,再造林以及栽种专门用于木浆生产的树木这些努力也在不断加大,让树木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资源。

人工种植

世界上许多热带国家都已有造林实验和在公园引种剥桉的记录,但总体而言,剥桉人工林面积并不大,人工造林历史也不长。剥桉人工造林主要在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刚果、象牙海岸、斯里兰卡、乌干达等10余个国家。 1948年,新几内亚第一次人工造林种植剥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他一些国家开始引种种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