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之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冬之旅

《冬之旅》由曹禺之女万方担任编剧,台湾导演赖声川导演,邀得大陆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与台湾知名演员李立群同台飙戏。2015年1月于保利剧院首演。

《冬之旅》展现了两位老人共同拥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以及围绕这段记忆展开的忏悔与宽恕。两位老者的出演者分别是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和李立群,这两位名声显赫的表演艺术家,将角色塑造的入木三分。

剧中,舒伯特《冬之旅》唯美的旋律与歌词,与两位中国老人的悲欢离合,结合的天衣无缝。沉重的题材和娴熟的演技带给观众多层次的心理体验和思考。

目录

创作背景

故事梗概

两岸合作

主创的话

作品评价

创作背景

2012年,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的女儿万方接到“天野叔叔”的邀约,请她写一部“我能演的,关于两个老人的戏。”几个月后,万方完成剧本《忏悔》,交给蓝天野。故事讲述的是陈其骧和老金曾经是最好的朋友,但在“文革”中,陈其骧迫于压力出卖了老金,害得他坐牢、家破人亡。暮年时,多年未谋面的陈其骧找到老金忏悔,希望求得他的谅解

蓝天野被这个剧本深深打动了,他扮演剧中的“老金”。剧本本来叫《忏悔》,后来改为《冬之旅》。从2015年1月起,88岁的蓝天野和《冬之旅》剧组,走过了多个城市,每一次谢幕,观众都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观众也有幸见识到这位88岁的老戏骨,在舞台上演满105分钟。

故事梗概

话剧《冬之旅》,由李立群和蓝天野两位老演员,分别饰演了陈其骧和老金两位老人。故事线并不复杂,两人年轻时是同学,是最好的朋友,后来在“文革”这场浩劫中,陈其骧迫于压力出卖了老金,害得他坐牢、家破人亡。暮年时,多年未见的老陈找到老金,想要求得他的原谅。这是一个关于宽恕、要不要宽恕、怎么宽恕的故事。 万方写的是一段人生,不是几天之内发生的事,有时间跨度这很重要。从陈其骧第一次找到老金想请求他原谅,到结束总共跨越了几年的时间。其间,老金做了几次手术,都挺过来了,活到陈其骧写完回忆录,看见他书里如实写下了往事,甚至没有回避他妻子的自杀。这是老天慈悲,留了这个时间给他们。

两岸合作

《冬之旅》对于当代中国剧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它是一次奇妙的融合——由曹禺的女儿、当代剧作家万方编剧,而对导演赖声川来说,这是他与大陆剧作家的首次携手,两位主演分别是蓝天野和李立群。戏刚刚演到第四场,赖声川说直到这场才觉得舒服了。新作品还需要时间继续成长,但人艺与表坊(赖声川表演工作坊),两岸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体系在这个冬天的“遇见”引发抢票热,却毫不令人意外。

主创的话

万方说,搞创作的人就只想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找到一个酣畅淋漓的渠道,去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所以,首先一定要有内容,其它都无所谓,就像李立群在戏里的那句台词,‘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我作为编剧,只要把我真心感受到的东西给到观众,就行了”。 赖声川说,剧场看起来蓬勃,但如果只是搞笑,是蓬勃不起来的。他觉得应该做严肃的剧,对时代有意义的剧,因为剧场的使命本来如此。“我们的形式,一个中戏导演系的学生立刻就可以偷走,但如果不能有机地套到剧情里面,这些招就是空洞的噱头……如果我们有东西可以让观众带回家沉淀一下,然后回味,等于是欣赏到这个东西了。”

“原谅与救赎”的主题,对观众是否过于沉重?

