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经联合国评选确定列入遗产项目作用, 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遗产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第2条),非物质文化遗产(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按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

“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 (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 ) 和振兴。

遗产项目

一 新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遗产项目:

[1] 中国皮影戏(Chinese shadow puppetry)

[2] 中国珠算(Chinese abacus)

[3]中国二十四节气历法)(China twenty-four solar terms)

[4] 藏医药浴法

二 新增列入《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项目: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Hezhen Yimakan storytelling)

至此,中国已有32项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还有7项遗产被列入《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项目被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是目前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1]

传承意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确保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和世代相传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数据

截至2011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共有11个申报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个申报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委员会还决定将5个项目收录到《成功经验汇编》。

至此,已有来自16个国家的27个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约140个国家的23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还有8个项目被收录到《成功经验汇编》。

迄今,已有139个国家批准了由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只有《公约》的缔约国方可申报提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保护历程

虽然早在18和19世纪时,就有一些语言学者、民俗学家及其他人曾试图记载世界上的口头文化传统,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其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

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了保护国粹的计划,承认传统艺术大师精湛的技艺,而且还将“戏曲音乐、传统工艺技术及其他无形的文化资产中,历史价值较高者”,列为 “无形文化财”,并以法律形式实行保护措施。

之后,类似的保护计划也在韩国菲律宾泰国美国法国相继展开。然而在西方,法理学家把知识产权被视为一种资产,他们把版权和专利定义为将智慧加以物化。但是,那些集体的文化创造却因没有文字记载或记录,对其价值的检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为国际认可迟缓的原因。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开定义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工作的深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疏漏却渐渐暴露,进而推动了人们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思考。专家们随即召开会议,各种建议纷纷推出,技术研讨活动连续不断,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或译传统民间文化)建议书》(Recommandation sur la sauvegarde de la culture traditionnelle et populaire),建议要求各会员国充分意识到大量包含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各地民族文化渊源的口头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应当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对那些容易受到严重威胁的遗产进行必要的鉴别、维护、传播、保护和宣传。同时,告诫遗产国政府及遗产的拥有者,重视遗产的重要价值,拟定保护措施。建议在最后的一章关于促进国际合作的条文中指出,会员国要对那些民众或社团的具有象征性精神价值的遗产给予更大的关注。

不过这个建议案并没有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而是以“民间传统文化”来代指“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这个概念的提出,在文化遗产的概念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虽然它最早于1982年就出现在Unesco的文件中[注:在世界遗产委员会1982年的墨西哥会议(即“世界文化政策会议”)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现“非物质遗产(patrimoine immatériel)”的概念。参见Le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Babel, p.26],但对它的体系性的表述,却迟至世纪之交才真正问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11月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建立一个国际鉴别的决议,这个决议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 (Proclamation des chefs-d’oeuvre du patrimoine oral et immatériel de l’humanité )[2];于2001年,首次公布了第一批共19件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的杰作(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然后在前二者基础上,熔铸为一个新的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pour la sauvegarde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并在2003年10月17日,于第32届大会闭幕前得以通过。

保护公约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相关的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各项计划,并通过了一些相关的文件。

在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或译传统民间文化)建议书》中教科文组织就指出,非物质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是促进各国人民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以及确认其文化特性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个先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堪称为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延续。其精神首先表现为,它在《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1989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年)和《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年)的基础上,明确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强调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承认各社区, 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 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公约宗旨

公约的宗旨如下:

(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四) 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公约目的

公约的目的是,保护口述传统和语言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仪式、节日、有关自然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和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技术。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的,但同时又不断被社会群体进行再创造。这是一项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的国际公约,也为各成员国制定相关国内法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公约生效

公约规定,在满30个国家申请加入公约后,公约才能生效。2006年1月20日,罗马尼亚成为第30个缔约国。根据公约34款,它将在第30份批准书交存3个月之后生效,据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于2006年4月21日正式生效。

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大会在2008年6月第二次会议上采用了克罗地亚设计师Dragutin Dado Kovačević的作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的标志。正如设计者所言,该标志以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为基本构图,线条图以一次手的运动开始并结束,中间没有任何停止或断落,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变成一个圆形,而圆形则采取了泡状保护罩的形式,以突出该公约的宗旨和精神,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结——以手的运动表示传统,以类似于英文at的符号“@”象征现代,紧扣“一个现代性时代的遗产”的主题。该标志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徽标联合使用。

