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兴仁乡属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管辖,距县城8km,距市区20km。幅员面积28平方千米,东与花荄镇、绵阳市涪城区河边镇接壤,西与乐兴镇连界,南与塔水镇相邻,北与黄土镇交界。全乡辖6个村,1个社区,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98人(2017)。县道辽安路、桑河路呈十字状分别东西南北向穿乡而过。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绵阳市撤销兴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花荄镇管辖。[1]

目录

基本概况

名称来历

取"兴旺仁义"之意,命名为兴仁。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4°28′,北纬31°30′。地处安县县城(花荄)西南面,东与花荄镇、东和南与涪城区河边镇连界,西与乐兴镇、塔水镇接壤、南与清泉镇相邻、北与黄土镇交界。人民政府驻兴仁乡五郎村长兴街上段15号。电话区号0816,邮政编码622651,距县城8公里,距绵阳市区20公里。

政区沿革

民国时期1942年于大石桥(今五郎村)为场址建乡,取"兴旺仁义"之意,命名为兴仁乡。1950解放后设立兴仁乡,1958年与乐兴乡合并建立乐兴人民社,1959年恢复一乡一社为兴仁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兴仁乡。

2019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兴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花荄镇管辖。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五郎、长沟、石庙、茶园、金龙、上游6个行政村,仁和1个社区,下设7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42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7人,城镇化率2.4%。另有流动人口2099人。总人口中,男性6180人,占54%;女性5248人,占46%;14岁以下1341人,占11.7%;15~65岁9012人,占78.9%;65岁以上1075人,占总9.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5‰,人口死亡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4.49‰。

2017年,总人口10398人(201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28平方千米。[2]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兴仁乡地处川西地槽区和扬子准地台区结合部,属四川西部地槽区的后龙门山塑变带和川西地陷区。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丘区占95%。地势北高南低,五郎河、草溪河、磨埝河由北至南冲积成河谷。境内最高点位于茶园村,海拔637米,最低点位于上游村磨埝河河谷,海拔536米。

气候

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水集中;冬季干燥较寒,多偏北风,全年雨水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2.2℃;7月平均气温27.4℃。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5.5℃。无霜期年平均290天。年日照数约16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最多。年日照数约1600小时。主要风向向西偏北,平均风速1.6米/秒。气候宜人,适宜农作物生长。

水文

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五郎河、磨埝河2条,境内总长16.7千米,流经茶园村五郎村金龙村、上游村。最大河流为五郎河,境内长6.1千米。发源自乐兴镇菩提村,流经茶园村西部,五郎村进入涪城区河边镇,在涪城区磨家镇注入草溪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干旱、洪灾等,干旱主要发生在每年3至5月,洪灾主要发生在每年6至9月。地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全乡受灾3313户,10248人,因灾伤195人,死3人。[3]

经济概况

兴仁乡属纯农业乡镇,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6%,农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5%,人均纯收入8016元,较2010年增加861元,国地税收入80.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0万元。农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加5.0%,占GDP的比重为80.0%。全乡耕地面积39034万亩,人均3.4亩。粮食作物以油菜、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39034亩,水稻产量7796吨;小麦产量 452吨;经济作物面积11345亩,其中油菜9450亩,产量1773吨;果蔬1895亩,产量234吨;水稻制种1300亩,产量354吨。畜牧业以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全乡生猪出栏8万头,山地土鸡400万只,獭兔8万只。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2011年出塘商品鱼1320吨。

农村建设

正在建设上游村、长沟村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建设石庙村、五郎村、金龙村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党员+群众"的运作模式,运用"股份合作"、"吸股联建"的方式集中打造兴仁现代养殖示范园,现已在园区内建成生猪养殖小区、生猪扩繁场等养殖区51个。全乡已建成生猪、山地土鸡等专业养殖合作社9个,专业种植合作社1个,入社农户达4500余户。

乡村旅游业

现有开业农家乐3家,其中三星级农家乐1家。竹涧山庄、香树林已在业内颇具影响,汇森生态山庄于2011年底开业,投资1000万的黄金沟度假中心正加紧建设。

基础设施

一级公路县道辽安路(江秀路)东西向穿境而过,全长6.5公里,双向四车道。二级公路县道桑河路南北向穿境而过,全长6公里,双向两车道。2011年末全乡有通村(组)水泥公路69.7公里。

2011年末有客运站1座,过境停靠班车线路2条,绵阳公交公司公交线路18路通达上游村。[4]

社会事业

2011年末有电影院1座,座位150个,每万人拥有76.1个。文化馆(站)1个,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藏书13280册。

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232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1所,在校生360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1所,在校生120人,专任教师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98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卫生院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0695人,参保率98%.

有广播站7座,有线电视通组率100%。

全乡现有城市低保对象25人,月人均补助189元;农村低保对象459人,月人均补助88元。有36户五保对象纳入了供养范围,救济率达到100%。"新农保"全乡群众知晓率达到100%,参保率95%。[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