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仇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仇湖镇位于江苏省海安县城北20公里,北纬32°,东经120°,总面积34.5平方千米,总人口2.23万人。南与古贲、吉庆接壤,北与安丰镇毗邻,西与白甸、墩头相接,东与富安镇交界。交通方便,主干马路有海仇路、仇墩路、安仇路。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海拔1.6~3.5米。[1]

历史沿革

仇湖亦称虬湖,古属"海阳""宁海"辖地,形成于唐朝,公元907年前,地势西北略高,东南偏低。五代十国时勤劳智慧的苏州阊门人陆续来此定居,盖庐搭舍,以烧盐、耕作和打渔为生。,但常受黄海大潮侵袭。宋代范仲淹率领兵夫构筑防潮大堤,名曰"捍海堤"(后人称"范公堤"以示纪念,今为204国道阜宁至南通段),构筑防潮墩两座:土山和蛤蟆山(今仍在仇湖境内)。

民国元年(1912年)仇湖隶属东台县,称为南芗市,辖148个庄舍。

民国18年,仇湖为东台县第五区,区公所驻地在仇湖庄。

民国29年,新四军东进,泰县县政府在海安镇成立,仇湖隶属泰县管辖。

民国32年,始建紫石县,仇时区(仇湖、时堰)划归紫石县。是年3月,仇时区划分为仇湖区、时堰区。

民国37年,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仇湖为海安县仇湖乡。

1949年,仇湖区辖朱虞、五烈、茂荣、曹朱、丁华、傅舍、仇东、仇西、禾凤九个乡。

1950年,海安县行政区划调整,仇湖区辖朱虞、曹朱、丁华、傅舍、仇东、仇西、墩头、鹿汪、禾凤九 个乡。

1950年,海安县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仇湖区辖马舍、隆政、于王、烈士、校林、仇湖、墩头、丁禾八 个乡。仇东仇西合并为仇湖乡。

1957年10月海安县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仇湖区辖隆政、烈士、仇湖、墩头、瓦甸五个乡。原仇湖乡与丁禾乡部分合并为仇湖乡。

1983年海安县粮种场合并给仇湖乡。县农工校、县原种场、国营渔场、县麻疯院、县精神病院均隶属仇湖乡党委领导。

1992年,海安县行政区划统计,仇湖乡辖行政村16个(湖滨、湖北、湖东、新东、杨柳、友谊、湖南、仇南、仇湖、朱舍、湖西、湖中、湖兴、凤凰、蒋阳、联湖、禾庄),村民小组125个。

1995年10月18日,仇湖撤乡建镇,建制为仇湖镇。是年仇湖镇行政村调整,仇湖镇辖行政村13个(湖北、湖东、新杨、友谊、仇湖、朱舍、湖西、湖中、湖兴、凤凰、蒋阳、联湖、禾庄),村民小组125个。

2001年,海安县乡村区划调整,仇湖镇行政村合并为五个:东湖村(湖北、湖东、新杨合并而成),仇湖村(由友谊、仇湖、朱舍合并而成),西湖村(由湖中、湖西村合并而成),禾庄村(由湖兴、联湖、禾庄合并而成);凤阳村(由凤凰、蒋阳合并而成),村民小组仍为125个。

2004年7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安县对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仇湖镇、吉庆镇、墩头镇合并为墩头镇,镇政府设于墩头镇。[2]

民俗文化

仇湖以白龙桥而闻名,每年农历三月十九号仇湖会举行大型集市。关于白龙桥,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仇湖镇有一位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四口人,家养一头勤劳的白牛,这头牛天性活泼,闲时,喜欢东蹦西跳,久而久之,在东西相距二百来米的地方,跳成了两个大塘。光阴荏苒,塘中流溢出潺潺碧波,成了有名的"东湖"与"西湖",海安的"仇湖"因此而得名(仇,虬也,龙的古称)。

农历三月十九日那天,白牛突然开口对主人讲话了:"老伯,这些年来,我与你们相依为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快要成仙了,不忍丢下你们,想把你们一起带到天宫去,你们使拖着我的尾巴,不见光明,不睁眼。"立刻,天昏地暗,白烟弥漫,朦胧中,白牛带着精心哺育它多年的四人,告别了人间,向那遥远的天空飘逸而去。快到南天门了,白牛喜出望外,哪知仇家小媳妇出于好奇,按捺不住,睁开了双眼。"轰隆"一声巨响,南天门紧闭,白牛的尾巴被轧断,白牛进了天宫,成了龙,而仇家四人却掉进了汪洋大海……白龙十分悲伤,泪水如大雨倾盆。后来,人们在两湖之间架起一座小桥,取名"白龙桥"。据说,白龙还每年都回来探家一次呢!

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成千上万"龙的传人",不远万里,聚集于此,或载歌载舞;或燃爆鸣鼓;或焚香祈祷;或栽木育花,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白龙的无限思念之情。[3]

经济发展

仇湖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工业形成了以毛织、生化、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发展格局;农业以蚕桑、水稻、小麦、棉花等产品为主导;以虬泓山庄、里下河生态休闲区为主体的旅游餐饮业逐步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稳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