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冷漠的人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这个来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深受精神折磨。面对家庭中的变故,他想表现出某种情绪,却发现自己只能感受到冷漠。在痛苦怀疑之中,他完成了对自己的审判:

“这才是我真正的罪行,我犯的是冷漠罪。”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冷漠的人》讲述的情感,依旧与大多数现代人感受到的一样,是人对于庸常生活的厌倦,对于无法行动的痛苦,对于真情实感的探求……

○ 欧洲第一部存在主义小说。

○ 比加缪与萨特都更早发现了存在主义的危机。

○ 我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 莫拉维亚一举震动文坛的处女作,曾因批判资产阶级被列为禁书。

○ 流传近一个世纪的经典之作,世界发行超过80个版本。

○ 特别收录莫拉维亚基金会主席致辞、译 者序言和作者年表。

○ 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佩内洛普……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 《冷漠的人》写的是家庭悲剧,讲的是现代人的冷漠。

○ 阅读莫拉维亚,就是阅读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冷漠;爱无能;没有行动力;随波逐流;愁闷……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罕见的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莫拉维亚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至为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完全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翁贝托•埃科(意大利作家)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愁闷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米歇尔•玛利(《理解戈达尔》作者)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现代社会中的人虽与现实格格不入, 却又深深地陷在现实生活的泥潭之中, 一直走到迷宫似的人类社会的尽头。——意大利文学翻译家 沈萼梅

阅读莫拉维亚,或许不能收获愉悦,却会在让人震惊之余,对自己的生存处境有深刻的体认和洞察。——《文学报》

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Alberto Moravia(1907—1990)

莫拉维亚与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

22岁时,莫拉维亚出版欧陆首部存在主义小说《冷漠的人》,一举成名。书中,莫拉维亚以冷峻的笔锋书写了现代人的思想危机,痛斥腐蚀了现代社 会的“冷漠病”。20世纪中期,他在世界文坛如日中天,陆续出版了《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等巨著,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探讨人的行动力、人的责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

在意大利文坛,他是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诺贝尔奖档案披露,他曾获得15次提名。他获得过斯特雷加奖、马佐托奖、蒙戴洛文学奖等,更是名导宠儿,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视作品:马塞利翻拍《冷漠的人》,戈达尔翻拍《鄙视》,贝托鲁奇翻拍《同流者》,达米亚尼翻拍《愁闷》,等等。他的著作对意大利的语言和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他以崇高威望当选欧洲笔会主席,并任欧洲议会会员。

★阅读莫拉维亚,就是阅读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这本书试图解决自己的问题,却没有意识到那恰恰是整个世纪的问题。”

原文摘录

这儿的一切不但使人厌烦,而且也叫人恶心……不过,反抗是毫无用处的,应该慢慢养成习惯。 “当初的世界该有多么美好啊,”他怀着思旧和讥讽心情想道,“当初,一个妻子不忠的丈夫可以这么对自己的老婆嚷嚷:‘该杀的贱货,你干的丑事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然后就发生了更厉害的事,他认真斟酌过这些词句后,猛地扑上去,把妻子、情夫、亲戚、所有人统统杀死,而不会受到惩罚,也不会感到内疚。当初,我们的行动能够紧跟着思想:刚说完‘我恨你’,便拿出匕首‘嚓!’的一声刺去,使敌人或朋友瘫倒在地,躺在血泊中;当初,我们可以不必瞻前顾后,可以按第一个出现的冲动行事;当初,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平庸可笑,而是激情满怀:人们死得爽快,爱得认真,互相杀戮,互相憎恨,由于真正的不幸而洒下真正的眼泪;当初,所有的人都有血有肉,都像树木扎根在土地上那样与现实紧密相连。”渐渐地,讽刺的心情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思旧。他想生活在那种具有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真挚的感情的年代,想产生那种令人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恨,想使自己的情感上升到没有限制的境界……但他却留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生活中,留在这个尘世上。 他一边想,一边抽烟。桌上那包十支一盒的香烟只剩下一支了。他已在这间被午前的阳光照得雪亮的前厅里做了将近两个小时。