相关用语

口头传统

“口头传统”或称“口头传说”,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说唱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口头艺术,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文化标准化、战争、旅游业、工业化、大众传媒、移民和环境恶化等使世界各个民族的本土文化传统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许多古老的口头文化传统和优美的口头文学迅速消亡。有鉴于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和推动下,世界各国日益把本民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纳入议事日程。

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或称“文化场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被用来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和样式。其定义为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以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文化空间就是能够在一种时空中承载和凝聚与之休戚与共的文化元素,并化为日常式的有亲近感的行为习惯。

文化空间的本原意义指一个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场所、地点。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是一个非常明了的概念,即指文化遗址、文化群落、宫殿教堂庙宇等文化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加以特别运用,赋予其特殊的文化指定。在这一关于“文化空间”的定义中,特别指出“文化空间”的概念是指的“人类学”的概念。人类学的“文化空间”和传统的“文化空间”概念的区别,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是相类的。所以,人类学的“文化空间”就必然包括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内容,比如,它既有一定的物化的形式(地点、建筑、场所、实物、器物等),也有人类的周期性的行为、聚会、演示,而且这种时令性、周期性、季节性、时间性的文化搬演和重复反复,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空间或文化形式。也就是说,人类学的“文化空间”,首先是一个文化的物理空间或自然空间,是有一个文化场所、文化所在、文化物态的物理“场”;其次在这个“场”里有人类的文化建造或文化的认定,是一个文化场;再者,在这个自然场、文化场中,有人类的行为、时间观念、岁时传统或者人类本身的“在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有人在场的文化空间才是人类学意义的文化空间,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反之,如果物是人非,那就只能是“物质”文化遗产,是文物古迹遗址了。

由此可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与形态。它确定的是一种时空结合体,其中的内容丰富,可以集某一地区传统文化之大成。

文化空间首先应有场所,可能是一座岛屿、一片村镇、一块城市区域、一个自然地带。而重要的是,场所中必须有人的活动。人的文化行为与“场所”契合于一体,所谓文化空间才真正具有意义。

传承人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评选标准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以及《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

名录前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 (Proclamation des Proclamation des chefs-d'oeuvre du patrimoine oral et immatériel de l'humanité)[注:这里所使用的“杰作”一词通常也被笼统地译为“代表作”]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前身。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的决议,提出了“杰作(代表作)”这一称号,并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正式定名于联合国的文件中。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计划。其主要奖励两种表现形式:

1. 一种定期发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音乐或戏剧表演,宗教仪式或各类节庆仪式;

2. 一个文化空间,定义为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

评选标准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的评选标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国际评审委员会议事规则》,其评选标准主要有两条: 第一,遗产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对有关群体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

第二,遗产当前迫切需要保护,特别是因面临社会变革等因素缺乏保护而将消失。

在实际评审过程中,对每个申报项目需要参照如下具体的评选标准:

(1)参选作品应具备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和特殊价值;

(2)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

(3) 在历史学、艺术学、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及文学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

(4) 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规则的五项条件。这五项条件包括:

① 表明其深深扎根于相关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

② 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 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

③ 能够提高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

④ 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

⑤ 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因加速的演变过程、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代表作申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的申报

根据《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申报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各成员国申报的基础上,每两年宣布一次《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每次每个成员国可有一个项目入选。入选项目要求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质遗产,或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果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超越政治边界,相关成员国可联手共同提交一个多国申报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多国联合申报,此类项目可以不占本国的申报名额。截至2005年11月,中国独立申报成功的项目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联合申报成功的项目是与蒙古国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代表作过渡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过渡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中规定,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计划行将终止,建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在《公约》中过渡条款第31条规定:“委员会应把在本公约生效前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的遗产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后,各国申报的遗产项目一旦入选,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2003年、2005年宣布的三批90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杰作)”也自动纳入到了《名录》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第八章 过渡条款

第三十一条:与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的关系

一、 委员会应把在本公约生效前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的遗产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 把这些遗产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绝不是预设按第十六条第二款将确定的今后列入遗产的标准。

