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仁居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仁居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位于平远县北部,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毗邻,东与差干镇上举镇接壤,西与黄畲镇,南与八尺镇河头镇东石镇连接。行政区域面积188.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23629人。 1957年,撤销区建制设立仁居乡。1961年1月,邹坊、黄畲、差干从仁居公社分出,各自成立公社。1986年11月,设立仁居镇。截至2020年6月,仁居镇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仁居镇中山南街89号。 2017年,仁居镇实现生产总值3.57亿元,同比增长5.4%; [4] 2019年,有工业企业2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1]

历史沿革

仁居古称“豪居”,秦汉时为揭阳县地,晋时属海阳县,齐以后归程乡县管辖。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设置平远县时,始为县治所在地,直至1952年。清末民国初期,豪居改称仁居。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仁居属平远第一区。下设13保。 1949年5月,平远解放后,仁居为平远县第一区。 1952年6月,平远、蕉岭合县,仁居属蕉岭县第五区。 1954年3月,平远、蕉岭恢复县建制,仁居被划为平远县第一区。 1957年,撤销区建制设立仁居乡。 1958年9月,撤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原仁居乡、差干乡、邹黄乡合并成立仁居人民公社。 1961年1月,邹坊、黄畲、差干从仁居公社分出,各自成立公社。 1963年3月,黄畲、邹坊、仁居合并为仁居公社。 1978年3月,黄畲从仁居分出。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建制,设立仁居区公所。 1986年11月,撤区建乡(镇)时,设立仁居镇。

行政区划

1986年11月,仁居镇辖仁居、井下、五福、畲溪、麻楼、城南、飞龙、礤头、木溪、邹坊、社南、六吉12个管理区和仁居居民委员会,管理区下设150个村民委员会。1999年,管理区改村,仁居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5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仁居镇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仁居镇中山南街89号。 [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仁居镇位于平远县北部,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毗邻,东与差干镇、上举镇接壤,西与黄畲镇,南与八尺镇、河头镇、东石镇连接。行政区域面积188.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仁居镇平面图貌似回头东看的一只雄鹰。境内丘陵高山相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峦重叠,溪河密布,沟壑纵横。西北部省际边境的项山甑为最高峰,海拔1529.98米,为武夷山脉的延伸;南面海拔772米的凤山(鹅石山),高峰耸秀,为古今风景名山;中部为小盆地。

气候

仁居镇属高山气候区,气温暖和,雨量充沛,云雾多,春暖迟,秋凉早,冬季常有霜冻,有时有“雨凇”、“月芽霜”、“米头雪”,还飘过雪花。据近30年气象观测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9.5℃,夏季极端高温38℃,冬季极端低温-7℃(出现在1975年12月),全年无霜期平均298天,年平均日照1882.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93毫米,春季低温阴雨,至3月中旬末才基本结束,寒露风则在9月中旬末至下旬初便开始出现。

水文

仁居镇境内主要水系有仁居河、木溪河以及飞龙、畲溪、麻楼等支流。

自然灾害

1989年,仁居镇大面积发生松毛虫为害。镇政府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及发动群众上山人工捕捉松毛虫及喷药除治。同年,木溪竹林发生严重的竹蝗为害。县林业等有关部门及时调配农药组织林农喷药灭蝗。2000年8月24日至26日,受碧利斯台风影响,降雨237毫米,雨量集中,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河堤崩塌,2100多亩稻田被淹,11座陂头及多处圳道被毁,因灾受伤1人,倒塌房屋12间。[3]

自然资源

仁居镇主要矿藏有铀、稀土、陶土、珍珠岩、磷矿石、花岗岩等,据地质部门勘测化验,境内稀土属轻稀土为主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平均品位为1.57‰,储量大。 仁居镇主要野生动物有豺、狼、山鹿、山羊、野猪、黄獠、刺猬、果子狸、黄鼠狼、狐、山猫、穿山甲、蛇、草龟、甲鱼等,还有老鹰、猫头鹰、乌鸦、喜鹊、斑鸠、鹧鸪、雉鸡、竹鸡、百劳、画眉、山雀、麻雀、翠鸟、鹞等鸟类。 仁居镇境内主要水系河床比降大,水力发电蕴藏量大,水力发电资源达3300千瓦。

