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仁學》,中國近代哲學著作。譚嗣同著。1899年梁啓超、唐才常分別在日本出版的《清議報》和上海《東亞時報》上連載。其後有多種單行本。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譚嗣同全集》將該書收入。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兩卷,50篇。它吸取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和政治、經濟、社會學說,結合中國儒、道、佛等思想,糅成龐雜思想體系,從而反映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在自然觀上,將「以太」視為世界萬物的本原,認為「以太」是不可再分、不生不滅、無所不在的基本物質,對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作了具有近代自然科學特點的說明。同時,又將物質性的「以太」與精神性的仁、心力等同起來,認為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混淆了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在認識論上,一方面批判了宋明理學的「以名為教」顛倒了名實關係,是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主客體關係上懷疑感覺經驗的可靠性,主張知貴於行,認為行有限而知無限,行有窮而知無窮;本書堅持「衝決網羅」的進化歷史觀,抨擊封建君主專制、綱常名教,主張維新變法,主張「改今制,廢君統,倡民主,變不平等為平等」。本書反映了作者的哲學是由舊學轉向新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形態,其激進的反封建思想,對後世有重要影響。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華相眾生等,中國湖南瀏陽人。青年時代博覽群書,甲午戰爭爆發後,積極投身於變法運動,廣泛研究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及社會學說,設立學會,講求新學。1898年應徵入京,參與戊戌變法,失敗被害。著作有《譚嗣同全集》。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仁學 相關視頻

十三邀丨尋找譚嗣同(上集)
梁啓超本選擇與譚嗣同一起赴死 一個日本人改變了他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