三、 在本公约生效后, 将不再宣布其它任何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Liste représentative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de l'humanité)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16条设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第四章 在国际一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六条: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 为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 委员会应该根据有关缔约国的提名编辑、更新和公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 委员会拟订有关编辑、更新和公布此代表作名录的标准并提交大会批准。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标准

要求申报缔约国在申报文件中说明拟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符合以下所有标准:

[1] 该遗产属于《公约》第2条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将该遗产列入名录,有助于确保扩大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促进对话,从而体现全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并有助于见证人类的创造力。

[3] 制订的保护措施对该遗产可起到保护和宣传作用。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4次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规则后的第一年。此前“申遗”每两年举行一次,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项。从2009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2011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又评选出1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至此,全球共有232项代表作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遗产29项。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Liste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nécessitant une sauvegarde urgente)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第17条设立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第四章 在国际一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七条: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 为了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委员会编辑、更新和公布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根据有关缔约国的要求将此类遗产列入该名录。

二、 委员会拟订有关编辑、更新和公布此名录的标准并提交大会批准。

三、 委员会在极其紧急的情况(其具体标准由大会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加以批准)下,可与有关缔约国协商将有关的遗产列入第一款所提之名录。

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

根据“执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2010年6月修正)的相关规定,要求申报缔约国在申报文件中说明拟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符合以下所有标准:

[1] 该遗产属于《公约》第2条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尽管社区、群体,或适当时有关个人和缔约国做出了努力,但该遗产的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胁,因此该遗产急需保护;或者,该遗产面临严重威胁,若不立即保护,将难以为继,因此,该遗产特别急需保护。

[3] 制订保护措施,使社区、群体,或适当时有关个人能够继续演绎和传承该遗产。

[4] 该遗产已按《公约》第11条和第12条的规定,列入申报缔约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5] 在极为紧急的情况下,经与有关缔约国正式协商,根据《公约》第17.3条,将该遗产列入名录。

2009年10月1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将来自8个国家的1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被正式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教科文组织遴选出的首批进入该《名录》的遗产名单。

此次经过独立专家组认真筛选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2个项目分别来自白俄罗斯中国法国肯尼亚拉脱维亚马里蒙古越南8个国家。教科文组织表示,为确保这些文化遗产的生存能力,有关缔约国必须承诺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并可以获得专门为此设立的基金的资助。

2011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又评选出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全球共有27项代表作被纳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中国遗产7项。

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Registre des meilleures activités de sauvegarde de patrimoine immaterial)即《成功经验汇编》,系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第18条而设立。

第十八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

一、 在缔约国提名的基础上, 委员会根据其制定的、大会批准的标准,兼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定期遴选并宣传其认为最能体现本公约原则和目标的国家、分地区或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

二、 为此, 委员会接受、审议和批准缔约国提交的关于要求国际援助拟订此类提名的申请。

三、 委员会按照它确定的方式,配合这些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实施,随时推广有关经验。

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计划、项目和活动的遴选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缔约国向委员会申报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国家、分地 区或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供 其遴选和宣传。并强调在遴选和宣传保护计划、项目和活动时,应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公平的地域分配原则,同时加强南南合作和北南南合作。

委员会应从提案中选出最符合以下标准的计划、项目和活动:

[1] 该计划、项目和活动涉及《公约》第2.3条定义的保护措施。

[2] 该计划、项目和活动促进了地区、分地区和/或国际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协调。

[3] 该计划、项目和活动体现了《公约》的原则和目标。

[4] 该计划、项目或活动证明有助于促进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能力的保护。

[5] 在社区、群体,或适当时有关个人的参与下,在其自由事先知情同意下,该计划、项目或活动正在或已经实施。

[6] 该计划、项目或活动视情况可成为分地区、地区或国际保护活动的范例。

[7] 如果申报缔约国、执行机构和社区、群体,或适当时有关个人的计划、项目或活动被选中,他们就愿意合作传播最佳做法。

[8] 该计划、项目或活动的经验与其效果评估密切相关。

[9] 该计划、项目或活动主要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特定需要。

第一批入选项目

200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政府间委员会审议批准将分别来自两个国家和一个分区域的3个保护计划列入“最佳实践项目名册”,它们是:

