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羅·瓦勒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羅·瓦勒里一
保羅·瓦勒里一[原圖連結]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保羅·瓦勒里
法名:Paul Valéry
出生:1871年10月30日
逝世:1945年7月20日
國籍:法國
Aves 出生地:巴黎
職業: 詩人

保羅·瓦勒里Paul Valéry,(1871年10月30日-1945年7月20日)在塞特出生,在巴黎逝世,法國作家、詩人,是法國象徵主義後期詩人的主要代表。

1892年9月,他同家人前往熱那亞度假,在一個暴風雨交加的「可怕的夜晚」,一種柏拉圖式的清心寡欲情緒控制了他。他決定放棄詩歌和愛情,獻身於「純粹的和無私的知識。」在其後的二十多年,瓦雷里在國防部、哈瓦斯通訊社等處工作,但求知和深思的習慣,已成為他的生命根源了。

1925年,當選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除了小說(詩歌、戲劇、對話),他還撰寫了大量關於藝術、歷史、文學、音樂、政治、時事的文章。[1]

1935年,成為里斯本科學院的成員。

1945年7月20日,逝世於巴黎。

早期

父親是科西嘉人,母親是熱那亞人,他的主要學習是在他家鄉的多米尼加人那裡完成的,然後在蒙彼利埃的中學學習。

1889年,他放棄了對海洋的熱愛使他進入海軍學校的準備,進入了法學院。對數學和音樂充滿熱情,他也嘗試過詩歌創作。

1889年,他的第一首詩在馬賽海事劇團發表。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皮埃爾·盧伊斯,他偶爾會任命他為他的「精神導師」,並結識了紀德斯蒂凡·馬拉美。因此,他在那些年寫的詩很自然地適合象徵主義運動。

獲得法律學位後,他於1894年移居巴黎,在那裡獲得了戰爭部編輯的職位。

定居巴黎

但這段時間對保羅·瓦勒里來說標誌著漫長的詩意沉默的開始。

他開始創作Cahiers(這不會在他死後才公佈),其中他每天記錄自己的意識和時間關係的演變,夢想和語言。

1900年,保羅·瓦勒里 (Paul Valéry) 與珍妮·戈比拉 (Jeannine Gobillard) 結婚,並育有三個孩子。

1917年,特別是在紀德的影響下,他才重新開始詩歌創作,加利瑪爾出版了《青年公園》,立即取得了成功,並宣布了其他偉大詩歌的成功(Le Cimetière marin,在1920 年)或詩集(Charmes,1922 年)。

受馬拉美的影響,保羅·瓦萊里 (Paul Valéry) 在他的詩歌研究中始終偏愛對形式的掌握,而不是意義和靈感。追求「純粹的詩歌」,他的作品融合了對語言的反思,它是心靈與周圍世界之間的載體,是意識知識的工具。[2]

這就是詩人如何通過經常訪問科學世界來滋養這些關於知識的問題:柏格森]]、愛因斯坦]]、路易斯·德布羅意和朗之萬的讀者。

成為國家詩人的榮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名聲逐漸將保羅·瓦勒里提升為「國家詩人」。

1920年代和1930年代,他多次召開會議、公務旅行和各種交流,而榮譽如雨點般落在他身上。

1924年,他接替阿納托爾·法蘭西 (Anatole France) 成為法國鋼筆俱樂部主席。

1932年,成為國家博物館理事會成員。

1933年,他被任命為尼斯地中海大學中心的管理員。

1936年,任萬國博覽會文化合作綜合委員會主席。

1937年,他被授予法蘭西學院詩學系主任。

1939年,成為SACEM 的名譽主席。

詩人的詼諧戲謔

他曾詼謔地說:

詩歌並不適合所有被排除在他的生活之外的人,因為任何詩歌都不是沒有準確的散文,是沒有價值的。

他嚴肅地斷言,一個好的詩人對國家的用處並不比一個好的投球手更有用。

名句賞析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思想必須以極端的方法才能進步,然而又必須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續。

應該像一隻鳥兒那樣輕盈,而不是像一根羽毛。

聰明女子是這樣一種女性:和她在一起時,你想要多蠢就能多蠢。

行善的同時,需得心存善意。因為世上沒有什麼比善意更為傷人。

人類最大的不幸是他沒有像眼瞼制動器那樣器官,使他能在需要時遮住或阻遏一種思想或所有的思想。[3]

詩作

保羅·瓦勒里 - 海濱墓園((節錄) 這首詩的其中一句被翻譯成了日文,而成為了電影《風起》的片名由來,它的原文句是「 Le vent se lève! . .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中文意思是「風起了,唯有試著生存。」[4]

《海濱墓園》

風起了!……總得試著活下去!

大風掀開並閤上我的書,

浪花果敢的濺向岩石!

你們飛吧,所有眩眼的書頁!

粉碎吧,波浪!以歡悅的海水粉碎

這個帆影啄食的寧穆屋頂!

Le cimetière marin Le vent se lève! . .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L』air immense ouvre et referme mon livre, La vague en poudre ose jaillir des rocs! Envolez-vous, pages tout éblouies! Rompez, vagues! Rompez d』eaux rejouies Ce toit tranquille où picoraient des focs!

這片平靜的房頂上有白鴿蕩漾。

它透過松林和墳叢,悸動而閃亮。

公正的「中午」在那裏用火焰織成

大海,大海啊永遠在重新開始!

多好的酬勞啊.經過了一番深思,

終得以放眼遠眺神明的寧靜![5]

風格

保羅·瓦勒里的詩多以探討哲學為主,在整首詩中藉由靜止與變化之間,探討生命的意義。

以《墓地在海邊》等不朽的詩篇贏得了永恆的聲譽,他在文藝批評和詩歌理論領域同樣卓有建樹。

作品

保羅·瓦勒里
保羅·瓦勒里[原圖連結]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保羅·瓦勒里
法名:Paul Valéry
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
電影:動畫電影
片名:起風了
Aves 引用:海濱墓園
詩句: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1917年,《La Jeune Parque》(「年輕的命運」)

1888年至1891年,這時期寫了許多詩,其中有幾本發表在《 象徵主義運動》受到人們的好評。

1892年,放棄了絕望的戀情,投身關注於在藝術上。

1890-1900年,出版這十年裡寫的專輯《Album》 

2013年,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起風了》上映,其主題思想「唯有努力試著生存(いざ 生きめやも)」──出自於堀辰雄的小說《風吹了》中,引用詩人保羅·瓦勒里的《海濱墓園》(Le cimetière marin)里一句話「il faut tenter de vivr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