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冲积平原

增加 96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 冲积平 原''',又分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 原1.png|350px|缩略图|右|<big> 冲积 平原 ,泛滥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在中游冲积扇及河口三角洲间形成的下游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泛滥平 </big>[http://upcdn.mpres.51vv.com/article/image/40b737704f0293c202ff9945709f1afc.png.cw750.png 便逐渐形成。图链接][https://p.51vv.com/vp/NYkOZfL6来自 v篇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但也有部分大河没有形成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如怒江、刚果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等。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堆积而成。而中国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图片]]]
'''冲积平原''',又分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扇平原,泛滥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在中游冲积扇及河口三角洲间形成的下游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泛滥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但也有部分大河没有形成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如[[怒江]]、刚果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等。[[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ref>[https://www.souid.com/archives/396.html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560万平方公里)],世界之最网,2016-1-13</ref>,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堆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
==分类==
根据作用营力和地貌部位,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 [[ 滨海 ]] 平原3部分。 
===山前平原===
 山前平原又叫冲洪积平原,位于山前地带,其沉积物为冲积物、洪积物。因河流出山进入平原,河流纵比降急剧减小而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许多冲积扇联结而成 洪积一冲积倾斜平原。如果山地与平原之间有大面积的 [[ 丘陵 ]] ,从山区流出的河流,流经丘陵时河谷受到约朿,不能形成大规模的散流,河流带来的冲积物不能很快堆积,则冲洪积倾斜平原不发育,如 [[ 大别山 ]] 的山前地区就是如此。 
===中部平原===
 中部平原又叫泛滥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体,其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其中还夹有湖积物、风积物。中部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速度较小,带来的物质较细。洪 水时期,河水溢出河谷,大量悬浮物随着洪水一起溢出,在河谷两侧堆积成自然堤。若自然堤被洪水冲溃,则形成决口扇。洪水消退后,决口扇上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 成沙丘或沙地。我国豫东地区的大面积沙地和 [[ 沙丘 ]] [[ 黄河 ]] 南岸多次决口带来的砂粒经风的作用形成。冲积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改道,在平原上留下许多古河道遗迹,并保留一些沙堤、沙坝、迂回扇、牛轭湖、决口扇和洼地等地貌及其沉积物。 
===滨海平原===
 滨海平原又叫 [[ 三角洲平原 ]] ,其成因属冲积-海积类型 <ref>[http://www.5068.com/tianwen/444534.html 冲积平原主要分类及形成原因], 5068儿童网,2017-12-26</ref> 。其沉积物颗粒很细,湖沼面积大。因有周期性的海潮侵人陆地,形成海积层与冲积层交错的现象。在滨海平原常见到 [[ 潟湖 ]] 、海岸沙堤等地貌形态。 上述堆积平原多在沉降区形成,在相对稳定区,河谷摆动展宽,形成侵蚀型冲积平原,其沉积物较薄,主要由河床相和河漫滩相物质组成。  ==视频=====<center> 冲积平原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故川新土——航拍黄河最下游东营市冲积平原</center><center>{{#iDisplay:t0518i2z5x8|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由多条大河冲积形成,如今面积在不断扩大</center><center>{{#iDisplay:m0828dgagg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1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695,1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