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罗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博罗县位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中下游北岸。全县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下辖罗阳、石湾、杨村、园洲、龙溪、福田、长宁、龙华、湖镇、柏塘、泰美、公庄、杨侨、麻陂、石坝、观音阁、横河等1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378个行政村(社区、办事处),总人口120万人(以汉族东江人为主)。县政府驻地在罗阳镇。
全县土地总面积419万亩,人均土地面积近5亩,是珠三角发达地区人均土地的一倍多。水资源充沛,境内有较大河流29条,大中小型水库453座,水质长期保持国家Ⅱ类标准,是供给香港、深圳的主要水源。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铁矿、钽泥矿、铅锌矿、石灰石、瓷土等20多种,且矿泉水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颇高。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罗浮山是全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集山水美景、名胜古迹和道、佛两教于一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美称,是中国乃至东南亚著名的佛道教旅游观光胜地。[1]
建制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县,名傅罗,县治梁化,属南海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修地理志始改傅罗县名为博罗县,属南海郡。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析博罗县置海丰县、欣乐县及怀安三县,县属南海郡。
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析博罗县置新丰县和罗阳县,县属南海郡。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徙博罗县治于浮碇岗之西(今县城罗阳镇),县属南海郡。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梁化郡设循州(今惠州),县属之。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置龙川郡,县改属龙川辖。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县复属循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省罗阳县入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辖。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循州为雷乡郡,县属雷乡辖郡。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为海丰郡,县属岭南道海丰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郡。
乾亨元年南汉刘龑称帝(917年),又改循州为祯州。博罗县属岭南东道祯州,祯州治所惠州。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县属广南东路惠州。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改惠州为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属广南东路博罗郡。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2年),改博罗郡为惠州郡,县属惠州郡。
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惠州郡为惠州路,县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惠州路为惠州府,博罗属之,洪武九年(1376年),广东行分权三司,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直至清亡。
民国三年(1914年),县属广东省潮循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县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博罗,属东江行政区。
1952年12月,县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复属惠阳行政区。
1959年1月,惠阳行政区入佛山行政区,县改属之。
1963年恢复惠阳行政区,县复改属之。
1988年1月,改惠阳行政区为惠州市,县属惠州市至今。
行政区划
1979年,全县设22个公社:石坝、蓝田、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附城、响水、湖镇、横河、长宁、福田、龙华、龙溪、园洲、九潭、铁场、城镇。
1980年长宁人民公社分出福田,成立福田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恢复区乡建置,县内设县城镇和22个区:石坝、蓝田、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附城、义和、响水、湖镇、横河、长宁、福田、龙华、龙溪、园洲、九潭、铁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县内设罗阳(县城镇与附城合并)、石坝、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响水、湖镇、横河、龙华、龙溪、长宁、福田、园洲、石湾、九潭等20个镇和蓝田、义和2个镇级乡。各镇管辖的大队更名为管理区,共317个管理区、25个居委会。
1993年12月,蓝田乡、义和乡撤乡建镇,县内共设22个镇。
1999年3月,县内各镇所属管理区更名为村,原管理区属下的村更名为村民小组。
2000年,行政管理体制不变,县内设22个镇,345个村,2794个村民小组(含农、林场8个村186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社区。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6号):将博罗县的仍图镇划归惠阳市惠城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博罗县辖21个镇(罗阳、平安、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九潭、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蓝田、义和、观音阁)。2003年上半年,惠州市将杨村华侨农场下放博罗县改制为杨侨镇。
2005年5月,博罗县辖18个镇(罗阳、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观音阁、杨侨)。
2005年12月9日,粤民区64号批准博罗县撤销横河镇,并入长宁镇;撤销响水镇,并入湖镇镇。
2009年11月,恢复横河镇级建制。
2016年11月,现辖罗阳、石湾、杨村、园洲、龙溪、福田、长宁、龙华、湖镇、柏塘、泰美、公庄、杨侨、麻陂、石坝、观音阁、横河等1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378个行政村(社区、办事处)。[2]
地理环境
博罗县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的东江中下游,介于东经113°49'50"~114°45'50",北纬23°03'50"~23°43'20"之间。县界东接河源,南毗惠阳、东莞,西连增城,北邻龙门。南北相距42公里,东西相距69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博罗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地质岩性变复杂,形成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层和构造体系。具有元古界的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上古生界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上第三系、第四系。
