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偏执性精神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偏执性精神病图片连接图片来源于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概称。其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持久的偏执性妄想,其程度轻重不一,从仅仅是持续的牵连观念被害感,以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嫉妒妄想等,但无幻觉。行为和情感反应则与妄想观念相一致,并且智能保持良好。[1]

定义

以比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包括偏执狂(又称慢性偏执性精神病)、急性偏执性精神病和感应性偏执性精神病。所谓偏执,指的就是妄想,即对一些不真实的信念坚信不移,即使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说理,患者也不放弃其信念。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妄想持续存在,内容比较固定,以被迫害,嫉妒或疑病妄想较为常见,内容不显荒谬,甚至有些患者的妄想常使人信以为真;妄想的发展符合逻辑,结构比较系统严密;患者的情感和行为与妄想系统相一致;没有明显的幻觉,没有其他精神病特征,也找不到任何器质性原因;历经多年也不导致人格和其他精神功能的瓦解。病因未明,也未发现病理解剖学致变。本组疾病不常见,中国内尚无确切统计数字。

病因

不清楚。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患者多主观、固执猜疑敏感高傲、自负和容易嫉妒,故推测不良个性在本病中有重要作用。多在精神因素,如意外事故、挫折或失败作用下开始发病,因此精神因素可能起着促发作用。有些社会和躯体因素,如社会经济剥夺、耳聋、失眠和中毒、有助于偏执思想的形成,孤独、与世隔离以及处于一种语言不通的环境中也容易产生偏执症状。[2]

特点

偏执性精神病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

偏执状态以突出偏执妄想而无幻觉为特点。它既无偏执狂那样的系统性妄想,又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分散和荒诞离奇、伴有幻觉,且发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学者认为偏执状态似乎是介于偏执狂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的一种状态。

偏执状态的患病率比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少,而比偏执狂多,目前尚没有该病的确切发病率。该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圆满完成任务,往往不去求医。

偏执状态的病因,是在一定个性缺陷的基础上由长期持久的精神紧张所引起。急性精神创伤可作为诱发因素。

偏执状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偏执狂类似,本病的妄想虽多呈持续慢性形式,但也有于短期内消失的。本病预后较偏执狂为好。

偏执状态的治疗要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治疗相结合,精神治疗在治疗中尤为重要。

偏执狂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病,以缓慢发展的系统而牢固的妄想为临床特征,病程长,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症状典型者诊断多不困难。偏执狂的主要特点是缓慢发展的妄想系统,其他精神活动保持相对完好,历经多年也不发生精神衰退。急性偏执性精神病的特点是发病较急,妄想有系统化的倾向,其他精神活动正常,病期不超过半年,若病期超过半年以上时,妄想发展得更为系统而其他精神活动无明显异常,可诊断为偏执狂。诊断感应性精神病的依据是先有感应者,而被感应者妄想与感应者类似,将他们分开后,被感应者的症状迅速消失或减轻。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也可以出现妄想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多不系统,而且除妄想外,还有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如明显的幻觉(尤其是幻听)、思维散漫和破裂、逻辑障碍、情感淡漠、行为怪异和脱离现实等。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不管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妄想即不系统也不突出,而且同情绪有明显关系,情感症状出现在前且十分明显。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妄想也不系统,且可找到器质性改变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的化验或特殊检查阳性发现。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多无固定的妄想。疑病症患者仅是害怕或怀疑自己患病,也不形成妄想信念。这两种疾病均容易区别开。[3]

发病机理

还不清楚。多认为,由于这类患者有个性缺陷,而且对社会抱着仇视的心理,当他们遇到意外事故或遭受的挫折或失败超过他们可能耐受的限度时,患者便把这些事件看成有特殊意义,认为他们是不公正或错误的受害者,错误地理解周围人的举动和态度,把挫折和失败归因于他人;不断地从环境中寻找可以解释其挫折和失败的线索和证据,并且仅仅选择和接受可以证明其妄想信念的材料,认为这些材料才是真的。患者逐渐把有关材料联系起来,在歪曲和误解的基础上发展成结构较为严密的妄想系统。也有人认为偏执性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信赖心没有得到发展。S.弗洛伊德则认为同性恋愿望是偏执性思维的主要原因,其妄想是在无意识中否定其同性恋感情时产生的。但临床上发现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多不是同性恋者。[4]

危害

精神病是指一部分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特殊群体,其中不乏拥有高文化的教育背景或者是某一方面的高智商优势。因为一部分脑神经零部件的异常使他们被划入脆弱的一方,不少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医治而给自己和身边的亲属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精神病不治疗没关系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世界上精神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到2020年精神病将成为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五大疾病之一,将严重影响世界的发展。因此,精神病治疗宜尽早开展。那么,精神病究竟有哪些危害?