人口

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时,仁居镇总户数3963户(家庭户3924户,集体户39户),总人口14888人。其中,男7534人,女7354人。农村人口13499人,非农业户口人数1357人。 2017年年末,仁居镇户籍人口7210户23913人。其中,农业人口20103人;非农人口3810人。 截至2019年末,仁居镇户籍人口为23629人。

经济

综述

1979年,仁居镇工农业总产值433.7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47.20万元,企业产值86.51万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68元。 2000年,仁居镇地区生产总值2680.3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38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18万元,比1979年增5.24倍;农业产值2266万元,比1979年增2.15倍。镇财政收入733.40万元。 2017年,仁居镇实现生产总值3.57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总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6757万元,同比增长10.4%。 2019年,仁居镇有工业企业2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1979年,仁居镇粮食种植面积24696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4203亩。粮食总产6356.85吨,其中稻谷总产6318.10吨。粮食平均亩产257.4公斤,其中稻谷平均亩产261公斤。 2000年,仁居镇粮食种植面积23848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505亩),粮食总产9387吨(其中稻谷总产8794吨),粮食平均亩产量394公斤(其中稻谷平均亩产量409公斤)。2000年比1979年粮食种植面积虽然减少848亩(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698亩),但粮食总产却比1979年增产3030.15吨,粮食平均亩产量比1979年增加136.6公斤。

工业

1988年,仁居镇企业总收入达1821.07万元。 2000年,仁居镇各企业379个,从业人员892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372.87万元,纯利润232万元。

林业

1979年至2000年,仁居镇共完成人工造林25366亩,森林覆盖率由54.3%提高到78.4%。2000年,有林地面积161282亩。

畜牧业

1979年,仁居镇生猪饲养量为3927头,耕牛1130头。 2000年,仁居镇生猪饲养量18936头,比1979年增加15009头,增长382.2%;养牛2079头,比1979年增加949头,增长83.9%;养羊425头;饲养“三鸟”80083只。利用山塘水库和原有鱼塘水面养鱼,放养面积497亩,全年水产总产148吨。[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79年,仁居中学招收二年制高中新生两班共90人,初中新生四班共227人。全校共有学生人数440人。教职员工25人。初中恢复三年制。1983年秋,停办高中部。1985年,兴建二层教学楼。1988年,县、镇共筹资25万元,动工兴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大楼,计12间教室、6间教师住房。1994年12月,由港胞田家炳先生捐建建筑面积2376平方米的四层“田家炳教学大楼”落成。同时,将原镇影剧院址清理扩大为学校体育场。2003年,兴建集礼堂、饭堂、厨房、浴室为一体的综合大楼1幢。学校占地1.67公顷,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同时建有图书室、仪器室。拥有3万多册各类图书和价值3万多元的教学仪器。2000年,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有4人,一级职称的有19人,评为二级职称的有36人;全校共有初中班19个,学生人数708人,教职员工70人。学校入学率99.2%,升学率58.7%,其中有32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 1979年,仁居镇有小学校13所,小学教学点10个,共8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附设初中10个),学生人数2813人(其中附中班学生443人),教师126人(其中民办教师76人),小学入学率98.6%,升学率83.65%。至2000年,全镇13所小学。6个教学点,共有88个教学班,小学生总数为2030人,入学率达99.9%,升学率达100%。

文化事业

1979年,仁居镇建有3000多座位的影剧院1座,每天可放电影或安排剧团演出。有2支电影队深入山区各村巡回放映。1981年,镇建有文化站,配文化专干1人,各村、厂矿共有文化室14间。有一支业余文艺创作队伍,组写文艺演唱资料,由镇文化站不定期编印《仁居文艺》。1986年至1995年,仁居、井下两支文艺宣传队演出的船灯舞、小演唱还参加县文艺调演,并到毗邻乡、镇演出。2000年。仁居小学排练的儿童船灯舞,被选参加县文艺调演,受县嘉奖。1990年至1995年,镇文化站办起卡拉OK歌舞厅,每晚开放,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1987年在仁居圩镇办起离退休干部、职工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仁居镇建有中心卫生院,有42名医务人员,11名乡村医生,15名农村接生员,负责全镇的防病、治病和保健工作。中心卫生院设有门诊、住院、化验、放射、手术、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科室,有30多张留医病床。拥有x光机、B超激光医疗机、血液分析仪等先进医疗器械。镇设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群众搞好厕改、水改为中心的环境卫生,组建有环卫队伍,负责圩镇的环境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定期发放糖丸,注射免疫疫苗,预防乙肝、乙脑、小儿麻痹等疾病的发生。1979年至1986年,先后消灭了血丝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疟疾病。2000年,设立爱婴医院,接收临产孕妇到爱婴医院分娩。

