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風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信風帶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信風帶,指終年吹着信風的地帶。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地區的定向風叫信風,其在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向發生偏離,北半球吹的是東北信風,而南半球吹的是東南信風。

信風經常會增加熱帶風暴的威力,影響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地區。信風年年反覆穩定地出現,猶如潮汐有信,因此稱為「信風」。風主要是信風的區域就稱為信風帶,一般分布在南北緯5°~25°附近。

分布狀況

從氣候觀點來看,地球上有幾個主要的風帶,即低緯度信風帶,中緯度西風帶與極地東風帶。

信風帶一般分布在南北緯5°~25°附近,並僅限於對流層的下層,平均厚度在4000米左右。由於信風是向緯度低、氣溫高的地帶吹送,所以沒有水汽凝結條件,屬性乾燥;世界上有些沙漠和半沙漠,多分布在信風帶。

由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的氣流,由於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空氣漸重,在距地面4-8公里處大量聚集,轉向南北方向擴散運動,同時還受重力影響,故氣流邊前進,邊下沉,各在南北緯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氣增多,氣壓升高,形成了南北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它是因為空氣聚積,由動力原因形成的,屬暖性高壓。

信風形成條件

信風的形成與地球三圈環流有關,太陽長期照射下,赤道受熱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形成高氣壓,高空高氣壓向南北兩方高空低氣壓方向移動,在南北緯30度附近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此時,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產生氣壓差,氣流從「副高」流向「赤低」。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中的空氣向南運行時,空氣運行偏向於氣壓梯度力的右方,形成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南半球反之形成東南信風。在對流層上層盛行與信風方向相反的風,即反信風。

信風與反信風在赤道和南北緯20~35°之間構成閉合的垂直環流圈,即哈德萊環流。由於副熱帶高壓在海洋上表現特別明顯,終年存在,在大陸上只冬季存在。故在熱帶洋面上終年盛行穩定的信風,大陸上的信風穩定性較差,且只發生在冬半年。兩個半球的信風在赤道附近匯合,形成熱帶輻合帶。信風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系統,但也有明顯的年際變化。有人認為,東太平洋信風崩潰,可能對赤道海溫激烈上升有影響,是厄爾尼諾形成的原因。其增強、減弱是有規律的,厄爾尼諾時信風大為減弱,致使赤道地區的緯向瓦克環流也減弱。反厄爾尼諾時,信風增強,瓦克環流增強並向西擴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