博罗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间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台地,南部沿东江自东向西的冲积平原等3个地带。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37%(17.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气候特点是日照较短、云雾多、湿度大、气温较低,是县内暴雨区。丘陵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53%(5.8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县内东部及中部,气候迟暖早冷,“寒露风”危害较大,土壤多属沙、瘦、浅、酸。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1%(4.91万公顷),主要分布于沿东江的西南部,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肥沃,属平原冲积坝地。山地、丘陵、平原之比约为6:2:2。
气候环境
博罗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为1918.0毫米,年平均日照1871.5小时,无霜期长达357~362天,有霜日2~8天。县内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崖山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西南倾斜,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山系纵横交错和断裂,山间缺口,峡谷长峒,博罗境内形成了有名的“三风”(石坝、长宁和小金三处形成的风)。
水文环境
博罗县水资源丰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流的流向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分为东江水系、东北部的杨村河水系、西部的沙河水系和中部的象头山水系。[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89年,开展全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1992年11月完成此项工作,成果经省验收合格。全县权属土地面积2928.53平方公里,折合29.28万公顷,其中耕地7.07万公顷,园地1.53万公顷,林地16.08万公顷,牧草地50.4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9万公顷,交通用地0.21万公顷,水域2.3万公顷,未利用地0.90万公顷。
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1996年全县人口为71.63万人,人口密度为252人/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密度的66%,人均土地面积0.4公顷(5.96亩),是全省人均土地面积的1.5倍,全县人均耕地0.07公顷(1.08亩),是全省人均耕地的1.6倍。县内土地资源种类多,宜水稻、宜旱作、宜林、宜果、宜茶和宜养鱼。
土地肥沃,较熟化的水稻土表层有机质含量达2%~4%,一般也达1%~2%,在植被覆盖度高的丘陵、山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最高超过10%,一般也在5%。有一定的潜力,部分还可开垦为耕地。
水资源
博罗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县境内有东江及其支流沙河、公庄河、小金河等河流29条,自西北向东注入东江。河流总长1367公里,集水面积2668.4平方公里,河网密度51.2%。东江河的径流量1979年为321亿立方米、1985年270亿立方米、1990年211.4亿立方米、2000年232亿立方米,1979~2000年,年平均径流量258.5亿立方米。县内年平均降雨量1979年为1934.8毫米、1985年1851.9毫米、1990年1537.6毫米、2000年2135.3毫米,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64.9毫米。县境内21年间年平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3.89亿立方米/年。全县可利用水力发电量为3.05万千瓦,至2000年,全县开发水力发电输入大电网6004.3千瓦,占全县用电量的40%。
植物资源
县境内主要木属有松、柏、楠、杉、樟、桂、梨、梧桐、油柚等61种;主要竹属有筋竹、勒竹、绿竹、大头竹、方竹、桃枝竹、龙钟竹等20种;还有主要藤属、草属等49种。90年代引进树种有南亚的南洋楹、美国的湿地松等2种。80年代自然飞播入侵县内的有害藤类薇甘菊。
县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应俱全。民国《博罗县志》载:药之属有男青、汉椒、河子、菖蒲、益母、茱萸、何首乌、紫苏、砂仁、决明、谷精草、黄连、黄精、地黄、半夏等69种。主要分布在罗浮山、象头山、茶山、桂山等山地和广大丘陵地带以及西南平原。1980年,县药材公司收购淮山1.17万公斤,生地7.69万公斤,首乌4.5万公斤。
动物资源
博罗县的森林动物,列入国家保护的有6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虎;二类保护的有云豹、穿山甲、猕猴;三类保护的有獐、蟒蛇。此外有水獭、石鸡(山蛙)、金钱龟、果狸、野猪等;鸟类有山鸡、雉鸡、白鹇、翠鸟、鸳鸯、鹧鸪、斑鸠、鹊、鹰、画眉、杜鹃等几十种。其中尤为著名的是罗浮山的五色雀。
矿产资源
博罗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锡、铁、钽铌、煤、铅锌、陶瓷土、石灰石、矿泉水、普通建筑石料、砖瓦粘土以及天然石英砂资源等。此外,萤石、钾长石、硅石、水泥用页岩、板岩以及放射性铀矿等矿产都有一定的储量。
区域人口
2016年,全县户籍人口89.9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5.56万人,女性人口为44.36万人。户籍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48.27万人,占53.7%,非农业人口为41.65万人,占46.3%。人口出生率为14.71‰,比上年提高1.9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43‰,比上年下降0.3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8‰,比上年提高2.32个千分点。[4]
区域经济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出预期目标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20.5%和5.7%。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7∶55∶36.3调整为8.4∶54.1∶37.5。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613.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16.7%和6.9%,三次产业结构为8.4:55.3:36.3。人均GDP57364元,增长11.4%。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6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6%。其中,税收收入23.27亿元,增长9.9%,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7.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98亿元,增长4.1%。其中教育支出17.48亿元,增长4.4%,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2.7%。
全县完成总税收61.74亿元,增长29.8%。其中国税37.92亿元,增长31.2%;地税23.8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7.5%。
第一产业
