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伊山镇 属江苏连云港灌云县,是灌云县的政治商业中心。
2019年2月11日,伊山镇荣获“2018年度连云港市十强乡镇”称号。
基本内容
伊山镇属江苏连云港灌云县,是灌云县的政治商业中心,伊山镇因华夏第一贤相、商朝宰相伊尹晚年隐居于此而得名,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伊山脚下,大伊山风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称。伊山镇依山傍水,是灌云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76.7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46.02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委会(新村、镇西、西门、建设、曙光、繁荣、朝阳、青龙、城南、胜利、东门、城北);20个村委会(河东、小园、方徐、郑庄、王圩、山西、山前、任庄、披墩、刘庄、张湾、官路、三庄、新华、桃垛、向阳、彭洼、朱韩、港西、七里松、川星);县农场虚拟村委会。
281个村(居)民小组,人口14.3万人,是江苏省首批百家名镇之一。
人文旅游
境内大伊山青风岭上的新石器时代,石棺墓遗址,印证着古东夷人的勤劳智慧,己有6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石佛寺,茯苓泉等名胜古迹,丰富的史前文化,殷商文化和佛教文化,增添了人文的厚重。伊山镇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纵横交错的城区水网使本镇拥有淮北“小江南”的美誉。大伊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风景区。“伊山三十六景”集幽、古、神、奇于一身,美不胜收。伊山镇现有星级宾馆三家,是集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工业经济
2005年,伊山镇认真贯彻“招商富镇、工业兴镇”战略,突出重点,创新思维,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全镇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增效显著,共引进工业项目6个,其中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超1000万元项目1个,1亿元项目1个。2005年共完成工业现行产值11.9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8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8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75万美元。
农村经济
伊山镇拥有肥沃农田6.9万亩,盛产优质大米,小麦、蔬菜、林果等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全镇共有规模以上种养基地10个,如大棚种植基地、大葱生产基地、秋梅豆种植基地、蛋鸭养殖基地、二元母猪养殖基地、特种林果基地等。2005年申报认定了“无公害田螺大米”、“无公害秋梅豆”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特色产品
田螺牌大米:田螺牌大米2005年8月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田螺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4.5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年加工销售优质大米9000吨。
大伊山牌秋梅豆:大伊山牌秋梅豆2005年8月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仅新华村种植面积1500亩,辐射周边邻村已发展成为5000亩秋梅豆生产基地,年产秋梅豆75至100吨。
水生牌鸭蛋:水生牌鸭蛋完成了申报和省检程序,已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建立了彭洼养殖专业村,该村常年养殖蛋鸭12万只,年产鲜蛋2500吨,其中加工成“盐渍蛋、松花蛋”800吨。
杭连粉丝: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连云港市杭连食品有限公司”,杭连粉丝2005年8月已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绿色产品,产品选用优质甘薯原料加工而成,具有煮不碎,食无腻等特点,公司拥有甘薯绿色环保基地10000亩,是我市的龙头产品。
玉柏豆丹:玉柏豆丹是该镇殷玉柏同志在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专家技术指导下,生产的保鲜罐装产品,多次代表我县在省市农产品展销会上展出,是一种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并有治疗胃寒疾病的特殊疗效。[1]
重点企业
杭连食品公司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江苏省422家重点工业企业(灌云县唯一的一家)、江苏省新经济增长点私营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农村“双培、双带、促双增”工作先进企业。连云港市十强企业、连云港市民营科技企业、连云港市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市兴百村先进单位、参加省农洽会先进企业、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建设灌云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县优秀私营企业,是市、县工业重点保护企业。公司下设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杭连冷饮厂、安国食品厂、益民食品厂、苏鲁淀粉厂、金芋粉丝厂、速冻食品厂、纸箱厂、涂料厂、甘薯良种繁育基地、甘薯生产基地、益民农业服务部、农业发展公司等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600万元,职工628人,占地50000平方米,拥有食品冷库10000立方米。公司主要生产高、中、低档雪糕、冰淇淋等冷饮系列以及淀粉、酱油、海鲜制品、大豆制品、速冻食品、甘薯种苗、甘薯及甘薯系列食品等。公司以中科院、东南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走“市场+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与山东公司筹建的农产品加工厂,能消化30000户农民种植的甘薯,公司已拥有甘薯绿色环保基地10000亩、优良甘薯品种示范繁育基地2000亩,取得省农林厅5万亩无公害甘薯产地认定证书、农业部无公害甘薯(山芋)认定证书,农业部无公害粉丝认定证书。是江苏省食品行业中新发展起来的首家初具规模的对农产品进行种植、加工及深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杭连牌系列冷饮夏季在苏、锡、常、盐及上海、安徽等附近城市市场供不应求,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粉丝、酱油等系列产品一年四季在苏、锡、常、浙江、新疆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2]
