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出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道觀里做道士,或到寺院裡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後的人每天得吃齋修道、不能結婚生子,以解脫為目標精進修行。

由來

說法一

原文文獻:

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夫將以武功定禍亂,相以文學興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將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則出家豈細故哉?今剃髮染衣,便謂出家。噫!是不過出兩片大門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①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後名為大丈夫也;猶未也,與三界眾生同出三界,而後名為大丈夫也。古尊宿②歌雲:最勝兒,出家好,出家兩字人知少。最勝兒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兩字者少也。

注釋:

①三界火宅: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火宅,喻眾生在三界中過生活,猶如住在火宅里一般,備受熬煎。《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②尊宿:"德高曰尊,耆年曰宿。"即德尊年高者。

譯文:

古德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將軍宰相所能做得到的。"我們知道,將軍可以憑武功平定賊寇的禍亂,宰相可以憑文才學識治理政務,使國家太平。凡天下的大事,全都掌握在將相手裡,然而先德卻說出家不是他們所能做得到的,可知出家並不是一種簡單容易的事。現今有些人,只要剃了頭髮,披上一領壞色衣,便說是出家了。唉!這只不過是出有兩扇大門的家,並不是出三界火宅的家啊!能夠出離三界的家,才可以稱為大丈夫;但還未完全夠格,要與三界眾生同出三界,然後才真正可稱為大丈夫。古尊宿有一歌,詞中說:"最勝兒,出家好!出家二字人知少,"最勝兒,就是指大丈夫。但要做大丈夫不容易,這就難怪能理解"出家"二字含意的人少啊!

說法二

原文文獻:

人初出家,雖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為因緣名利所染,遂復營宮室①,飾衣服,置田產,畜徒眾,多積金帛②,勤作家緣,與俗無異。經稱一人出家,波旬怖懼③。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慶矣!好心出家④者,快須着眼看破。曾見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個信心男女歸依供養,遂埋沒⑤一生,況其大者乎!古謂必須重離煩惱之家,再割塵勞之網,是出家以後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後之家難。予為此曉夜惶悚⑥。

注釋:

①宮室:古時房屋的通稱。《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外。"

②金帛:指財物。

③一人出家,波旬怖懼:波旬,惡魔名。譯者為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名殺者。又譯惡者,能成就惡法,懷惡意故。《智度論》曰:"當出家剃頭著染衣受戒,是時魔怖。何以故怖?魔言是人必得大涅盤"。

④好心出家:《行事鈔》雲:"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舍五欲之深著。良由虛妄之俗可棄,真實之道應歸,是宜開廓遠意,除盪鄙懷,不吝身財,護持正法。"不為名利所牽,不為王力所逼,不為邪求活命,不為避懶偷安,不為負逃債難,惟為生死,為菩提,正信出家,是名好心出家。

⑤埋沒:隱而不顯。如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雲:"可惜明珠乃受淤泥埋沒。"

⑥惶悚:恐懼不安。

譯文:

通常人在初出家的時候,雖所立的志向有大小的不同,然而沒有不懷着一片好心的。可是時間久了,一旦受着名利等種種因緣所誘惑,便又重新開始營造房屋,講究衣服,置買田產,畜養徒眾,多積財物,勤作家務,與世俗的人無別。經說;"一人出家,波旬怖懼。"如果像這樣的出家人,波旬不但不怖懼,而且還會歡喜得互相酌酒慶賀呢!好心出家的人們啊,請趕快醒悟,把一切世緣盡情看破!

曾見一位住在深山中的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位信眾男女歸依供養,便荒廢了一生的道業,何況其他更大的障緣呢?古人說:"重離煩惱之家,再割塵勞之網。"這是說出家以後的又一次出家。出前一次的家容易,但要出後一次的家,那就難了。我為此而日夜恐懼不安。 每天都有人問出家,可有幾個人真正能發起堅決出家的心,去做一個人天導師的僧寶呢?

經文記載

維摩經》弟子品曰:"我聽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維摩經》方便品曰:"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釋氏要覽》上曰:"毗婆沙論雲:家者是煩惱因緣,夫出家者為滅垢累,故宜遠離也。"

梵語雜名》曰:"出家,波吠儞耶。"

短期出家

1. 出家難,難行能行方是大丈夫!《法苑珠林》雲:"出家修道易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實難,如陸地行船。"紅塵百戲,牽絆實多,居家窄迫,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此而生。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

"出家菩薩勝在家 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獄 欲求解脫甚為難

出家閒曠若虛空 自在無為離系著

諦觀在家多過失 造諸罪業無有邊

營生貪求恆不足 猶如大海難可滿......"