2016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37万亩,比上年增加1.64万亩,增长1.5%;全年谷物播种面积43.28万亩,下降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22万亩,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51.69万亩,增长3.4%。
全年谷物产量15.16万吨,比上年减少0.22万吨,下降1.4%。其中稻谷产量10.65万吨,下降3.6%;玉米产量4.5万吨,增长4.2%。
全年肉类总产量8.65万吨,下降2.5%。其中猪肉产量6.36万吨,下降3.6%;家禽肉产量2.11万吨,增长0.3%。全年奶类产量1.11万吨,增长5.4%;禽蛋产量0.26万吨,下降1%。
第二产业
2016年,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重最大,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完成增加值219.71亿元,增长1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6%,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增长速度最快,完成增加值141.66亿元,增长22.7%,增幅快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主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0.93亿元,增长29.5%;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2.96亿元,增长8.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7.96亿元,增长22.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完成增加值24.19亿元,增长27.8%;纺织服装、服饰业完成增加值20.48亿元,增长2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67亿元,增长1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中成药0.46万吨,下降6.1%;服装5513.6万件,增长26.6%;饲料90万吨,增长22.9%;电子元件30.28亿只,下降1.4%;印制电路板486.9万平方米,增长31.2%。
第三产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6亿元,增长10.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93亿元,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93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48.36亿元、109.74亿元、1.22亿元和9.54亿元,分别增长12.2%、9.7%、25.9%和13.9%。
全年接待游客940.97万人次,增长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03亿元,增长51.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1.85亿元,增长1.2%。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54.49亿元,增长0.3%;进口总额57.36亿元,增长3.1%。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01.2亿元,增长12%,占全县GDP的49.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民营增加值140.33亿元,增长23%,快于整体规上工业增速4.5个百分点。民营税收实现40.34亿元,增长22.2%,其中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增长73.7%和下降6.3%。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59亿元,增长5%。全县邮电通信业务收入9.71亿元,增长16.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25亿元,增长17.6%;邮政业务收入0.46亿元,下降0.2%。[5]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计划,整合要素资源向创新企业集聚,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县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2016年有在孵企业98家、毕业企业19家。2016年,全县经省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比上年增加30家;全年专利申请3804件,获得专利授权958件;县级科技计划立项项目17项,比上年增加2项。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277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20所,小学98所,普通中学53所,技工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本科院校1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全县高考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增幅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应届生重点上线人数551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增长 43.1%;普通本科以上上线人数2787人,比上年增加551人,增长24.6%。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年完成5 个市定公共教育服务项目,补助1553 万元,惠及学生(幼儿)4.98万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48个;获评中国好人3名、广东好人3名、惠州好人54名,评出县道德模范67名。罗阳镇观背村、长宁镇松树岗村成为“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中心二期(县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文化创意活动馆和购书中心)等五项建筑项目建设启动;全县377 家农家书屋全面建成。全县共有图书馆1个,藏书29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025件,钱币2.81万枚。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文化惠民服务进一步加强。开展以“博罗大舞台·文化进社区”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21场,总计观看人数4万余人次,平均每场观看人数约2000 人次。共举办10 场公益讲座,参与人数达1300 人,放映各类公益电影3612 场次,观众人数达94.7 万人次。
卫生事业
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37家。床位4028张,比上年增加294张,增长7.9%。卫生技术人员42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09人,比上年增加209人;注册护士1748人,比上年增加49人。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4.52张,增长5.6%;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8人,下降14.4%;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1.96人,增长0.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稳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高医药卫生从业人员待遇,乡镇卫生院编内人员月平均工资约增加了2800元,全面落实人员聘用制和村医补助和村卫生站经费补助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医疗卫生单位房屋和设施总投入1043万元。罗阳、九潭、平安卫生院等7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三是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取消药品加成补偿,大力开展“三平”医疗服务,共设立平价诊室22 间,占医院门诊资源的35%。