改变性格

患者得病后,性格往往会发生某些改变,表现出诸多异常,是最明显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爱发脾气,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

神经精神危害

偏执性精神病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

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于神经疾病的症状,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的表现。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影响家庭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危及社会

精神疾病由于受到病理心理的影响和支配,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及社会的行为,他们中有的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会出现危险的冲动行为,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尽管精神病的危害严重,但只要人们掌握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及早发现精神心理异常,采取有效措施,让病人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精神疾病的危害是可以防范的。

患者身心健康

假如长时间不能治愈精神病,或者病情多次复发,患者就会出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精神病的危害。此时,患者智力相对正常,却生活懒散,对家人缺少亲情,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整天呆坐不语,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这就是精神衰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就叫做精神残疾。此外,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

临床表现

共同特点是持久的妄想。

  1. 偏执狂。多见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主要特点是持久而不可动摇的妄想系统,而其思维则保持清晰有序,发病缓慢,情感和行为可用妄想解释。患者常隐藏其妄想,智能和职业能力可保持相当好,偏执思维的内容也常是仅涉及生活的某一方面。被迫害偏执狂较为常见,有时与夸大性偏执狂同时存在。患者在生活或工作中遭受挫折时,不但不能实事求是地检查和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反而片面地把失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认为别人在暗中捣鬼,有意陷害他,以致疑窦丛生,捕风捉影,把周围发生的现象或别人的一言一行皆牵强附会地加以歪曲,认为这一切变化都是针对他的。在猜疑的基础上形成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患者往往以反抗的态度进行斗争,尽管到处碰壁,也决不妥协。经常向法院和公安机关控诉“迫害者”的罪行,要求伸张正义,保障自己的安全。患者在进行反“迫害”斗争时可能发生伤人或其他暴力行为。有的患者同时出现夸大妄想,也可以夸大妄想为主要症状,认为自己有钱,有才干或有发明创造,因而引起他人的嫉妒,遭到种种打击和陷害,这又加强了患者的被害妄想,因而不断地申诉和控告。嫉妒偏执狂仅表现为对配偶的嫉妒妄想。常以夫妻间口角开始,继而怀疑对方不忠,通过监视和跟踪盯梢获得种种“证据”,逐渐发展成不可动摇的妄想系统。被钟情偏执狂多见于女性。患者坚信某一男性、而且通常是年龄较大社会地位较高的男性迷恋于她,便想尽一切办法追求和接近对方,甚至发展到不择手段的地步。即使对方对己大发脾气,甚至辱骂、殴打,也不能减轻追求的狂热。病人往往反而认为这些只是对她的爱情的考验。疑病偏执狂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者体内有某种生物寄生使其痛苦不堪。可将其患病的体验描述得淋漓尽致,但反复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提供种种阴性检查结果都不能动摇患者的信念,患者认为这是医生故意编造来安慰他的。有些老年患者也可发生偏执狂,尤其是双耳失聪或双目失明或与世隔离的老人更容易发生偏执症状,如认为家中的财产已被人偷窃一空。
  2. 急性偏执性精神病。多在30岁以后发病。发病急,病期不超过半年。发病前多有精神因素,如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家庭破裂、移民、监禁均可诱发。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突然感到周围发生了某种变化,具有某种意义,接着产生妄想观念。患者从周围环境或他人的言行举动中寻找线索,通过歪曲和误解加强其妄想。患者可在被害、夸大、嫉妒等妄想支配下采取种种行动,如寻找保护、上诉、攻击他人或自伤。
  3. 感应性偏执性精神病。又称为二联性精神病。指两个或多个彼此接近的人同时存在类似妄想,多见于文化水平较低或过幽居生活的人。典型表现是一个有固定妄想的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将其妄想传给其他个体,使之也产生类似的妄想。前者称为感应者,后者被称为被感应者。两者的关系密切,如姐妹、夫妇、父或母与子或女,兄弟。感应者的才干或地位一般高于被感应者,而被感应者多有依赖性或易接受暗示。妄想内容不荒谬,多是有现实基础或为某些可以理解的期望。若将被感应者与感应者分开,被感应者的妄想很快消失或减轻。预后好。

治疗

偏执狂的治疗十分困难。心理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时有效。急性偏执性精神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治疗,电休克治疗也可能有效。感应性偏执性精神病的治疗较为简单,将被感应者与感应者分开,前者的妄想即可很快消失或减轻。感应者的治疗则视其原来疾病的诊断给予适当的治疗。

治疗原则

  1. 早发现,早治疗。
  2. 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
  3. 恢复期给予心理解释及支持治疗,改变病态认知。
  4. 提高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

用药原则

偏执性精神病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
  1. 原则上单一用药。
  2. 用药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3. 周内加至治疗量。
  4. 对拒药及有藏药企图者,使用长效制剂。
  5. 尽可能用最少剂量,保持最佳效果,避免用超大剂量。
  6. 伴有忧郁、出现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及难治性病例,合并中药脑安清用药。
  7. 应用氯氮平时必须定期复查血象。
  8. 症状控制后应用小剂量维持2-3年。

预防

由于病因不清楚,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培养开朗、乐观的个性可能对预防本组疾病有一定好处。

视频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