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球化進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球化進程
圖片來自中安網

全球化進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同時也遇到了一系列令人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如人口增長過快、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資源一環境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和諧狀態。[1]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1.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2.全球化與中國。[2]

環境形勢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以人口與耕地資源為例,1952年,我國人口為5.7億,耕地面積1.24億公頃,人均耕地0.22公頃;2000年人口數量已接近13億,耕地面積雖然也有所增加,但遠遠落後於人口的增長速度,致使人均耕地面積減至0.08公頃,比1952年減少了一半多。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為解決人均耕地不斷減少所帶來的食物不足問題,人們一方面採取擴大耕地面積的措施,如將大片草原和森林開墾為耕地,這種做法雖然在近期內對緩解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於破壞了生態平衡,引起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氣候異常等嚴懲的生態失調問題,從長遠的角度看是弊大於利。人們採取的另一個解決食物短缺問題的措施,就是依靠增加化肥和農藥用量,以儘可能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但這又導致了土地肥力衰減和環境污染加劇的問題,不僅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而且也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大不利因素。

在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對礦物資源的開採量迅速增加,資源儲量的有限性與需求增量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環境問題

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在這被認為是當代社會最嚴重的3大問題中,我國最先關注的是人口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時,我國老一輩領導人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就意識到了人口問題的嚴重性,提出過控制人口增長和鼓勵節制生育的主張;在學術界,也開始擺脫前蘇聯"人口快速增長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表現"的思維模式,馬寅初先生髮表了《新人口論》,從各個方面論證了人口增長過快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高的矛盾,使人們對人口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由於隨之而來的反右擴大化、3年經濟困難以及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控制人口的工作未能開展起來。進入70年代後,我國正式啟動控制人口增長的工作。適應於計劃生育實踐的需求,人口學研究開始恢復,並得到很快發展。正是由於在人口理論上首先解決了"三馬"之間的關係,即在我國計劃生育中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批判馬爾薩斯的關係,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與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的聯繫與區別,並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挖掘出了"兩種生產"理論,找到了實行計劃生育的理論依據,從而才為計劃生育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人口理論的先行,如果不是理論工作者在"老祖宗"那裡找到了"兩種生產"理論作為"尚方寶劍",在當時的極左思想干擾下,很難設想會取得計劃生育工作舉世矚目的成效。這就充分證明了理論在指導實踐方面的巨大作用。

應對環境問題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工業化進程加速、鄉鎮企業得到更快發展,以及農業中的不合理開發等,導致了我國環境污染加劇的問題。這不僅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且使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遭到了某種程度的破壞,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們開始關心起環境質量的問題。尤其是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推出《21世紀議程》之後,我國政府對環境問題更是高度重視,很快就制定了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並從1997年開始,將自1991年開始的每年在"兩會"期間召開的計劃生育工作座談會加進了環境保護的內容,改為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工作座談會。這一舉措對理論界已經開始的人口與環境關係的研究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支持和鼓舞,大大促進了人口與環境關係問題的理論研究。

我國對資源問題可以說早就有所認識,例如,20世紀50年代時,孫本文教授就根據我國的耕地和糧食狀況,提出了8億人口是我國最適宜的人口規模的觀點;70年代時,宋健等人根據對我國資源狀況的綜合考察,得出了100年後我國的理想人口數為6.8億的結論;七八十年代我們在進行計劃生育宣傳時,經常使用算賬對比的方法,將人口增長與土地和礦物資源等自然資源進行比較,以說明我國資源的緊張程度,從而論證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醒人們:必須十分注意控制人口增長的工作。但當時並沒有形成人口與資源關係方面的理論。直到1999年,中央在"兩會"期間的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又加進了資源的內容,即召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後,人們才開始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進行綜合研究。

長久影響

由於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具有綜合性特徵,因此,以往那種就人口過多談控制人口、就資源短缺談節約資源、就環境惡化談保護環境的做法,就難以收到綜合解決發展問題的效果,甚至連人口、資源、環境這三大問題的解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江澤民同志在1997年中央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問題相當突出。"我國的"資源和環境還面臨着很大的壓力,環境形勢仍相當嚴峻,環境保護的任務還很艱巨"。在1999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江澤民同志又進一步指出:"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跨世紀發展目標,必須始終注意處理好經濟建設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在2000年的座談會上他說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資源很有限,必須始終堅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2001年 [1]3月11日召開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江澤民同志又強調指出:"未來幾十年,我國人口還將持續增加,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矛盾仍將突出。"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維持生態平衡的基本國策。為解決這些問題,並解決好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有待於理論上的指導,這個理論便是關於人口、資源、環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內存聯繫的理論。因此,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學科建設不僅十分必要,而且也非常緊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