体育事业
不断强化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生活,实现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县有23个体育场馆,2个足球场,1183个篮球场,14个田径场,30个游泳场。2016年,获评“惠州市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县”。
环境保护
全县森林面积430.6万亩,林木蓄积量97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5.55%,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2016年,创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共创建国家卫生镇1个、广东名镇2个、省市卫生镇7个。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重点对重点监管企业和沙河、马嘶河、小金河流域及饮用水源水库等对象实施环境监管,检查企业3747 家次,对547 宗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增长11.9%。全县获授“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1.64亿元,增长17.1%。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71%,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69%。
人民生活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万元,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万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万元,增长10.3%。
社会保障
2016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33.7万人,增长6.3%;参加医疗和生育保险23.19万人,下降3.5%;参加工伤保险22.62万人,增长0.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9.58万人,增长1.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87万人,增长0.2%。全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23.11元,增长11%。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支出合计支出44.76亿元,增长11.2%,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8.1%,比重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比上年增加60元。全年救济低保、五保和“三无”对象总人数1.55万人。其中城镇低保人数1080人,农村低保人数1227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6780万元,增加1960万元,增长40.7%。[6]
历史文化
文化博罗
博罗是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建立过一个小国——缚娄古国。秦始皇33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置县时,秦始皇信“浮山”自蓬莱岛傅于“罗山”之说,取名傅罗县,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改名为“博罗”。从秦到清末二千多年期间,有葛洪、苏东坡、丘逢甲等大批历史名人曾寓居或履临博罗,其中东晋时期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定居期间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名著,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主要灵感就来源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北伐战争时期,周恩来曾在这里指挥东征。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东江纵队在这里开创了华南抗日根据地,中共广东省临委机关和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著名的道教圣地——罗浮山冲虚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南粤文化、东江革命文化和宗教文化在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4]。
方言俚语
县境内主要通行本地话、白话(粤语系)、福佬话(闽语系)等汉语方言,另有数百人讲畲语。
县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分布大致与周边的方言环境相一致。惠州话是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博东、博中地区;其次是本地话,较为分散;再次为白话,主要分布在博西地区。县城罗阳镇则讲博罗城话。
名优特产
博罗酥糖:博罗酥糖是由博罗县糖果饼干厂选用当地产的黑白芝麻,以麦芽糖、白沙糖、面粉等作配料,用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有酥松可口、甜而不腻,价格适中,便于携带等特点。是只有博罗才有生产的地道特产,有罗浮山牌为正宗。“博罗酥糖”是我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其中“兴就兴”牌盒装酥糖,年产值100万元。传统的博罗酥糖芝麻味浓香,嚼感良好,是良好的送礼佳品。
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百草油是由位于罗浮山脚的药厂采集百余种产于罗浮山的草药,承袭古方提炼配制而成的一种药油。由于其成份比例合理,药性平和,气味芬芳,药效显著,内服处用均可而成为家居、旅游必备的良药。自1985年以来,年产一千多万瓶的百草油连续两届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的称号,曾饮誉国内及港澳、东南亚的百草油再创辉煌,成为最受到罗浮山旅游者欢迎的旅游产品。
观音阁花生:采用精挑细选的观音阁细粒土种花生和河砂,用纯手工炒制而成。其味性甘、香、脆,含有儿茶素、赖氨酸等,对抗老化、防早衰等作用,常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又有“长生果”之称。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健脾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之功效,能治营养不良、体弱、皮肤紫斑、脚气、产妇乳少等病症,乃是贺年送礼佳品。
柏塘山茶:柏塘山茶、紫芽茶生长在广东岭南山脉的象头山、罗浮山、南昆山、河源桂山四大名山之中的博罗县柏塘镇。博罗山茶源自于上天赠给人类的宝物,它吸罗浮仙气,纳名川志灵气。以“天然、绿色、健康”的种植理念,真正做到无化肥无农药种植管理。采摘优质茶叶,制作清香绿茶,以“安全、优质、口感独特”的品质深受大家的喜爱。从采摘,杀青、揉茶、干燥,炒茶到包装,道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正宗客家山茶,保证现炒现卖,品质和口感都品得出来。本人现代理柏塘山茶,价格优惠,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愿您的生活像柏塘山茶般回甘无穷,四季飘香。[7]
风景名胜
罗浮山风景区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一山.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葛洪,黄大仙,鲍姑,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神仙都曾留过胜迹.
