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嘉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嘉禾,1921年9月14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州市一個小法官的家庭,父親在北平政法大學堂畢業後,在東北三省一些偏僻縣城任法官。當時規定法官任職不得在一處超過3年,劉嘉禾也因家庭多次遷居而一再轉學。10歲時,他在瀋陽市南滿中學堂讀預科。不久,爆發了「九·一八」事變,其父將他和姐姐送往天津,分別進入匯文中學和中西女子中學。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他姐姐去延安參加革命,他隻身一人乘上平津-學生南下的最後一班火車到了南京,就讀於東北中山中學。不久上海淪陷,他又隨-學生輾轉到達四川,進了國立二中。畢業後考取重慶大學土木系,一年後他轉學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貴州分校礦冶系。這是一所以嚴格著稱的高等學校,由於他的學習成績優異,得到了當時的5種獎學金。1943年畢業,留校作助教。1944年,經張春銘推薦進入資源委員會四川綦江電化冶煉廠任技術員。1945年他隨該廠廠長邵象華等人到了東北,負責一個機器廠的修復,並試製成功冷硬鑄鐵車輪,後來轉到鞍山鋼鐵公司煉鋼廠。自1948年起,劉嘉禾在煉鋼廠先後任爐長、護爐技師、調度員、值班主任、生產科長等職。那時,技術人員沒有大平爐煉鋼經驗,工人都是從農村招來的,對煉鋼技術一無所知,開爐和生產全靠留用的日本人操作。為了學到技術,劉嘉禾等技術人員,事事自己動手,親自實踐,學到的操作經驗,先在技術人員中交流,然後再去教會工人,從而鍛煉了他實際動手的能力,為他日後工作奠定了基礎。

當時擔任鞍鋼副經理兼煉鋼廠廠長的馬賓提出,參照蘇聯操作規程制訂一個能使工人理解的煉鋼操作規程,責成擔任生產科科長的劉嘉禾組織實施。這部操作規程成為我國第一部平爐煉鋼操作規程,從而改變了煉鋼師傅帶徒弟的傳統作法,迅速提高了煉鋼水平。在生產恢復時期,急需增加鋼產量,隨着鐵水成分的改變,劉嘉禾、張春銘等人提出了改造車間的預煉爐直接煉鋼的建議,經採納後,大幅度提高了鋼產量,連同其他方面的工作成績,他被東北重工業部破格晉升為工程師,並選為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東北分團成員,他是該團唯一的技術人員代表。1956年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出席了全國第一屆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1958年全國鋼鐵大發展,鞍鋼要支援全國,原擬派劉嘉禾任武漢鋼鐵公司技術處長,後來被新擴建的鋼鐵研究總院選中,他作為合金鋼研究室的骨幹留在北京。1959年,他在組織無鎳鉻鋼的研究和建立適合我國資源的合金鋼系列以及制訂相應的技術標準等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被授予「全國工交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他在鋼鐵研究總院工作三十餘年,參加並指導了多項課題的研究,培養了一批青年技術人員,曾參與制訂我國低合金鋼和合金鋼產品標準、生產技術規程、科技發展規劃及技術政策等多項工作,為我國低合金鋼和合金鋼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78年後劉嘉禾擔任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自1984年至今,擔任該院技術顧問。他曾任兵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特殊鋼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學會理事長等職;現為中國金屬學會榮譽會員和特殊鋼分會主任委員。

劉嘉禾先生熱愛黨,熱愛祖國。在工作上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求真求實,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即使年過八旬,仍十分關注並繼續為我國冶金材料事業的發展做貢獻。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老同志、老專家和好老師。但他的卓著業績、敬業精神和崇高品德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