1. 保护玻利维亚智利秘鲁艾马拉人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美)

2. 传统文化中心——普索尔教育计划的学校博物馆(西班牙

3. 印度尼西亚北加浪岸的蜡染布博物馆——小学、初高中、职业学校和工艺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培训(印尼)

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委员会又决定将5个项目收录到《最佳实践项目名册》。至此,全球共有8个项目被收录到《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英语: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是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六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所编制的名录,用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

背景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前,国际上尚没有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已有的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协定、建议书和决议需要予以充实和补充,因此为了提高人类,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号召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

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评选于2008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其前身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三批共计90项作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于2008年公布[4]。截止2017年5月,共有366项入选本名录,名单如下[5]

2016年(33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L'Almezmar,应和鼓点节奏的棍舞 沙特阿拉伯
Argungu 国际钓鱼文化节 尼日利亚
比利时啤酒文化 比利时
毛里求斯Geet Gawai 仪式上的bhojpuri 民歌 毛里求斯
El Callao狂欢节,一个表现记忆和文化身份的节日 委内瑞拉
Granville狂欢 法国
墨西哥传统骑术Charrería 墨西哥
济州岛海女文化 韩国
猎鹰,活态人类文化遗产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哈萨克斯坦韩国蒙古摩洛哥巴基斯坦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叙利亚
制作和分享Lavash, Katyrma, Jupka, Yufka 等面饼的文化 阿塞拜疆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
Gada,Oromo社会政治民主自治制度 埃塞俄比亚
合作社组织共同分享利益的理念和方法 德国
Khidr Elias节及相关许愿表达方式 伊拉克
哈萨克斯坦摔跤 哈萨克斯坦
三种格鲁吉亚字母书写法的活态文化 格鲁吉亚
庆祝Pahela Baishakh(新年)的Mangal Shobhajatra节习俗 孟加拉国
西马其顿Kozani地区八个村庄的La Momoeria 新年庆典 希腊
多米尼加merengue音乐舞蹈 多米尼加共和国
纳吾肉孜节等传统新年和新春庆典 阿富汗阿塞拜疆印度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L'Oshi Palav传统菜及相关社会文化习俗 塔吉克斯坦
Palov文化传统 乌兹别克斯坦
三界母亲女神信仰习俗 越南
斯洛伐克和捷克的木偶表演 斯洛伐克、捷克
古巴伦巴及与之相关的音乐、舞蹈节和一切活动 古巴
Škofja Loka的耶稣受难复 斯洛文尼亚
tahteeb棍戏 埃及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中国
制作çini的传统工艺 土耳其
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传统挂毯工艺 罗马尼亚摩尔多瓦
瓦伦西亚Fallas节 西班牙
Vevey酿酒师节 瑞士
Yama,Hoko,Yatai 日本花车节 日本
瑜伽 印度

2015年(23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即兴表演阿依特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Al-Razfa,传统表演艺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
Alardah Alnajdiyah, 沙特阿拉伯的舞蹈、鼓乐和诗歌 沙特阿拉伯
拉伯咖啡,豪爽的象征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
风笛文化 斯洛伐克
传统骑术及其在维也纳西班牙骑术学校高中部的教育与传承 奥地利
拉赫季地区制铜工艺 阿塞拜疆
Gorogly地区史诗艺术 土库曼斯坦
锡达莫人的新年庆典 埃塞俄比亚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传统装饰画绘画技巧 阿根廷
罗马尼亚男子舞 罗马尼亚
马吉利斯,文化与社会空间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
哥伦比亚南太平洋地区和厄瓜多尔埃斯米拉达省的木琴音乐与传统歌舞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Oshituthi shomagongo,马鲁拉水果节 纳米比亚
古拉拉地区年度朝圣 阿尔及利亚
比利牛斯山区夏至火节 安道尔西班牙法国
佩尔尼克地区的民间盛宴 保加利亚
巴厘岛的三种传统舞蹈 印度尼西亚
天宁岛大理石制作工艺 希腊
泡菜制作传统 朝鲜
种植和加工Curagua 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共和国
拔河比赛和仪式 柬埔寨菲律宾韩国越南
科尔卡峡谷的维蒂蒂舞 秘鲁