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历来许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山中游览、隐居和-,为其作赋吟诗,歌颂赞美,如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苏东坡、朱熹、葛洪、陆修静、杨万里、屈大均等人。东晋年间,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居山积年,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他继承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总结了自己在研制金丹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抱朴子·内篇》一书,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据《罗浮山志》所载,秦汉时神仙家安期生曾至山-,宋代著名道士白玉蟾亦曾在此修道传教。罗浮山中至今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秀丽,其中道教的主要有:冲虚观、黄龙观、九天观、酥醪观、葛洪炼丹灶、仙人洗药池、飞来石、遗履轩、会仙桥、蝴蝶洞、朱明洞、飞云顶、华守岩、升仙岩、刘仙岩等等,尤以冲虚观最为著名,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2月19日,根据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告,罗浮山景区获批国家5A级景区,成为惠州市首个、广东省第九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秋枫寨
秋枫寨位于博罗县公庄镇官山,面积近万亩原生态木林,工程总投资近10亿元(民营独资),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标准建设,规划总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
旅游区选址地紧靠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及港澳地区等,通过广惠高速、广河高速、仁深高速等紧紧相连,处于环珠三角一小时旅游圈内,交通便利。公庄镇区位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大自然旅游资源。秋枫寨旅游区位于坝子村上坪,气候宜人,大自然山水风光丰富、山青水秀,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适宜养生。
秋枫寨旅游区目标定位为:珠三角最具魅力的森林溪谷游憩地;产品定位为:观光+休闲+度假;产品设计基调为: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养生+农业观光产品。旅游区以山水资源为载体,发挥良好的生态休闲特质,营造轻松、自然、回归的环境氛围,打造山水休闲度假胜地。
雷公峡漂流
象头山雷公峡漂流全程长约4.5公里,漂流时间约2小时,由专业的建筑公司设计、施工的漂流河道落差近100米,河道大小落差十多处;峡谷入口有一座容量达300万立方的中小型水库。河道水质好,水量充足时而奔腾直下、激流澎湃,时而回旋幽谷、心旷神怡。漂流河道途经20多个自然景观。沿途十里竹廊扶风相掩,高含量的负离子幽谷空气清新,清澈的溪水散发着自然灵气,让人置身于仙境一般,将让您领略“热情穿越、仙境畅游”的独特神韵。
雷公峡漂流景区位于博罗泰美镇—著名的惠州市象头森林公园内,象头山森林公园景区内群峰叠翠、云缭雾绕、绝谷幽岩、仙壁神石、奇花异木、珍禽灵兽,自宋代起就吸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到达后参与漂流项目。象头山雷公峡漂流之源头起于上嶂水库,是一个集观光、娱乐、漂流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响水下洞村。
项目占地总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三期开发.文化村地属珠三角边缘地带罗浮山脉。东南与惠州、惠阳连接;东北与河源、紫金相接;西北与增城、龙门相邻;西南与东莞相依。毗邻广州、深圳、港澳,车程均在两小时之内;广汕公路贯穿而过,与205、324国道连接;广惠、惠河、广河高速境内交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集热情漂流、瀑布酒巴、温泉水疗、户外拓展、生态别墅、商务会所、会议中心、度假酒店、民俗文化、特色购物、科教种养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生态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分期实现食、住、娱、游、购一条龙服务;并规划构建成为粤东文化度假旅游的一颗璀灿明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