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蕊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南蕊木(拉丁学名: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为夹竹桃科蕊木属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略有微毛。聚伞花序复总状,伸长二叉,着花约42朵。花期4-9月,果期9-12月。产于云南南部。生于海拔500-800米山地疏林中或山地路旁。
- 中文学名: 云南蕊木
- 拉丁学名: 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 别 称: 蕊木、梅桂、马蒙加锁(傣语)
- 二名法: Kopsia officinalis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 捩花目 Contortae
- 科: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 亚 科: 鸡蛋花亚科 Subfam. Plumerioideae
- 族: 萝芙木族 Trib. Rauvolfieae
- 属: 蕊木属 Kopsia
- 种: 云南蕊木
- 分布区域: 中国云南南部
主要价值
云南民间有用其树皮煎水治水肿;果实、叶有消炎止痛舒筋活络,可治咽喉炎、扁桃腺炎、风湿骨痛、四肢麻木等病。[1]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灰褐色;幼枝略有微毛,老枝无毛,直径5毫米,节间长4.5-18厘米。叶腋间及叶腋内腺体多数,淡黄色,线状钻形,长约1毫米。叶坚纸质,无毛或在幼叶的面上及叶背脉上有微毛,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24厘米,宽3.5-6厘米,端部短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约20条,在叶面上不明显,在叶背略为凸起,小脉网状;叶柄粗壮,上面有槽,长1-1.5厘米。聚伞花序复总状,伸长二叉,着花约42朵;总花梗粗壮,具微毛,长14厘米;花梗长3-4毫米;苞片与小苞片无毛,卵圆状长圆形,长5-7毫米,基部宽2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双盖覆瓦状排列,两面无毛,仅在边缘有睫毛,卵圆状长圆形,长4毫米,宽2毫米,端部锐尖,外面具一黑色腺体,内面基部无腺体;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筒比花萼为长,近端部膨大,内面具长柔毛,花冠裂片向右覆盖,披针形,长1.9厘米,宽0.5厘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丝短而柔弱,花药卵圆形,锐尖;花盘为2枚线状披针形的舌状片所组成,与心皮互生,比心皮为长;心皮2枚,离生,每心皮有胚珠2颗,倒生,花柱长2.5厘米,柱头加厚,顶端短2裂。核果椭圆形,成熟后黑色,长达3.5厘米,宽达2厘米;种子2颗,长2.2厘米,宽1.2厘米。花期4-9月,果期9-12月。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生于海拔500-800米山地疏林中或山地路旁。模式标本采自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