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五谷虫炮制方法与标准

五谷虫炮制方法与标准

目录

【药材来源】

五谷虫为绳科昆虫大头金绳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或其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古代炮制方法】

宋代有取蛆淘净,入竹简中封之,待干研末的方法(《总录》)。明代有蛆,流水漂净,晒干为末的炮制方法(《纲目》)。清代有研末,香油调敷的记载(《便读》)。

【现代炮制方法】

1、五谷虫:原药材拣净杂质,簸去泥屑,开水略泡,晒干。

2、炒五谷虫:取净五谷虫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外表焦黄色,发香为度。

【饮片性状】

本品为扁圆柱形。头部较突,黄白色,有的略透明,疏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无臭味。炒后呈焦黄色,具香气。

【炮制目的】

五谷虫味咸,性寒。归脾经经、胃经。具有清热,消滞的功能。 五谷虫一般炮制后入药。炒后产生焦香气,焦香入脾,增强健脾、消疳积的作用。用于小儿疳积、腹胀、疳疮。

【临床应用】

制用 1、小儿疳积常与麝香、黄连等同用,具有消疳积腹胀、疳疮等作用(《总录》)。

2、热痢吐食单方研末服用,用于服热药所致的病证(《纲目》)。

【总结】

五谷虫从宋代开始就采用了不同的炮制方法。现在《中国药典》和各地的炮制规范均不收载五谷虫。但五谷虫治疗小儿疳积疗效特佳。《纲目》载:“治小儿诸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目前,五谷虫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临方炮制。 [1]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

呈扁圆柱体,头部较小。黄白色,有的略透明。全身具14个环节。无足。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气微臭。

【炮制作用】

五谷虫性味成、甘,寒。归脾、胃经。具有健脾消积,清热除疳的功能。炮制后除去灰屑杂质,使药物纯净,用于疳积发热,食积泻痢,疳疮、疳眼,走马牙疳。如治小儿一切诸疳的提疳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热痢吐食(《本草纲目》);治疳眼的消疳丸(《蕙怡堂经验方》)。五谷虫焙焦为末,外敷治小儿走马牙疳(《幼科指南》)。

【炮制研究】

五谷虫以米泔浸始载《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后出现流水漂净(《本草纲目》),焙焦为末(《幼科指南》)。现多除去杂质后研末。炮制后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其成分含量基本不变。 [2]

【炮制方法】

1、五谷虫:原药材拣净杂质,簸去泥屑,开水略泡,晒干。

2、炒五谷虫:取净五谷虫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外表焦黄色,发香为度。

【饮片性状】

本品为扁圆柱形。头部较突,黄白色,有的略透明,疏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无臭味。炒后呈焦黄色,具香气。

【炮制目的】

五谷虫味咸,性寒。归脾经经、胃经。具有清热,消滞的功能。 五谷虫一般炮制后入药。炒后产生焦香气,焦香入脾,增强健脾、消疳积的作用。用于小儿疳积、腹胀、疳疮。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