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保羅·奧斯特

移除 1,47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Paul Auster in New York City 2008.jpg|thumb|right|保羅·奧斯特]]
'''保羅·奧斯特'''({{lang-en|'''Paul Auster'''}},{{bd|1947年|2月3日|catIdx=A}}),生於[[紐澤西州]][[紐華克 (紐澤西州)|紐華克]],美籍[[猶太人]]小說家、詩人、翻譯家也是電影編劇和導演,曾和導演[[王穎]]合導電影《煙》,奧斯特的作品最常討論的主旨人生的無常和無限,被文壇譽為“穿膠鞋的卡夫卡”。成名代表作為《[[紐約三部曲]]》,現與同是作家第二任妻子[[希莉·哈斯特维特]]居於 [[ 紐約 ]] 的[[布魯克林]],其女兒則是 [[ 美國 ]] 歌手[[蘇菲·奧斯特]]。前妻是2013年[[布克國際獎]]得主[[莉迪亞·戴維斯]]。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生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
2017年9月13日,凭借小说《4321》入围2017英国布克奖短名单。 [1]  
他早年的创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国诗人及剧作家的影响,而《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则是他重新回美国文学传统的转折点。1990年他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所颁发“莫顿·道文·萨伯奖”;1991年以《机缘乐章》获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提名;1993年以《黑暗中的人》获法国梅迪西斯外国小说奖。他的诗作与散文并均获得“艺术基金”的奖助。作品除《瓦提哥先生》、《月宫》、《乌有之乡》《密室中的旅行》等小说外,还包括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评论集《饥渴的艺术》及诗集《烟灭》。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国语文。
90年代起,奥斯特并积极参与电影工作,除为华裔名导演王颖编写『烟』的剧本(《烟》于一九九五年的柏林影展中赢得银熊奖特别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奖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并与王颖合导了《烟》和《面有忧色》(Blue In The Face)。1998年他更独立执导《桥上的露露》,他受蜜拉索维诺等演员的称许。他并且获选为97年戛纳影展的评审委员。目前与妻儿定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2004年保罗奥斯特的新作《神谕之夜》(Oracle Night)在美国出版。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
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年轻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断尝试各种工作,甚至曾参加舞团的排练,只为了“观看男男女女在空间中移动让他充满了陶醉感”。
他早年的创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国诗人及剧作家的影响,而《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则是他重新回美国文学传统的转折点。1990年他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所颁发“莫顿·道文·萨伯奖”;1991年以《机缘乐章》获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提名;1993年以《黑暗中的人》获法国梅迪西斯外国小说奖。他的诗作与散文并均获得“艺术基金”的奖助。作品除《瓦提哥先生》、《月宫》、《乌有之乡》《密室中的旅行》等小说外,还包括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评论集《饥渴的艺术》及诗集《烟灭》。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国语文。
90年代起,奥斯特并积极参与电影工作,除为华裔名导演王颖编写『烟』的剧本(《烟》于一九九五年的柏林影展中赢得银熊奖特别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奖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并与王颖合导了《烟》和《面有忧色》(Blue In The Face)。1998年他更独立执导《桥上的露露》,他受蜜拉索维诺等演员的称许。他并且获选为97年戛纳影展的评审委员。目前与妻儿定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2004年保罗奥斯特的新作《神谕之夜》(Oracle Night)在美国出版。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
 
== 作品 ==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