2014年(34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Al-Ayyala,阿曼和阿联酋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 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Al-Zajal,唱诵诗歌 黎巴嫩
照料阿甘树的知识与实践 摩洛哥
阿里郎传统民歌朝鲜 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
阿斯基亚,一种关于智慧的艺术 乌兹别克斯坦
拜莱斜纹棉布 智利
康特-阿伦特雅诺,葡萄牙南部阿连特茹的多音部歌唱形式 葡萄牙
卡波卫勒圆圈舞 巴西
马卡拉的面具和木偶coming forth 马里
湿拓,土耳其大理石花纹纸艺术 土耳其
科尔多瓦庭院节 秘鲁
Gwoka:作为瓜德罗普人身份认证的音乐、歌唱、舞蹈以及文化实践 法国
哈萨克斯坦冬不拉传统艺术 哈萨克斯坦
希俄斯岛种植培育乳香脂的实践技能 希腊
Kopachkata, 来自Dramche, Pijanec的一种交际舞 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亚美尼亚式面包 亚美尼亚
蒙古手指骨射击游戏 蒙古
农乐舞,社区音乐、舞蹈以及典礼(韩国) 韩国
尼日尔戏谑的实践与表达 尼日尔
Pujllay and Ayarichi,雅玛拉文化中的歌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贾奈特绿洲中Sebeiba的仪式和庆典 阿尔及利亚
皇家大鼓舞蹈仪式 布隆迪
Slava,家庭守护神纪念日 塞尔维亚
Võromaa 的烟熏桑拿(芬兰浴)传统 爱沙尼亚
Tchopa,为纪念马拉维南部人民的祭祀舞蹈 马拉维
奇普罗夫齐传统地毯织造技艺 保加利亚
潘泰莱里亚社区种植藤蔓的传统农业实践 意大利
女士丝巾制作技艺和穿戴习俗,Kelaghayi的传统艺术和象征 阿塞拜疆
黄铜及铜制器皿传统织造工艺 印度
蒙古包制作知识和技艺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传统毛里求斯世嘉 毛里求斯
Nghệ Tĩnh传统民歌Ví and Giặm 越南
和纸,日本手工纸手工技艺 日本
Zmijanje刺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2013年(25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古代格鲁吉亚人的传统克维乌里酒缸(Qvevri)酒制作方法 格鲁吉亚
阿卜杜·卡迪尔·本·穆罕穆德(西迪·谢赫)陵墓的年度朝圣 阿尔及利亚
越南南部弹唱才子音乐与歌曲艺术 越南
巨型肩扛圣人游行活动 意大利
中国珠算 中国
帕拉州贝伦市的拿撒勒圣像节 巴西
纪念发现基督圣十字的庆典 埃塞俄比亚
思提普(Štip)的四十圣烈士盛宴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韓國泡菜的腌制与分享 韩国
每年更新凯世瓦恰卡Q’eswachaka吊桥的知识、技术和仪式 秘鲁
吉尔吉斯史诗三部曲:《玛纳斯》、《塞米提》和《塞特克 吉尔吉斯斯坦
在瓜尔纳斯(Guarenas)和瓜提尔(Guatire)的圣佩德罗(San Pedro)庆典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利穆赞七年一度的宗教传统 法国
地中海饮食文化 塞浦路斯克罗地亚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摩洛哥葡萄牙
男子群体颂歌及圣诞节习俗 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共和国
泰尔乔瓦(Terchová)音乐 斯洛伐克
乌克兰民间装饰艺术的体现:佩特里基夫卡(Petrykivka)装饰画 乌克兰
关于图阿雷格部落伊姆扎德(Imzad)单弦提琴理论与实践 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
曼尼普尔地区的齐颂圣名(Sankirtana)、仪式歌曲、击鼓和舞蹈 印度
东代恩凯尔克的马背捕虾传统 比利时
传统的坚达尼(Jamdani)编织艺术 孟加拉国
传统的蒙古包制作工艺及其相关习俗 蒙古
土耳其咖啡的传统文化 土耳其
和食,日本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以新年庆祝为最 日本
塞内加尔谢列尔语民族的占卜仪式 塞内加尔——科苏艺