社会保障

仁居镇敬老院是1958年在一幢旧民居内办起的。1987年,新建一幢平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收养了14名孤寡老人。每位老人每年由镇政府统筹供给大米180公斤,生活费960元,每年发给三套新衣服,两双新鞋,热天有电风扇,冷天有热水袋,配有专职护理员兼院长1人。1995年,镇政府发动干部、职工和社会捐款,并争取上级资助,筹资8万元,设立仁居镇离退休职工联谊会老年基金会。仁居保险站成立于1986年。

广播电视

1958年至1985年,仁居办有有线广播站,广播工作人员1-3人。有线广播逐步发展到以圩镇为中心辐射至各村、各户,广播网络覆盖率达92%。1985年,由县下拨调频广播放大发射机,建起功率10瓦的镇调频广播电台,发展无线短波调频广播,有线广播从此淘汰。1986年,成立仁居镇广播电视站,在镇政府后面山顶架设电视差转塔(1987年拆迁至麟石山顶)接收和发射电视信号,电视事业开始发展。当年全镇共有1610台电视机,调频广播1280只,做到调频广播、电视同步发展。1995年,投资18万元,在中山南街建起卫星地面接收站,装配有线电视。

邮政电信

1979年以前,仁居设平远县邮电局仁居营业所,服务范围含黄畲。邮政电信一家,邮政业务主要是信函、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全镇共有邮路6条,共长167千米,靠乡邮员步行或骑自行车投递。1980年后,随着业务量增大,设立平远县邮电局仁居支局。1986年开办邮电储蓄业务。1989年在中山东街兴建仁居邮电支局。1998年在城南村云子煅(今仁八街)兴建电信大楼。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分别设立平远县邮政局仁居支局、平远县电信局仁居支局。随着山区公路建设的发展,邮件投递环境也随之改善,改步行、自行车投递为骑摩托车投递。2000年实现了村村通邮。电信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电话已由手摇磁石电话机发展到程控电话,电话可直拨国内及世界各地。至2000年,建有电话村12个,电缆杆路发展到108千米,程控电话1282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基础设施

1979年冬,仁居镇投资126万元,与差干联合兴建装机1200千瓦的罗庚坝水电站。 1985年4月,仁居镇成立广播电视站,架设电视差转发射塔。 1985年5月,仁居镇统一征地7120平方米,动工兴建农民街(今中山南街)。 1987年10月,仁居镇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的镇敬老院竣工。 1992年,仁居镇开通程控电话,当年安装程控电话203门。 1995年,仁居镇投资18万元,建起地面卫星接收站,装配发展有线电视。 1997年,仁居镇征地8000平方米,扩建仁居农贸市场。[5]

交通运输

1979年,除仁居至东石、至八尺、至差干、至河头和至大畲坳的主要公路外,境内还有仁居至木溪村、至礤头村、至畲溪村、至六吉村等乡道,通车公路共9条,通车里程59.5千米。全部是泥沙路面,有些公路路面窄、弯度大、坡度大,只能通手扶拖拉机或货车。1995年投资124万元,将总长12千米的畲溪公路、4.7千米的礤头公路改造为四级公路。同年新开通柘溪、大水、妙备、黄石四条标准村道共长9.3千米。1999年10月改造邹坊至木溪、大水、妙备公路,铺设水泥路面。2000年铺设杨梅垅至六吉水泥路面,铺筑仁居至邹坊的水泥路面。在此同时,各自然村也想方设法筹资,修筑自然村道。2000年,新开通飞龙到龙颈里和井下至上村两条共6.5千米的村级公路。修筑了畲溪至赤竹坪、仁居至北门垅、欧畲至分水坳3条经济线路共长8.5千米。1979年至2000年,新开公路9条,共长24.3千米,开自然村道38条,共长62.5千米,除畲溪、礤头两村外,10个村实现了公路硬底化。 2000年,仁居镇拥有摩托车1242辆,手扶拖拉机180辆,载重汽车9辆,农用运输车18辆,还有8辆中巴车和18辆面包车经营客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