出家乃大丈夫行為,亦非帝王將相所能為。

佛弟子有人因緣不成熟,或有家室、或不堪僧眾清寂,不能盡一生而出家。故有"短期出家",即出家之期可三日、七日、一月、三月、半年、三年等,皆可量己身心所能堪受者而行之。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於大海,廣於虛空,不可稱量。

2.短期出家的條件

①、男眾沙彌班:年滿7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女眾淨人班(無需剃髮):18歲以上、60歲以下。

②、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無嚴重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精神及心理疾病、弱智、六根不全等)。

③、目前無違法違紀在逃行為者。

浙江天台山慈恩寺主持智渡法師慈悲,自2006年起,不定期接受信眾短期出家;為了讓更多的信眾能得到快速積福,特在杭州下院聖財寺及天台山慈恩寺兩地舉辦為期三個月至兩年的短期出家活動,幫助有緣能暫時放開世間束縛,到寺院體驗清淨梵行的人們,早日進入佛門"人乘、天乘及聲聞、緣覺、菩薩乘"的五乘共道。

廣東省肇慶四會市六祖寺在方丈大願大和尚的住持下,全年開設短期出家班課程,為世間的信眾提供體驗出家生活的機會。

出家箴言

(一)

出家人求個內心豁達,任世間風雲變幻,我自巋然不動。超脫生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神仙也。佛曰:我心既我佛。在家亦可出家!

(二)

在這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有幾人能擺脫世俗的紛擾?

大千世界,紫陌紅塵,看得穿的未必逃得出,逃出了的未必看得破!無奈,無奈。

如果你能出家,真正的放下了一切,更是一咱智慧的覺悟,內心寧靜、明了,真正的覺悟了,大徹大悟之後,才是真正的出家。

(三)

宇宙本來也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人放不下的是欲望,但欲望最終歸於空帶不走的,所以出家人叫覺悟,是否真的徹悟都在於本人。

意義

簡單說一句話,文憑並不重要,你有沒錢也不重要,是否結過婚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的發心。就是你為什麼要出家的問題,想清楚了、真正感受到出家的好了,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如果真要出家,是誰也障礙不了你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讓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愛,沒有勇氣做一個舍家離欲辭親割愛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沒有佛緣,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要出家,並非一件小事,印光法師曾舉出兩個條件:第一要發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分,才能荷擔如來家業,做眾生的人天導師。出家是大丈夫事情,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鄭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來,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讚嘆的事情。出家不能是要逃避什麼挫折或者世間男女情感之事,他應該做佛法的傳播人,佛陀的使者,他應該是人天的導師,佛法能夠在世界上流傳下來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寶的千辛萬苦的努力,要有一顆"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不為自己求安樂,只願眾生得離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發心,是否具有出離心,認識到了輪迴六道的痛苦,想要出離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願意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麼出家以後,有着這種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業,相反地,只是一段時間的挫折或者情感問題,或者願意清靜幾天,那麼貿然出家,而沒有一個堅定的信仰支持的話,出家生活也不會太平坦的。

如果一個人他徹底證悟了空性思想,對於他來說,確實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但是,有幾個人是真正證悟了空性,還是只是學了"佛在心中"或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口頭禪呢?如果一個在家人憑空認為自己可以和出家人的功德相提並論,那只能說他是驕慢!佛陀在太多經典裡面都宣說了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功德大很多,如果一個在家人卻還以為自己能和僧寶平起平坐,連佛陀的智慧都不相信的話,那又何談學佛呢?學自己好了啊!

不管怎麼說,能現在發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讚嘆和隨喜的,不用說已經真實出家,即使發出家心嚮往靜處,其功德亦難以計量,《難陀出家經》雲:"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於一大劫中,布施兒女,所獲功德,不如發出家心向寂靜地邁一步所獲功德。"不用說自身出家,即使勸人出家、支持別人出家所獲功德亦是無量。《出家功德經》雲:"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無量。"不用說終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難以思議。《本緣經》雲:"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僧祗律》雲:"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離三百六十三萬六千歲三塗苦。"《萬善同歸集》中永明延壽大師雲:"乃至醉中剃髮,戲裡披衣,一向時間,當期道果,何況割慈舍愛,具足正因,成菩薩僧,福何邊際。"

合十祝願吉祥,阿彌陀佛.。在某些時候,出家是你對紅塵厭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