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人苋,中药名。[1]
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及短穗铁苋菜Acalypha brachystachya Hormen的全草。
别名: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植物名实图考》,六合草、半边珠《草木便方》,野黄麻《天宝本草》,血见愁、小耳朵草《江苏省植物药材志》,玉碗捧真珠、粪斗草《福建民间草药》,凤眼草《药材资料汇编》,肉草、喷水草《广西中兽医药志》,痢疾草《江西民间草药》,野麻草《闽南民间草药》,蚌壳草、铁灯碗《四川中药志》,七盏灯《重庆中药》,血布袋、布袋口《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皮撮珍珠、田螺草《湖南药物志》,野苦麻《闽东本草》,猫眼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寒热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叶里仙桃、金畚斗、金盘野苋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沙罐草《陕西中草药》,灯盏窝《贵州草药》,金石榴、茶丝黄《台湾药用植物志》,水芥(江苏),下合草、瓦片草(四川成都)[2]
入药部位
植物铁苋菜及短穗铁苋菜的全草。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归经
入心、肺、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积。
主治
痢疾,泄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小儿疳积,痈疖疮疡,皮肤湿疹。
相关配伍
1、治痢疾,肠炎,鲜(铁苋菜)全草30~60g,水煎服;或焙干研粉,每次3g,每日3次,开水送服;或鲜(铁苋菜)全草、鲜地锦草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阿米巴痢疾,铁苋菜根、凤尾草根(均鲜)各30g,腹痛加南瓜藤卷须(鲜)15g。水煎浓汁,早晚空腹服。
3、治吐血,铁苋菜60g,淡竹叶15g。水煎服。(2~3方出自《江西草药》)
4、治吐血,便血,尿血,(铁苋菜)全草30g,煎服;或配地榆、甘草。疗效更确切。(《南药《中草药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平喘作用。
使用注意
老弱气虚者慎服,孕妇禁用。
炮制
采集加工
5~7月间采收,除去泥土,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取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形态特性
1、铁苋菜,为一年生草本,高0.2~0.5米,小枝细长,被贴毛柔毛,毛逐渐稀疏。
叶膜质,长卵形、近菱状卵形或阔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
稀圆钝,边缘具圆锯,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具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3对;叶柄长2~6厘米,具短柔毛;
托叶披针形,长1.5~2毫米,具短柔毛。雌雄花同序,花序腋生,稀顶生,长1.5~5厘米,
花序梗长0.5~3厘米,花序轴具短毛,雌花苞片1~2(~4)枚,卵状心形,花后增大,
长1.4~2.5厘米,宽1~2厘米,边缘具三角形齿,外面沿掌状脉具疏柔毛,
苞腋具雌花1~3朵;花梗无;雄花生于花序上部,排列呈穗状或头状,
雄花苞片卵形,长约0. 5毫米,苞腋具雄花5~7朵,簇生;花梗长0.5毫米;
雄花:花蕾时近球形,无毛,花萼裂片4枚,卵形,长约0.5毫米;
雄蕊7~8枚;雌花:萼片3枚,长卵形,长0.5~1毫米,具疏毛;子房具疏毛,
花柱3枚,长约2毫米,撕裂5~7条。蒴果直径4毫米,具3个分果爿,
果皮具疏生毛和毛基变厚的小瘤体;种子近卵状,长1.5~2毫米,种皮平滑,假种阜细长。花果期4~12月。
2、短梗铁苋菜,别名裂苞铁苋菜,为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全株被短柔毛和散生的毛。叶膜质,
卵形、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5.5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浅心形,
有时楔形,上半部边缘具圆锯齿;基出脉3~5条;叶柄细长,长2.5~6厘米,具短柔毛;
托叶披针形,长约5毫米。雌雄花同序,花序1~3个腋生,长5~9毫米,花序梗几无,
雌花苞片3~5枚,长约5毫米,掌状深裂,裂片长圆形,宽1~2毫米,最外侧的裂片通常长不及1毫米,
苞腋具1朵雌花;雄花密生于花序上部,呈头状或短穗状,苞片卵形,长0.2毫米;有时花序轴顶端具1朵异形雌花;
雄花:花萼花蕾时球形,长0.3毫米,疏生短柔毛;雄蕊7~8枚;花梗长0.5毫米;
雌花:萼片3枚,近长圆形,长0.4毫米,具缘毛;子房疏生长毛和柔毛,花柱3,
长约1.5毫米,撕裂3~5条;花梗短;异形雌花:萼片4枚,长约0.5毫米;
子房陀螺状,1室,长约1毫米,被柔毛,顶部具一环齿裂,膜质,花柱1枚,
位于子房基部,撕裂。蒴果直径2毫米,具3个分果爿,果皮具疏生柔毛和毛基变厚的小瘤体;
种子卵状,长约1.2毫米,种皮稍粗糙;假种阜细小。花期5~12月。
目录
参考来源
- ↑ 铁苋_铁苋的功效与作用 - ,中药查询
- ↑ (福建民间草药) - ,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