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申城,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省,南通湖北省,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信陽處於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三個國家級經濟增長板塊結合部和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置。截至2018年,信陽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7.41萬,轄8縣2區及6個管理區、開發區。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着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信陽是孫叔敖、息夫人、春申君司馬光鄭成功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春秋時孫武在此練兵並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發跡於信陽。
信陽毛尖聞名遐邇,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信陽市全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實施。信陽作為此次規劃的核心區域和明確支持發展的重點區。 2018年10月18日,《國務院關於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批覆》發布。涉及信陽市全境的淮河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信陽作為三大核心城市之一。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1]

目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13年,信陽州、光州分別改信陽縣和潢川縣。信陽、羅山、息縣、光山、商城、固始7縣歸豫南道管轄。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1927年改設豫南行政區。1932年,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縣、信陽、羅山7縣屬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公署駐潢川縣城。1932年10月置經扶縣(今新縣),1947年12月,經扶縣更名為新縣。
1949年4月,轄信陽、駐馬店2市,汝南、上蔡、西平、遂平、確山、信陽、正陽、新蔡8縣,屬確山縣行政區專員公署,同年8月確山行政區專員公署改名信陽專員公署。1949年5月,成立河南省潢川行政區專員公署,轄潢川、息縣、固始、光山、商城、羅山、新縣7縣。
1952年6月,撤銷信陽市改信陽鎮。1952年8月,撤銷淮濱辦事處設淮濱縣。1952年12月潢川專員公署與信陽專員公署合併為信陽專員公署,轄信陽鎮、駐馬店鎮、西平、遂平、汝南、平輿、確山、上蔡、新蔡、正陽、淮濱、信陽、潢川、息縣、商城、固始、光山、羅山、新縣等2鎮17縣。1965年5月,析駐馬店鎮、西平、遂平、汝南、平輿、確山、上蔡、正陽置駐馬店專員公署。1969年,成立信陽地區革委會,駐信陽市,轄信陽市、信陽、潢川、固始、商城、淮濱、光山、羅山、息縣、新縣1市9縣。1979年9月,信陽地區革委會更名為信陽地區行政公署。1998年6月,撤銷信陽地區,改設地級信陽市,撤銷原縣級信陽市和信陽縣,設置縣級溮河區、平橋區,轄潢川、固始、商城、淮濱、光山、羅山、息縣、新縣8縣和溮河區、平橋區2個區。
1994年設立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1997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8年12月,設立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2008年,被認定為河南省重點產業集聚區。
2000年7月,成立南灣管理區。
2003年6月,羊山新區籌建,轄羊山、前進、南京路3個街道辦事處,為信陽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2004年9月,成立信陽工業城。2012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文件,批覆了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高新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
2011年6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固始縣升格為省直管縣,由信陽市代管。2014年1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固始縣正式全面實行省直管縣體制。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初,信陽市下轄:2區、8縣:溮河區、平橋區、潢川縣、光山縣、息縣、新縣、羅山縣、商城縣、淮濱縣、固始縣。另有羊山新區、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南灣湖風景區、雞公山管理區、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名信陽工業城)等六個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委託和縣級管理職能。
信陽市:面積18925平方千米,年末全市總人口884.63萬人(含固始縣),其中常住人口為647.41萬人(此數據為截至2018年數據)。郵政編碼464000,行政區劃代碼411500,區號0376。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信陽位於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位於東經114°06′,北緯31°125′,地勢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為桐柏山、大別山,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7.1%,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中部是丘陵崗地,合肥-潢川盆地西半部分,海拔50-100米,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8.5%。此區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布,水田如網。北部是平原和窪地,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4.6%。

地貌

信陽地勢南高北低,是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別山構成的豫南山地,周邊群山環繞,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6.9%。兩山首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於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大別山在信陽境內長約200公里,占豫南山地的80%;東段山脊高峻雄偉,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寬闊低緩,以千米以下低山為主,間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陽境內69公里,占豫南山地的20%,山勢高峻陡峭。其中大別山—金剛台(海拔1584米),為信陽境內最高峰。
中部是丘陵崗地,位於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連線以南,海拔50-100米,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8.5%。由於受淮南水系的強烈切割和沖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崗谷相間的形態組合特徵。此區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布,水田如網,酷似江南風光,是信陽的糧食生產基地。
北部是黃淮平原和窪地,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4.6%。其中平原海拔30-59米,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17%;窪地海拔22-35米,主要分布在淮河兩岸,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7.6%。

氣候

淮河流經信陽地區北部,信陽絕大部分地區位於淮河以南,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季風氣候明顯。信陽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魚躍。信陽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1900-21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3-15.8℃,無霜期長,平均220-230天;降雨豐沛,年均降雨量993-1294毫米,空氣濕潤,相對濕度年均74-78%。
信陽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氣多變,陰雨連綿,季降水日數多於夏季,季均降雨量224-316毫米。夏季高溫高濕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現,季均降水量478-633毫米。秋季涼爽,天氣多晴,降水頓減,季均降水量177-225毫米。冬季氣候乾冷,降水量少,季均降水量91-120毫米。寒冷期短,日平均氣溫低於0℃的日數年平均30天左右。

水文

信陽河流眾多,屬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8.2%,屬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僅占1.8%。
信陽地處淮河上中游,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長363.5公里,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較大支流10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9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26條。境內的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部支流大都發源於桐柏山和大別山,源短、坡陡、流急,水量豐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溮河、竹竿何、潢河、白露河、灌河、史河,均按西南-東北方向匯入淮河;淮干北側支流多為坡水河道,河身狹窄,河道彎曲,流經平原窪地,流程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東南方向匯入淮河。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毫米,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年內、年際之間變化很大,降水主要集中在主汛期的6~8月,占全年的54%;豐、枯年相差可達2~3倍,徑流量相差8~9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