特色资源
大葱生产基地:以山西、任庄为大葱主产地,辐射山前、城北、披墩、郑庄等村种植面积4000亩,亩产量3000—6000公斤。
山西村大棚蔬菜:以山西村日光温室大棚为主,辐射丁庄、披墩、王圩等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156栋,大小弓棚1400个,反季节生产黄瓜、西红柿、莴苣、西葫芦、食用菌等农产品。
良种猪繁育:以披墩村为重点,投资600万元建立了连云港市科隆良种猪繁育场,年生猪繁养量达万头,辐射张湾,官路等村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全镇年生猪饲养量11.5万头。
道路交通
伊山镇交通便捷,宁连高速、徐连高速、汾灌高速、204国道贯穿全镇,构成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网;盐河、东门河为历史悠久的运输航道,距连云港机场、港口、火车站仅30多公里,主体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科教文化
伊山镇拥有初级中学六所、高级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四所,私立的双语学校一所,青壮年非文盲达99%以上。人均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20%,全镇建有三个广播电视站,道路两旁广播通响率达95%,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社会治安
以“平安创建、和谐社会”为有效载体,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专防、联防和群防有机结合的防范网络,使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和农村地区治安巡逻覆盖面达95%以上。伊山镇已成为社会安定和谐,居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心放心的乡镇。
表彰情况
近年来,伊山镇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党委政府的表彰,主要有省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老年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乡镇、社会治安先进乡镇、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达标先进单位等。
相关内容
连日来,伊山镇党员冬训在完成县委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智慧,精心谋划,以“三抓三学三创新”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党员冬训工作深入开展。
“三抓”:即一抓工作谋划。镇党委超前谋划,组织镇机关干部下村进社区,广泛开展以“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学于民”为主要内容的冬训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座谈发言、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方式,弄清党员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镇党员干部冬训工作实施意见,有效地选准冬训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二抓培训到人。为保证冬训质量和效果,镇党委制定严格的冬训纪律制度,各支部通过电话联络、去函去信、送学到家等方式,确保全体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一次党性教育。三抓进村入户。在冬训前,组织三套班全体成员和部分机关干部做好“三入户”工作,即送科技入户,把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为村民冬春生产出谋划策;扶贫济困入户,切实解决一些病灾户、特困户的实际困难,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化解矛盾入户,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一岗双责,抓好信访稳定,把矛盾化解在上访群众家中。
“三学”:即坚持集中辅导学。集中上大课,三套班每位成员上一堂课,说灌云话、用群众语,便于学习,便于领会。坚持个人自主学。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时代先锋,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表率,争创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争创学习型社区、争当文明新风楷模,争创学习型家庭、争当文明农民”的“五争创、五争当”活动,让全体党员边学边看、边学边探、边学边干、边学边办。坚持分类指导学。开设冬训流动课堂,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走进产业基地、工业集中区、农业生产现场,学习先进,解放思想,创先创优。拓展冬训范围和冬训内容,加强对种植养殖大户、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农民的培训,提高创业致富本领。[3]
荣誉记录
2019年2月11日,伊山镇荣获“2018年度连云港市十强乡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