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分子遗传标记

         
 分子遗传标记

 

 

 

分子遗传标记是以物种突变造成DNA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基础的,具有许多优点;(1)直接探测DNA水平的差异,不受时、空的限制;(2)标记数量丰富、多态性高;(3)共显性标识,可以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4)可以解释家系内某些个体的遗传变异;(5)可以鉴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随着基因工程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确知动物不但有毛色、体态、血型、染色体等的多态性,而且有DNA水平的多态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DNA多态性的各种遗传标记方法发展极其迅速,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动物育种成为现实。

目录

类型

应用较广泛的分子遗传标记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DNA指纹分析技术(DNA Fingerprint)、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STR(Short Tandem Repeats)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RFLP分析技术

RFLP全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是第一代DNA标记。20世纪70年代中期,遗传学家发现了RFLP现象;1980年Botstein首先提出利用RFLP作遗传标记构建遗传图谱,直到1987年Donis等人才构建出第一张人的RFLP图谱。RFLP基本原理是基因组DNA在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下,产生大小不等的DNA片段;它所代表的是基因组DNA酶切后产生的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突变增加或减少了某些内切酶位点造成的。RFLP作为遗传标记具有其独特性:(1)标记的等位基因间是共显性的,不受杂交方式制约,即与显隐性基因无关;(2)检测结果不受环境因素影响;(3)标记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无基因互作效应,即标记之间无干扰。RFLP分析技术的主要缺陷是克隆可表现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探针较为困难,但随着可标记多态性探针的增多,该技术将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其原理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形成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分子片段,经电泳分离,通过Southern印迹将DNA片段转移至支持膜(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或非同位素 (如地高辛,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支持膜上的DNA片段进行杂交。不同基因组DNA酶切位点的改变,会使得RFLP谱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

DNA指纹分析技术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类遗传学家相继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高度变异的重复序列,并命名为小卫星DNA。它以一个基本序列(l1一60碱基对)串连排列,因重复次数不同而表现出长度上的差异。1987年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2~4碱基对)作探针,探测到高度变异位点,即所谓的微卫星DNA。以小卫星或微卫星DNA作探针,与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杂交,所得个体特异性的杂交图谱,即为DNA指纹。DNA指纹技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有以下特点:(1)具有高度特异性。同一物种两个随机个体的指纹相似系数仅为0.22,二者指纹完全相同的概率为三千亿分之一;(2)遗传方式简明。DNA指纹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卫星DNA是高度变异的重复序列,所检测的多态性信息含量较高;(3)具有高效性。同一个卫星DNA探针可同时检测基因组中10个位点的变异,相当于数10个探针。由于卫星DNA不是单拷贝,难于跟踪分离群体中个体基因组中同源区域的分离。

RAPD分析技术

RAPD是Williams等人(1990)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遗传标记,尽管这一技术比较年轻,但由于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即极快速、简捷、高效等优点,使得RAPD技术已渗透于有关基因研究的各个领域。RAPD是建立于PCR基础之上的,利用随机的脱氧核节酸序列作引物(一般9~10碱基对),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体外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染色后,来检测其多态性,这些扩增DNA片段多态性便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RAPD标记特点是:(1)RAPD扩增引物没有物种的限制,一套引物可用于不同物种基因组分析;(2)RAPD扩增引物没有数量上限制,可以囊括基因组中所有位点;(3)RAPD技术简捷方便,可进行大量样品的筛选。RAPD标记是显性的,无法区分动物纯、杂合体,而且在分析中易产生非特异性。

AFLP分析技术

Zabean等(1993)将PCR与RFLP结合起来,创造了AFLP分析技术。基因组DNA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再在两端连上特定的人工接头,根据接头和酶切位点的序列设计引物。一般在引物的3'端再增加1一3个碱基进行选择性扩增。不同样品由于DNA序列不同,扩增出的片段数及长度各不相同,经变性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就能区分出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作为遗传标记构建连锁图,或鉴定与特定性状连锁的标记。与RFLP比较,它无需了解DNA模板序列,产生的多态性较多;与RAPD比较,它的可重复性得到极大提高。Higuch从已灭绝的斑驴皮肌中提取DNA,经PCR扩增,进行斑驴与马的亲缘关系研究,取得成功。[1]

参考文献

  1. 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光明网2019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