2012年(26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阿拉兹(Al'azi)——颂歌、行进与诗歌 阿曼
阿尔-塔古尔达(Al-Taghrooda)——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阿曼苏丹国贝都因人传统诗歌吟唱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
大韩民国抒情民谣阿里郎 韩国
拉达克佛教徒吟颂——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跨喜玛拉雅拉达克地区佛教经文吟颂 印度
赛夫劳樱桃节 摩洛哥
长颈弦乐器塔尔琴制作工艺与演奏技巧 阿塞拜疆
霍雷祖陶瓷工艺 罗马尼亚
马里、布基纳法索及科特迪瓦塞努福人非洲木琴相关的文化实践与表现形式 马里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
布列塔尼传统集体舞晚会 法国
基布多“阿西斯圣弗朗西斯节” 哥伦比亚
科尔多瓦的庭院嘉年华 西班牙
马提奥民间艺术——一个传统社区的刺绣技艺 匈牙利
弗莱沃舞蹈——累西腓狂欢节表演艺术 巴西
伊查佩克内-皮埃斯塔——莫克索斯地区圣伊格纳西奥得莫索斯的最大节日 玻利维亚(多民族国)
克罗地亚南部地区达尔马提亚克拉帕多重唱 克罗地亚
桑伯河与缪斯河流域大游行 比利时
梅西尔节 土耳其
田乐,那智火节宗教表演 日本
亚美尼亚的史诗《萨逊的卫》表演 亚美尼亚
喀山地区马莎德·阿德哈尔的洗毯仪式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与特莱姆森传统婚礼服装相关的习俗与技艺 阿尔及利亚
奥地利伊姆斯特狂欢节面具游行 奥地利
克雷莫纳传统小提琴制作工艺 意大利
厄瓜多尔传统巴拿马草草帽编制技艺 厄瓜多尔
委内瑞拉基督圣体节魔鬼舞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富寿省的雄王祭祀 越南

2011年(18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克罗埃西亚东部的贝恰乐兹嬉唱 克罗地亚
仪式性的喀须喀克传统 土耳其
中国皮影戏 中国
法国传统马术 法国
法朵:葡萄牙城市怨曲 葡萄牙
阿尔结莫西的健康圣母节 西班牙
传统的韩国走绳索 韩国
比利时鲁汶年龄庆典剧 比利时
墨西哥街头音乐:马利亚奇 墨西哥
广岛縣的壬生花田植 日本
尼杰莫克罗:达尔马提亚内陆的沉默圆圈舞 克罗地亚
科伊露莉提天主圣殿的朝圣 秘鲁
捷克东南部的国王游行马队 捷克共和国
岛根縣佐太神社的神乐 日本
韩国传统武术:跆跟(脚戏) 韩国
尤露帕萊美洲虎巫師的传统知识 哥伦比亚
茨亞提斯塔赛诗会 塞浦路斯
寒山地区的麻织传统 韩国

2010年(44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阿尔斯特的狂欢节 比利时
中医针灸 中国
阿尔巴拉,阿曼佐法尔山谷的音乐和舞蹈 阿曼
亚美尼亚十字架石的象征与工艺 亚美尼亚
马略卡的西比尔咏唱 西班牙
查乌舞 印度
手工业行会,按行业进行知识传承并保持身份认同的网络 法国
法国-阿朗松的针织花边技艺 法国
南韩-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 韩国
弗拉明戈 西班牙
传统“歌曲Gagok”(管弦乐伴奏演唱的歌曲) 韩国
法国美食大餐 法国
克罗地亚北部的姜饼制作技艺 克罗地亚
扶董庙与硕苗的天王节 越南
埃希特纳赫的跳步游行 卢森堡
豪特姆年市,圣利芬斯-豪特姆年度冬季集市及牲畜市场 比利时
米驼村的仪式舞蹈“华空纳达” 秘鲁
叠人塔 西班牙
印度尼西亚昂格隆 印度尼西亚
拉贾斯坦邦卡贝利亚民间歌舞 印度
克尔克普那尔传统涂油摔跤节 土耳其
克拉克林根与格拉兹伯根,赫拉尔德斯贝尔亨冬末火与面包节 比利时
冲绳传统音乐舞剧组踊 日本
蒙古传统艺术呼麦 蒙古
喀拉拉邦穆迪耶图仪式戏剧与舞蹈剧 印度
呼罗珊的巴克谢西音乐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蒙古传统节日那达慕 蒙古
帕勒瓦尼与祖卡内仪式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恰帕德科尔索城一月传统盛会中的帕拉奇克舞 墨西哥
京剧 中国
皮卢瓜,普热佩贾人的传统歌曲 墨西哥
塔兹耶仪式戏剧艺术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剪刀舞 秘鲁
塞玛贺,阿里维-贝查兹教派的仪式 土耳其
赫林奈科地区村庄的挨家串户的忏悔节假面游行 捷克共和国
锡尼城锡尼斯卡圆环骑士竞赛 克罗地亚
苏塔廷内斯,立陶宛的多调歌曲 立陶宛
阿塞拜疆共和国的传统地毯编织艺术 阿塞拜疆
传统的墨西哥美食-地道、世代相传、充满活力的社区文化,米却肯州模式 墨西哥
法尔斯地毯编织传统技艺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卡尚地毯编织的传统技艺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传统的索贝会 土耳其
瓦尤社区“话事人”执行的规范体系 哥伦比亚
结城绸生产工艺 日本

