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仓鸮云南亚种

仓鸮云南亚种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仓鸮云南亚种

拉丁学名:Tyto alba stertens

别 名:云南仓鸮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鸮形目

科:草鸮科

属:草鸮属

种:仓鸮

亚 种:仓鸮云南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Hartert, 1929

仓鸮云南亚种(学名:Tyto alba stertens)是仓鸮的亚种之一,中型鸟类,体长33-39厘米,翼展85-93厘米,体重470-570克,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 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雏鸟晚成性。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从3月到6月初,第2次从9月到12月。每窝产卵2-7枚。卵为白色,表面光滑无斑。雌鸟孵卵。孵化期为32-34天。 [1]

目录

仓鸮云南亚种物种特征

仓鸮云南亚种 是中型鸟类,寿命13年。头大而圆,面盘白色,有时沾棕,特别是眼先棕色,眼周浅棕色。面盘四周围有一棕色或橙黄色领环,颈侧及肩浅棕黄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点。其余上体浅灰色,羽缘棕黄色,各羽遍布浅褐色虫蠹细斑,近末端处有黑缘的白点,翅上覆羽棕黄色更加显著。

飞羽外翈浅棕褐色,内翈近白色,内外翈均具灰黑色细小斑点和横斑。尾羽同飞羽,但横斑更显著,通常有4条浅黑褐色横带,端部密被灰黑色虫蠹状斑和近白色端斑。下体白色,有时或多或少缀有皮黄色和散布有暗褐色斑点。尾下覆羽白色。覆腿羽浅棕赭色,亦具稀疏的灰黑色斑点。

虹膜黑色,嘴肉白色,跗跖灰黑色,爪黑色。

仓鸮云南亚种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农田、城镇和村庄附近森林中,喜欢躲藏在废墟、阁楼、树洞、岩缝和桥墩下面,特别喜欢在农家的谷仓里栖息,所以得名。常单独活动。白天多栖息于树上或洞中,黄昏和晚上才出来活动,有时出没于破宅、坟地或其他废墟中,飞行快速而有力,毫无声响,在黑夜中显得影影绰绰,再加上它的叫声非常难听,很像人在受酷刑时发出的惨叫,所以常常使人们对它感到非常的恐怖。

主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是著名的捕鼠能手,每天大约捕捉3只老鼠,一年消灭鼠类1000只以上。此外,有时也捕猎中小型鸟类、青蛙和较大的昆虫等,偶尔也能象鹗一样捕鱼。捕猎时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同时发出尖励的叫声,使猎物陷于极度恐怖之中,束手就擒。

仓鸮云南亚种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云南勐海。

仓鸮云南亚种繁殖方式

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从3月到6月初,第2次从9月到12月。通常喜欢在建筑物上营巢,无论是房顶天花板上、墙壁洞中、小仓房和贮粮的小屋空隙等处均可营巢,有时也营巢于树洞或岩壁洞中。巢甚简陋,仅在其中铺垫一些枯草即可。每窝产卵2-7枚。卵为白色,表面光滑无斑。雌鸟孵卵。孵化期为32-34天。亲鸟共同育雏。雏鸟全身都长满白色的绒羽,9-12周后离巢。

仓鸮云南亚种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仓鸮云南亚种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参考来源

  1. 仓鸮云南亚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