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事口草 |
中文學名: 自事口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毛茛目 科: 毛茛科 種: 自事口草 |
自事口草:別名:鹿蹄草(《生草藥性備要》),小回回蒜(《植物學大辭典,),假芹菜(《嶺南採藥錄》),千里光(《南京民間藥草》),自灸草、野芹菜、點草(《廣東中草藥》)。
為毛茛科植物禺毛茛的全草。春末夏初,採取全草,洗淨曬乾。[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鬚根多數,白色。
莖直立,高0.3~1米,分枝圓柱形,中空。
莖與葉柄均密被伸展的淡黃色糙毛。
基生葉簇生,具長柄,通常2回3裂,1回裂片闊楔形,長3~5厘米,寬0.8~1.5厘米,再行深裂,2回裂片長方狀倒披針形,上端具不規則的齒裂或3深裂;
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但葉柄較短。
花小,直徑約6~8毫米,對葉單生於枝端;
萼片5,狹卵形,外反,外面有長毛;
花瓣5,黃色,闊倒卵形,長約5.5毫米,寬3毫米,基部有圓形的小鱗片;
雄蕊多數,短;
心皮分離,有胚珠1枚。
聚生瘦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花托伸長,有短毛;
瘦果扁,狹倒卵形,長約4毫米。
兩側邊緣附近有不明顯的稜線,頂端有短喙。
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長於水溝或水田邊等陰濕處。分布長江中、下游和以南各地區。
性狀
乾燥全草,長約40厘米,暗褐色,莖有分枝,細長壓扁,有縱皺紋,被灰黃色粗長毛,莖基帶有鬚根;葉皺縮,葉片2回3裂,葉柄基部呈鞘狀;枝上部帶有花或果實,但大部均已脫落,而露出長3~4毫米的花托。氣微,味淡。以乾燥無泥沙雜質者為佳。[2]
化學成份
全草含原白頭翁素,鮮莖葉中含量約0.12%,干莖葉中約0.34%,鮮根約0.3%。全草預試含有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
性味
甘淡,有毒。
①《嶺南採藥錄》:"略有毒。"
②《廣東中藥》Ⅱ:"味淡,性平,有微毒。"
自事口草的功效與作用
治目翳,黃疸。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發泡、塞鼻或搗汁塗。
注意
①《廣東中藥》Ⅱ:"其汁液切不可點眼。"
②《廣東中草藥》:"不宜內服。"
附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