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云南柴桂

云南柴桂
圖片來自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云南柴桂,中药名。为樟科新樟属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delavayi(Lec.)Liou的叶、枝或皮。具有祛风活络,散寒止痛,止血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外伤出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云南柴桂
汉语拼音:Yún Nán Chái Guì
别名:柴桂、荷花香、香叶树、三股筋、楠木香
性味归经:味辛、涩,性温。归肺、肝经
功能:祛风活络,散寒止痛,止血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外伤出血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云南柴桂

拼音名:Yún Nán Chái Guì

别名:柴桂、荷花香、香叶树、三股筋、楠木香

来源

樟科新樟属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 delavayi (Lecte.)Liou.[Cinnamomum delavayi Lecte.],以叶、枝、皮入药。四季可采,以冬季采为佳,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涩,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散寒止痛,止血。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1~3钱,水煎或研粉,酒送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干叶研粉敷患处。[2]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5)2-5米,有时可达10米;树皮黑褐色。芽小,芽鳞厚而密被锈色或白色绢状短柔毛。枝条纤细,圆柱形,具条纹,幼时被锈色或白色细绢毛,老时毛被渐脱落。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5-11厘米,宽(1.5)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锐尖至楔形,两侧常不相等,近革质,幼时两面密被锈色或白色细绢毛,老时上面变无毛但下面毛被明显可见,上面绿色,稍光亮,下面苍白色,晦暗,三出脉,中脉及基生侧脉在上面常凹陷,下面凸起,基生侧脉弧状上升至叶片1/2-3/4,与中脉连接处有时呈不明显的窝穴而在上面微隆起,其余侧脉均细小,与小脉呈细网状;叶柄长0.5-1厘米,初密被短而贴生绢质短柔毛,后毛被渐稀少,腹凹背凸。团伞花序腋生,具(1)4-6(10)花,苞片三角状钻形,长约0.5毫米,密被锈色绢质短柔毛。花小,黄绿色;花梗纤细,长5-8毫米,密被锈色绢质短柔毛。花被筒极短,花被裂片6,两面密被锈色绢质短柔毛,三角状卵圆形,近等大,外轮长1.8毫米,宽1毫米,内轮长2.2毫米,宽1.4毫米,先端均锐尖。能育雄蕊9,第一、二轮雄蕊长约1.25毫米,花丝无腺体,花药长方形或卵状长方形,先端钝,稍短于肥厚的花丝,药室4,几横排成一列,上2室内向,下2室侧外向,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有一对具长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花药4室,上2室小,侧外向,下2室大,外向。退化雄蕊近匙形或卵圆形,具柄,连柄长0.6-0.8毫米,柄被柔毛。子房椭圆状卵珠形,无柄.无毛,长约1毫米,向上渐狭,花柱短,柱头盘状。果卵球形,长1-1厘米,直径0.7-1厘米,成熟时红色;果托高脚杯状,顶端宽5-8毫米,花被片宿存,略增大,凋萎状;果梗纤细,向上渐增大,长0.7-2厘米。花期4-9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分布区域

主产于四川云南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3]

参考资料

  1. 云南柴桂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云南柴桂中药大全
  3. 云南柴桂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