万方:这两天我坐在台下也一直在想,这部戏对于观众会不会过于严肃了。但已经演了四场,我听到的反应,没有人说完全不懂。当然作为编剧会担心观众会不会看不懂,这个问题其实很正常,就像我们看莎士比亚,说的是几百年前的事,什么理查三世我们更不知道了,但是只要他写的是人心,就不用怕,观众不会不理解的。

我最想写的是每个人都有从负面的情绪中解脱的渴望,有一种干干净净活着的渴望。《冬之旅》有答案固然好,但如果没有,最起码有寻求答案的过程。老金(蓝天野的角色)有一句台词,实际上也是我想说的,就是人的本能是“不能宽恕”,有时候你以为宽恕了,但实际上还是不能释怀。我想写的是这种人的复杂性。

赖声川:沉重,但是没有到需要躲避的程度。这个沉重是指一个人犯了错,你要不要宽恕他,你如果一直不宽恕,那是不是意味着你有毛病。这种复杂性是这个剧本好的地方。

这个戏是在讲两个老人,这两个人的状态也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很多年轻人看了也有感触,他们可以理解那种情绪,比如朋友之间,谁出卖了谁,然后事后还要见面的那种感觉。宽恕其实就是一念之间,你可以恨一辈子,但是你若真的原谅,那是一秒之间就到达了,很奇怪。 能否评价一下蓝天野和李立群的表演?

万方:我虽然从小就认识蓝老师,但那都是因为我爸爸(曹禺)常常带我去看戏。蓝老师平时来我们家会谈笑风生,但是一到后台,他们两个人迎面走过都是不打招呼的,我爸爸就跟我说“他在酝酿角色”。我对蓝老师的回忆,像一个孩子对长辈,我并不是很了解他,但他的气质我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蓝老师看了剧本会说很有感触。今天的演出,包括看蓝老师排练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他完全超出了一个演员对我的感动,而是一个生命,应该说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年的生命,他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光,是这样的一种感动。

我早就知道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棒的演员,他对剧本、对表演有很多自己的理解,他在这方面的造诣也是很深很深的。他每次排练的时候总是会做不同的尝试,让我看到一种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愉悦。

赖声川:蓝老师是这个剧本的始作俑者。万方的剧本就是为他度身定制的。而我和李立群20年没有合作了,再合作觉得很舒服,他的功力更厉害了。他有一种完全不放弃任何细节的精神。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陈其骧得病以后最后在电话上那封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他稍微表演上飘一点点观众就懂了,他拿捏那个尺度真的是很准确,我每天看到他的那么多细节,觉得观众真的很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层面。他花了很多的心血去找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跟他本身的个性,其实相似度很小。

怎么看这次“人艺范儿”与“表坊范儿”的融合?

万方:关注人心、人的精神世界,这应该是一种传承,无论对于过去还是当代剧场,无论台湾还是大陆。但我觉得还是应该有变化,像赖老师这种充满现代的舞台表现,跟过去那么多年大陆戏剧舞台的呈现是有很大变化的,其实我个人的戏剧观也在不断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剧舞台上没有别的戏,全是现实主义的,你会认为现实主义是唯一的、最好的。但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戏,我觉得舞台应该像这样自由。

赖声川:可以和人艺接触很棒,人艺的传承也好、曹禺先生的传承也好,这个体系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李立群跟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不到传承的滋养,所以我们等于说是完全发展出了另一种体系,用另一种方式来诠释斯坦尼或者说现实主义。我们有我们的看法,人艺这个体系有人艺的做法,没有什么对错。但你可以看这次的融合,你会不会觉得突兀?这是一个珍贵的机会。我的学生时代很荒谬,只能跑到舞台大门口的报摊,小声和摊主说有没有大陆的剧本,“他会看看你,不信任你就不讲话,信任的话就真的会从报纸下面抽出来一本,曹禺、老舍,我们都买,后来我发现那时候我买到的都是有问题的版本,根本不是正版,里面内容有错,还被删改过。”

作品评价

著名剧作家史航

三四十年来,关于这场浩劫,我们在文艺作品里终于看见,超越仇恨、超越苦难,对救赎的企盼。这种力量呈现在作品里,无处不在。 两个人的表演风格截然不同,蓝天野是国画中的写意,泼墨人物,意在笔先。李立群是工笔人物,丝丝入扣。他的局促让我们看起来有些好笑,而正是他的这种好笑,让我们心疼。两个人在一起看起来更悲伤。这两个老人在一起的悲喜剧,更渲染出人世间的纠结。

杨乾武[1]

剧本的结尾开放而意味深长,已经失去记忆的老陈,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恍惚中,过世的老金来到面前,表达爱意并请老陈烧掉那封想要报复的信件。作者在对人性既信任又怀疑的想象中,将终极的答案交给了读者与观众。

参考资料

  1. 冬之旅,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