书评

她是位“幸福”且幸运的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前途无量的聪明儿子,一个无话不谈的闺蜜,一个年轻帅气的情人,一幢价值不菲的别墅。

然而,在两天里,看似亲密幸福的五个人却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一切遮羞布下,掩盖的是人性的丑陋贪婪、荒淫无耻、冷漠自私。

【母亲-玛丽阿格拉齐娅】

玛丽阿格拉齐娅的情人奥莱,原来是自己好闺蜜丽莎的男友。因为资本角逐的胜利,高大威猛的莱奥转投到玛丽阿格拉齐娅的石榴裙下。

年老色衰、虚伪庸俗、猜忌吃醋的玛丽阿格拉齐娅却不知,深情帅气的情人莱奥却一直在偷偷惦记自己出落得如花似玉、性感妩媚的女儿卡尔拉。

【女儿-卡尔拉】

卡尔拉厌烦母亲的唠叨吃醋、抱怨的坏脾气、压抑的家庭气氛,也无奈身边围绕着的都是想要占她便宜的年轻男人。她想要寻求新的生活,远离这些乌烟瘴气。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顺从了母亲的情人奥莱的引诱,做了奥莱的地下情人。与她的母亲无缝衔接地拥有着同一个男人奥莱。

只因为奥莱可以自由挥霍母亲的钱财,来满足她作为小女生买衣服、买包包、旅行游乐的虚荣。


【儿子-米凯莱】

一个本该人人羡慕的上层社会的公子哥,却因为母亲专注于奥莱的恋情与闺蜜丽莎的攀比,过得浑浑噩噩,毫无激情。

他冷眼旁观自己的母亲被奥莱这个浪子欺骗,冷眼漠视自己的亲姐姐爬上奥莱这个卑鄙小人的床榻,冷漠淡然地与母亲的闺蜜丽莎厮混,企图通过她获得通往上层社会的人脉、资源和通行证。

【渣男-奥莱】

一个油腔滑调、依靠女人生活的寄生虫奥莱,从一个女人到另一个女人的过渡,完成他对财富和女人的贪婪。

他借丽莎为跳板,依附上更有财力和地位的玛丽阿格拉齐娅。同时又无比羞耻地去引诱玛丽阿格拉齐娅的女儿,卡尔拉。用这个家族的去睡这个家庭的女儿,还妄想和情妇的女儿卡尔拉一起,独占情妇玛丽阿格拉齐娅的财产,并且把她赶出家门。


【闺蜜-丽莎】

看似是个失败者,被“好闺蜜”玛丽阿格拉齐娅抢走了风头和情人,却是世俗意义的成功者。

她表面风光无限,光彩照人。暗地里与闺蜜玛丽阿格拉齐娅争风吃醋,与米凯莱打情骂俏,收割小鲜肉,编织上层社会的黄粱一梦。

这是来自于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笔下的《冷漠的人》。


这本小说的文笔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细节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得非常生动。看得我面红耳赤、脸红心跳,眼界大开。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又非常有名望的作家。这本《冷漠的人》是他的成名作,构思于16岁病榻中,完成于21岁康复休养期。

因为其犀利讽刺的现实意义,在一开始就被统治阶级所抵制,也遭到美国当局和梵蒂冈的抵制,还被罗马列为禁书目录。

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在文学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冷漠的人》这部经典作品,流传了一个世纪,发行超过80个版本。刚一问世,就卖断了货。直到现在,几乎每隔几年就要再版重印。

契诃夫说:“冷漠无情,是灵魂的瘫痪,是过早的死亡。”

有一种凝望是叫作冷眼旁观,有一种无视叫作冷漠无情。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自己错过的是流逝的时间,其实不知那是炙热的情感。

如果生活注定是一场悲剧,那我宁愿在这场悲剧中,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也不愿装模作样,冷漠无情。你呢?

我想从冷漠走向阳光,你呢?在哪里等着我?

我是青颜,关注我,陪你读书看世界。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