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任氏肖蛸,新种

Dymh讨论 | 贡献2021年5月20日 (四) 12:2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任氏肖蛸,新种</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任氏肖蛸,新种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任氏肖蛸,新种

科:肖蛸科

属:肖蛸属

命名者及年代:

Tetragnatha

reni Zhu,Song et

Zhang,sp.nov.

任氏肖蛸,新种(学名 Tetragnatha reni Zhu,Song et Zhang,sp.nov.)是肖蛸科肖蛸属的一种动物。 [1]

目录

任氏肖蛸,新种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5.67:头胸部长1.89,宽1.44;腹部长3.96,宽2.07。螯肢长0.95。背甲黄褐色,两侧缘浅褐色,中窝之前有一“V”字形浅褐色斑纹。

颈沟和放射沟浅褐色。中窝横向,前缘具一弧形浅褐色框边。前侧眼和后列眼的基部周围有明显的黑褐色眼斑。前眼列强烈后凹,后眼列稍后凹。后眼列稍宽于前眼列。

前中侧眼间距大于前中眼间距(0.18:0.10);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中侧眼间距(0.18:0.15)。前、后侧眼间距0.08。中眼域长0.33,前边宽0.30,后边宽0.38。前中眼=后侧眼=后中眼>前侧眼(0.10:0.10:0.10:0.08)。额高0.05。

螯肢黄褐色,短粗,具后护齿。前齿堤有5齿,第1齿最大,靠近螯牙的基部,隔一段距离为第2齿,比第1齿稍小,再隔一段较短的距离为后续4枚齿;后齿堤7齿,第1、2齿相距较近,第3齿较小,紧靠第2齿,后续4枚齿的大小差别不大,相互间距较近,最后一齿与前齿堤的第4齿的位置相对应。

下唇和胸板浅黑褐色。颚叶的内侧部分浅黄褐色,外侧部分浅黑褐色。步足黄褐色,各后跗节、跗节的末端黑褐色。各足具少量刺,其中腿节Ⅰ的前侧面具4~5根刺。

步足测量:Ⅰ13.59 (3.96十4.41+4.23+0.99),Ⅱ—,Ⅲ4.04 (1.35十1.16+1.02+0.51),Ⅳ7.74(2.70+2.16+2.25+0.63)。

腹部短粗,后端不向后伸展超越纺器。背面中部明显隆起。背面密被银白色鳞斑,中央具一分支的浅褐色纵条纹,中部具1对较大的、斜向的黑褐色斑点,后半部的中央两侧各具5个黑褐色斑点排成一列。腹部侧面银白色,中央浅黑褐色。

腹部腹面的中央有一浅褐色纵带,两侧为黄色鳞斑。生殖盖短宽,宽为长的2倍多;纳精囊2对,第1纳精囊明显较第2纳精囊大;中纳精囊梨形,具一短的连接管。

鉴别特征:本种腹部形状与博宁肖蛸 T.boninensis Okuma,1981(1981:141~147,figs.1~9)非常相像,但两眼列均不占满头部的宽度,雌蛛螯肢有后护齿,步足I具少量短、细的刺,而有别于后者。

任氏肖蛸,新种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四川(松潘县)、贵州(荔波县)

参考来源

  1. 任氏肖蛸,新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