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

石佛沟风景区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七里河区兰阿公路16公里处的岘口子山中,因有汉白玉石佛雕像而得名。这里原为佛教胜地,现为自然性城郊公园。进山沿路而上,走曲道,过牌坊,来到观涛亭,可听到松涛阵阵。亭下沟底有七星泉,经蛤模泉盘小道而上,山势险峻,草木葱郁。[1]

目录

公园特色

公园地处祁连山余脉,属马衔山系。海拔1950米至3100米,最高峰双咀山,主峰海拔高3124米, 副主峰海拔高2996米。像两根粗壮的擎天石柱, 直插云霄。园内峰峦叠嶂, 沟壑纵横, 从石关子梁到双咀山,从七道梁到大尖山, 山形地貌特点各异。由于地质运动, 大自然将山体岩石雕琢成各种形态。 如大尖山西沟阳洼,“睡观音”地貌。 黑鹰沟山咀,似黑鹰展翅欲飞,凤凰台因山形似凤凰而得名。园内石佛沟、铁冶沟、水岔沟、北滩沟, 山势陡峭、梁脊如齿、奇峰对峙、怪石嶙峋、移步换景、气势壮观。

公园内泉眼众多, 零星分布于沟坡、半山及川区, 如蛤蟆泉、石泉、南泥泉、青龙泉、暖泉等。这些泉自古以来都是良好的饮用泉,有些泉水汇流成溪, 涓涓而下。石佛沟七星泉,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眼泉,泉边立有清朝道光年间石碑一座。 传说八月十五夜晚,北斗七星映于泉中, 故而得名。石佛沟山泉经有关部门多次鉴定, 系含锶矿泉水,水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与后五泉、大尖山北滩沟泉水并列兰州市三大著名矿泉, 已部分开发供应市场。

发展历程

兰州石佛沟花儿会发展历程 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376公顷,属温带高山森林、草甸地貌。园区分为石佛沟、铁冶、七道梁、大尖山四个园区。公园东连榆中县的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西接关山森林公园,南与临洮县为邻。兰郎、兰阿公路贯通南北,石佛沟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植被资源在历史上成为众多游牧民族争夺的地区。据史料记载,公元385年鲜卑乞伏国仁建立西秦政权,定都于榆中县,相传石佛沟是其贵族居住的地方。后在东晋时,鲜卑吐谷浑在此地放牧军马,其弟慕容贵曾长住于此。

石佛沟的石佛洞便是慕容贵所建(见《皋兰县志》卷五),另据兰州市志载,在北宋以前这一地区一直是党项羌戎争夺的区域。现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是很多,据人口普查显示,石佛沟所处的七里河区现有29个民族,汉族374164人,回族1650人,其他民族计3045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口都是自青海、临夏、宁夏移民来的,据地方志记载,清同治年间河洲老百姓为躲避战乱有大量难民迁往七里河的阿干镇、黄峪等地。

石佛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是其成为传承“花儿”这一民族艺术奇葩的必然胜地,当地老百姓自明清开始就有在每年六月六去石佛沟赶庙会漫山歌的习俗。石佛沟森林公园为沿续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九二年开始正式有组织的举办这一民间节会,因势利导,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以下是每年的举办情况:

1992年七里河区阿干林场和七里河区阿干镇人民政府在石佛沟联合举办了首届“花儿会”,大会设评委两名,均有当地的花儿爱好者担任,分别是高言福、马神仙(此是外号,真名不详,现全家迁往外地),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 1993年阿干林场在石佛沟观涛亭举办了第二届花儿会,评委高言福,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 1994年阿干林场在石佛沟观涛亭举办了第三届花儿会,评委高言福、马神仙,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 1995年阿干林场在石沟观涛亭举办了第四届花儿会,评委高言福、王青峰评出一等奖,甘肃永登县赵玉禄;二等奖:康明秀,三等奖:甘肃临夏王占强。
  • 1996年阿干林场在石佛沟观涛亭举办了第五届花儿会、评委高言福、王青峰评出一等奖赵玉禄、二等奖康明秀、三等奖马忠林。
  • 1997年石佛沟营林站在石佛沟观涛亭举办了第六届花儿会,评委高言福、王青峰,评出一等奖赵玉禄、二等奖高平、三等奖杨正志。
  • 1998年石佛沟营林站在石佛沟观涛亭举办了第七届花儿会,评委高言福、王青峰,评出一等奖赵玉禄、二等奖崔花、三等奖林贵林。[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