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太阳做星星
作品欣赏
仰望浩瀚缥缈的星空,猛然觉得星星是这么伟大,她用点点星光拼凑成了一片光亮深邃的梦幻。也许有许多人向往那光芒万丈的太阳,让所有人望而生畏,仅可望不可即而已,而我宁愿自己是这众多星星中平凡的一颗,点缀着黑黢黢的天空,散发着小小的热量,驱散着那些身处黑暗寒冷的角落中的人们内心无处可藏的凄凉孤寂。即使我不能照亮世界,即使只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容我栖息,足矣。
古代有多少人赞颂过月亮的皎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纵然是很美好啊,她皎洁无暇,殊不知这是由千千万颗渺小的星星衬托出来的啊!星星也承载着许多人的愿望,她不是渺小的,她心甘情愿的在宇宙的一角静静呆着。当然,她也很希望有人能够关注到她,不在乎她没有亮丽的外表,鲜艳的包装,只是在乎她,有一种执着的想望。
太阳给予我们的温暖能照亮我们的心,但其实,没有人能成为那唯一的焦点。星星不是这样,她没有宏大的志向,却有一种朴实之感。[1]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