2009年(73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秋保的插秧舞 日本
卡斯塔夫地区的响铃狂欢节盛会 克罗地亚
阿塞拜疆游吟诗人音乐艺术 阿塞拜疆
中国篆刻 中国
阿舍克勒克(吟游诗人表演)传统 土耳其
奥布松挂毯制作技艺 法国
莫哈奇的冬末面具狂欢节 匈牙利
冈东贝及其社会文化空间:一种社会活动 乌拉圭
黑白狂欢节 哥伦比亚
女孩舞蹈节 日本
处容舞 韩国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中国
中国书法 中国
中国剪纸 中国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
南京云锦织造 中国
题目立 日本
大日堂舞乐 日本
多尼娅 罗马尼亚
端午节 中国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
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神圣布莱斯节 克罗地亚
雅乐 日本
羌羌水月来舞 韩国
格萨(斯)尔 中国
侗族大歌 中国
早池峰神乐 日本
日立风流物 日本
波帕扬的圣周游行 哥伦比亚
花儿 中国
伊耶勒面具舞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的蜡染印花工艺 印度尼西亚
西班牙地中海海岸的灌溉者法庭:穆尔西亚平原贤人委员会和巴伦西亚平原水法庭 西班牙
七美瑞岛的永登仪式 韩国
卡拉格兹 土耳其
卡塔阿苏拉 乌兹别克斯坦
甑岛来访神 日本
克罗地亚的花边制作 克罗地亚
莱夫卡拉花边制作 塞浦路斯
玛洛亚 法国
玛纳斯 中国
在库鲁坎-弗噶宣布的《曼得宪章 马里
妈祖信俗 中国
中国蒙古族呼麦 中国
绳索舞 韩国
福建泉州南音 中国
圣-康斯坦丁和圣-海伦娜节 保加利亚
新泻县鱼沼地区苎麻布织造工艺 日本
奥能登的田神祭 日本
托利曼的奥托米-希希美卡斯民族的纪念地和活态传统:伯纳尔巨石,圣地的守护者 墨西哥
布鲁日的圣血大游行 比利时
瓦尔岛的“跟随十字架”游行 克罗地亚
北宁官贺民歌 越南
伊朗音乐“拉笛夫”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拉曼: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加瓦尔的宗教节日和仪式戏剧表演 印度
热贡艺术 中国
飞人典礼 墨西哥
法国的木构架划线放样工艺 法国
康加巴的圣屋(卡玛布隆)屋顶落成仪式 马里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中国
塞托多声部合唱 爱沙尼亚
戈里亚尼村的春季王后游行 克罗地亚
探戈 阿根廷乌拉圭
藏戏 中国
阿伊努人的传统舞蹈 日本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中国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中国
哈瓦斯科-扎国基的传统儿童木制玩具制作 克罗地亚
伊斯的利亚音阶的双声部歌唱和演奏 克罗地亚
加纳利群岛中戈梅拉岛的哨语 西班牙
西安鼓乐 中国
灵山斋 韩国
粤剧 中国

2008年(90项)

