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鳧山先生邀游城東湯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17日 (三) 09:49 由 水中莲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鳧山先生邀游城東湯泉》是一首律詩,出自於清代詩人和著名文學家查慎行,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於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1]

鳧山先生邀游城東湯泉

創作背景

清兵入關以後,江南一帶士人抗清鬥爭前仆後繼。至查慎行成年時代,清建國之初的那種反滿復明的鬥爭已先後被撲滅或壓制,除西南、西北邊隅以外,大規模公開的反清鬥爭已成過去,清政權已相當穩固,政局已趨於平穩。康熙等一方面繼續實施高壓政策,殘酷鎮壓漢族的零星反抗,大興文字獄壓制漢族士人;一方面則大事「稽古右文」,以懷柔手段籠絡人心,特別是籠絡漢族士人。這種雙管齊下的政策,對當時士人確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輩已不同於明末清初民族意識十分強烈的老一輩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採取積極參與的態度,他們謀求仕途,欲以此實現人生追求。

當時湖州莊氏史案的廣事株連雖也曾震動一時,但它給查慎行們的更大影響,只是造成他們對政治的恐懼感,從而促使他們更加小心翼翼地為人。明史案對查慎行的影響更尤其深刻,其族叔查繼佐是首要告密報案者之一,親歷整個慘案,並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得案日記》,用以告誡查氏族人不談民族問題以求遠離文禍。在查慎行等人的詩稿中,明末清初顧炎武[2]式強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漸少見。對查慎行這一代詩人詩歌思想成就的評價,似乎不必再拘泥於他們對亡明的態度而滯留在滿漢問題上做文章了。對查慎行這一代詩人的詩作,似可轉換視角,把着眼點落到他們反映當時現實和指陳時事的態度與深度上來。查慎行的詩,在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方面,與清初詩人多有異處,這一特點當引起我們注意。

視頻

鳧山先生邀游城東湯泉 相關視頻

《舟夜書所見》·查慎行·小學必背古詩·二年級語文下冊
清代文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