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冷泉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西南地区,距蒙自县城19公里。地处北纬23°04′~23°18′,东经103°13′~103°30′之间。

目录

基本概况

冷泉镇镇政府办公大楼

冷泉镇中南部地区在分水岭以南,北部地区在分水岭以北。东界期路白苗族乡、屏边苗族自治县新现乡接壤,南界水田乡,西南直达红河北岸与元阳、金平隔河相望,西界个旧市老厂镇、卡房镇黄草坝镇,北与新安所镇、红寨乡毗连。镇内地势中部高,由南向北逐渐下降,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最高海拔2275米,最低海拔140米,年均气温19.8℃。全镇年降雨量1250.8毫米至1329.4毫米,为发展烤烟、蚕桑、三七等产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文化教育

冷泉镇全镇有1所中学,8个村完小,20个教学点,由于受人口居住分散的影响,校点分布也较分散,其中一师一点17个;现有在校中小学生3058人,92个教学班,137个专任教师。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共9所,其中镇级1所,村级8所。

经济状况

冷泉镇玉米种植

冷泉镇属于农业大镇,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有水稻、玉米、陆稻等。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和“集中连片、扩大规模”的原则,进行农作物科技示范种植,积极推广“两杂”,及时组织农科技术员到各村寨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促进粮食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蚕桑、三七、生姜等。按照“稳粮食、兴畜牧、建支柱、抓基建、保生态”发展思路,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探索致富道路。2006年种植业收入达2938.38万元(其中:出售种植产品收入1372.8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275.54万元的68.73%。(其中:粮食作物收入1577.88万元;烟叶收入969.6万元;蚕桑收入200.9万元;三七收入30万元;生姜收入160万元。

交通情况

冷泉镇8个村委会已通车,其中:冷泉至小新村委会4公里,路面为砂石路;冷泉政府至所本底村委会13公里,路面为弹石路;冷泉政府至兴隆村委会12公里,路面为弹石路;冷泉政府至鸡白旦村委会14公里,路面为弹石路;冷泉政府至夺底村委会16公里,路面为土路;冷泉政府至舍利马村委会18公里,路面为土路;冷泉政府至楚冲村委会21公里,路面为土路。为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全镇交通条件,冷泉镇党委、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力度,大兴修路之风,截止2006年,全镇已通公路有100个自然村,未通公路有7个自然村。此外,蒙新高速公路从冷泉穿境而过,成为连接中越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特色产业

冷泉镇烤烟生产

蚕桑

栽桑养蚕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分散。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农户的投资,提高蚕茧单产,使之也适应山区环境饲养,所以栽桑养蚕成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2002年,冷泉镇在试种试养170亩获得收益的基础上,2003年发展种植2300亩,主要集中在小新、鸡白旦、冷泉三个村委会,连片种植的桑林成为冷泉镇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并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益的目标。2004年发展到13000亩,主要分布在冷泉、小新、所本底、夺底、鸡白旦等五个村委会。

天麻

2006年,冷泉镇竹木孔村开始示范种植100平方米,现已成功,以后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

烤烟

正是由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烤烟发展规模由2003年的3000亩发展到2006年的8000亩,涉及烟农643户,完成烤烟收购任务18000担,其中:中上等烟16000担,烤烟总产值971万元,农户平均收入15100元,财政收入达270多万元。烤烟已成为兴镇富民的产业。ref>特色产业 </ref>

历史沿革

冷泉镇民间娱乐

冷泉以驻地得名。因附近的三岔河水温低,俗称冷水沟,后雅化为冷泉。清末民初,属蒙自南区团保局辖地。1955年,冷泉称第三区区公所,1958年改为冷泉公社,1968年改为红锋公社革委会,1984年5月全县改革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由红锋公社改为冷泉区公所,1987年,蒙自县进行区乡体制改革,撤消冷泉区公所,建立冷泉乡人民政府。2001年5月撤乡建镇,改为冷泉镇人民政府。

民俗风情

冷泉镇一角

冷泉镇自古以来是彝族聚居,彝族人民善良、淳朴、热情、奔放,彝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极具本土地方特色,远古至今的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句话“听到弦子响,心慌手掌脚杆痒”。彝族人在两情相悦唱情歌,不幸郁闷唱苦歌,亲人亡故唱丧歌,年节聚会唱酒歌,劳作解乏唱山歌,习惯于围成一圈边唱边跳。以前的彝族大部分村子都讲当地的彝族语言,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个村子讲的彝族语言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彝、汉语言交流的日益密切,汉语逐渐成为了通用语言,彝族文字也逐渐失传,现今的彝族语言和许多山歌歌词多是老人口头流传下来的。大年初一至“十六(当地人称为小年)”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杀年猪,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背上弦子带上美酒,到野外参加庆祝活动,不分男女老少,大家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祭龙求雨是彝族中一种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祭龙仪式,祈求老天下大雨。届时,禁止人们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人们谴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