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介紹
元大都作為元代的京城始建於1267年,於1276年建成。元大都城最北部在明朝初年北城牆南移時,被隔在城外,於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元大都城垣遺址,1974年9月25日朝陽區成立土城綠化隊。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園,命名為「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1]
「土城」原來存有東、西、北三面,分別稱「東土城」、「西土城」、「北土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東土城被破壞,僅剩下西土城和北土城。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分布在海淀區及朝陽區,所以分為海淀段、朝陽段,分別由海淀區及朝陽區管理。海淀段包括西土城及北土城的西段;朝陽段包括北土城的中段及東段。
- 海淀段:海淀段平面呈「⌈」形。自西土城路南端起始,向北沿西土城路延伸至學院路南口,隨後折向東,延伸至京藏高速公路。海淀段在西土城路位於分為東、西兩條平行道路的西土城路中間;自學院路南口折向東之後,北至北土城西路,南至健安西路。海淀段全長4.2公里,總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海淀段分為十個景區:「城垣懷古、薊門煙樹、鐵騎雄風、薊草芬菲、銀波得月、紫薇入畫、大都建典、水關新意、鞍韁盛世、燕雲牧歌。」其中,薊門煙樹是燕京八景之一,薊門煙樹碑就在這個景區。[2]
- 朝陽段:朝陽段平面呈「一」字形,位於北京中軸路東西兩側、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華民族園以南,西起京藏高速公路,東到太陽宮鄉的京承高速公路芍藥居橋西南角,北鄰北土城西路、北土城東路,南鄰健安西路、健安東路。朝陽段全長4.8公里,寬130米至160米,總占地面積67公頃。朝陽段被六條城市道路分成七個地塊,成為七大景區:「雙都巡幸、四海賓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輝、大都鼎盛、水街華燈、龍澤魚躍。」
小月河是貫穿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的一條河流。朝陽段以小月河為中心,分成小月河南岸土城遺址保護區、小月河北岸綠化景點建設區。
2003年,為保護元大都城垣遺址,配合2008年北京奧運會景觀建設,經北京市、朝陽區領導指示,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對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朝陽段進行整體改造。改造之後,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成為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帶狀公園、最大的室外組雕、最大的人工濕地、最先完成北京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試點公園」,北京市也因此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建設應急避難場所並掛「應急避難場所」標誌牌的城市。
2003年,原來天仙護國佑聖延壽宮的明朝天啟三年(癸亥年,1623年)立的《增修敕賜天仙護國佑聖延壽宮碑記》、《增修延壽宮記》遷至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朝陽段內存放,立在公園內小月河最東端以南的地方。
2003年左右,金布、宋郭托誥封碑從大屯鄉白廟村東南鐵路附近遷至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朝陽段內存放,立在安定路和北土城東路交叉處西側,屬亞運村街道。兩碑是清朝康熙年間光祿大夫金布的誥封碑以及其父宋郭托的誥封碑,兩碑都立於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兩碑螭首龜趺,碑額均有漢字篆書「誥封」二字。
北京地鐵十號線西土城站和北土城站可到達元大都遺址公園。
薊門煙樹碑
薊門煙樹碑位於該公園西段最南端。該碑立於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帝題寫的「燕京八景」御製碑之一。
該碑坐北朝南,質地為漢白玉,長方形,高3米,寬0.8米,厚0.25米。碑座為須彌座,飾以蓮花浮雲。碑陽是乾隆帝御書:「薊門煙樹」,碑陰書律詩:「十里輕楊煙藹浮,薊門指點認荒邱。青簾貰酒今何少?黃土埋人即漸稠。牽客未能留遠別,聽鸝誰解作清游。梵鍾欲醒紅塵夢,斷續常飄雲外樓。」字跡現已漫漶不清。
「薊門煙樹」是燕京八景之一。春秋戰國時起的燕國,以薊城作為國都。元明時期,將健德門當作薊門的舊址。傳說門外有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元朝稱此景為「薊門飛雨」,明朝始稱「薊門煙樹」。
1981年,「薊門煙樹」碑被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