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冬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Hwx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19日 (三) 15:1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冬季

中文名:冬季

外文名:winter

类别:季节

气候: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冬季

天文定义:从立冬立春的三个月

对应月份:农历“十、十一、十二月”三个月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以北半球为例,除了赤道一带其他地方都有冬季:曼谷冬季约两个月、北极冬季约七个月(另外五个月为夏季)。用来形容冬天的成语:天寒地冻、冰天雪地。而有趣的是,有些地区的冬季气温平均并没有非常低,但体感温度却低于实际温度,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空气湿度较高。

传统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意味着风雨、湿度、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万物开始闭藏。“四立”划分四季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特征。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算是入冬。

划分

天文学上的冬季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北半球,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为进入冬季的标志。

在中国农历中,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在西方,有人根据气温变化认为从冬至春分为冬季。

气候特点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至小雪节令(相当于农历十月)期间,常会有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以致一些果树误以为春天到来,二度开花,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三九天”之前通常不会很冷。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节气起,开始进入“三九天”,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后。

雪是北方冬季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冬季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总量比大雪节气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实际上,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春季的雨水节气。[1]

冬季养生

冬季始于立冬,止于立春。此时万物凋零,既是自然界的闭藏季节,也是人体阳气的闭藏季节,因此是进补的最好时节。

冬季养生原则——保阴潜阳

冬季,气温非常低,阴盛阳衰,人体因为受寒冷气温的影响而应该多食用些祛寒就温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果仁类等补气填精、滋养强壮的食品。冬季,起床后可先喝一些热饮,以益心脾,或者喝一些醇酒来鼓舞。

可多吃些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品。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人体大有裨益,对老年人和青少年更是如此。

冬季切忌食用生食,而宜多食用当下的新鲜蔬菜,如菠菜、土豆等。

冬季为养心气,应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应少吃些咸味的食物。

保养皮肤

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冬季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痒、皲裂。洗澡次数以每周2—3次为宜。洗浴后可擦些甘草油、止痒霜、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层干燥、脱落。

保温防寒

冬季气温低下,皮肤裸露部位极易冻伤,如手部、头部、颈部等。其它如脚部也易受冻,因而应注意这些部位的防寒保温,可围围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还可随时摩擦双手和耳朵,适时进行、锻炼。忌穿潮湿的衣服、鞋袜,同时,手脸洗后要揩干后才可外出。

穿着宜柔和:冬寒穿衣较多,如不注意穿着,更易感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身体与衣服、衣服与衣服间不断发生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刺激皮肤所致。因而,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做内衣、内裤、衬衫等。同时还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涤纶衬衫就不要再穿腈纶毛衣,里面穿了合成纤维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绝缘性的涤纶外衣,以防止产生静电为宜。

加强锻炼

加强皮肤的锻炼,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可进行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擦身。

食物保健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有鳞屑出现,甚至使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因而冬季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禽蛋、鱼肝油等。还可常吃芝麻(麻油)、黄豆、花生等食物,它们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人体缺乏亚油酸,皮肤会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同时,有的食物,会使原本患有某种皮肤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脓性皮肤病人宜少吃甜食、酒类等,辣椒、葱、蒜、酒、浓茶可使患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人痒的症状加剧,海带、面食可使患疱疹性皮炎病的人发生碘过敏。

冬季图集

生活禁忌

忌常舔嘴唇:有人认为嘴唇干裂用舌头舔可以湿润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忌涂纯甘油: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忌穿衣过多:如穿衣过多过厚,则由于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2]

冬的定义

  • 农历(太阴历)中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 公历(太阳历)的12月?1月?2月(北半球);6月?7月?8月(南半球)

节气

  •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8日交节
  •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11月21-23日交节
  •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12月6-8日交节
  •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12月21-23日交节
  •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1月5-7日交节
  •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1月19-21日交节

气象

北半球,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即使温带气温也可能降到0℃以下。

在冬季,很多地方会经历降雪,有些地方的冰雪到春天才融化。

天文

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

参考来源

  1. “大雪”非大雪, 人民网, 2015-03-21
  2. 冬季养生, 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