名称 国家或地区
阿尔及利亚古拉拉地区的阿赫里 阿尔及利亚
黑拉里亚史诗 埃及
阿尔巴尼亚民间低声部复调音乐 阿尔巴尼亚
吉尔吉斯史诗弹唱阿肯艺术 吉尔吉斯斯坦
美达说书艺术 土耳其
阿塞拜疆木卡姆 阿塞拜疆
波罗的海歌舞庆典活动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乌干达树皮衣制作 乌干达
游吟歌师歌曲 孟加拉国
比斯萃萨的巴比——肖普鲁克地区古老的复调音乐、舞蹈和仪式习俗 保加利亚
卡鲁斯仪式舞蹈 罗马尼亚
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 意大利
巴兰基亚狂欢节 哥伦比亚
班什狂欢节 比利时
奥鲁罗狂欢节 玻利维亚
朝比木琴音乐 莫桑比克
库库鲁舞蹈戏剧传统 多米尼加共和国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征 立陶宛
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 俄罗斯
博逊地区的文化空间 乌兹别克斯坦
埃尔弗纳广场的文化空间 摩洛哥
帕兰克-德-圣巴西里奥的文化空间 哥伦比亚
巴拉文化空间 几内亚
佩特拉和维地拉姆的贝都人文化空间 约旦
梅拉镇孔果圣灵兄弟会文化空间 多米尼加共和国
亚饶-戴高文化空间 马里
兰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唱述 菲律宾
杏木双簧管音乐(嘟嘟克及其音乐) 亚美尼亚
艾尔-圭根斯讽刺剧 尼加拉瓜
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斯洛伐克
江陵端午祭 韩国
塔格巴纳的横吹喇叭音乐及文化空间 科特迪瓦
格鲁吉亚复调演唱 格鲁吉亚
古勒-沃姆库鲁祭祀和舞蹈仪式 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
古琴艺术 中国
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圣歌 菲律宾
艾法语言体系 尼日利亚
土著亡灵节 墨西哥
印度尼西亚配剑 印度尼西亚
伊拉克木卡姆 伊拉克
歌舞伎 日本
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礼 冈比亚塞内加尔
基努文化空间 爱沙尼亚
昆曲 中国
鸠提耶耽梵剧 印度
奥连特兄弟会的法国鼓乐 古巴
拉卡拉卡-汤加说唱舞蹈 汤加
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 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
马克-扬戏 马来西亚
迈基石化妆舞会 赞比亚
摩尔镇的马隆人传统 牙买加
德拉迈茨的鼓乐面具舞 不丹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玛舞 津巴布韦
托钵僧舞蹈仪式 土耳其
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 摩洛哥
埃尔切神秘剧 西班牙
雅乐-越南宫廷音乐 越南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 日本
能乐 日本
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 俄罗斯
西西里木偶剧 意大利
瓦雅皮人的口头和图画表达形式 巴西
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 厄瓜多尔秘鲁
热莱德口头遗产 贝宁尼日利亚多哥
哥斯达黎加的牧牛传统和牛车 哥斯达黎加
巴基斯坦希卡耶说书 巴勒斯坦
韩国清唱板索里 韩国
帕特姆流行节日 西班牙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的口头传统 中非共和国
比利时、法国的巨人和巨龙游行 比利时法国
瑞宾瑙——艾基舞剧 危地马拉
拉姆里拉——《罗摩衍那》的传统表演 印度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韩国
柬埔寨皇家舞剧 柬埔寨
巴亥瑞康卡乌的圆圈桑巴舞 巴西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 柬埔寨
沙士木卡姆音乐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捷克新兵舞 捷克共和国
萨那歌曲 也门
铜锣文化空间 越南
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 秘鲁
吠陀圣歌传统 印度
马头琴传统音乐 蒙古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中国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
瓦努阿图沙画 瓦努阿图
布扎治疗舞蹈仪式 马拉维
哇扬皮影偶戏 印度尼西亚
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 马达加斯加

视频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视频

4.1匠心传承——孔府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完美了!
创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重磅登场,全场起立鼓掌欢迎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

参考文献

  1. 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搜狐,2019-06-11 18:35
  2.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高中历史
  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
  4. 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新闻
  5.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