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大叶种晒青毛茶

大叶晒青毛茶是云南的原料。具有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品质特征。其芽叶肥大、茸毛密长、节间长、含水量高、嫩茎粗、持嫩性强,其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机物含量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鲜叶。

目录

简介

大叶晒青毛茶,也称晒青绿茶或滇青,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的绿茶,其芽叶肥大、茸毛密长、节间长、含水量高、嫩茎粗、持嫩性强,具有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品质特征。[1]

品质特点

云南大叶晒青毛茶也称晒青绿茶或滇青,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的绿茶。

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工艺

其中"晒青"是一种茶叶制作工艺,其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晒青茶阶段:鲜叶——日晒杀青——轻揉捻——晒干或熏干

近代晒青茶:鲜叶——锅炒杀青——较重揉捻——晒干或晾熏干

现代晒青茶:鲜叶——机械杀青——较重揉捻——渥黄(揉捻叶薄摊过程)——晒干或晾干

无论晒青工艺如何变化,经该工艺初制成的晒青毛茶都是生的普洱茶原料,在这之后,茶商和茶农们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蒸压成大、小、圆、沱、砖等各种形状,做成生茶或者熟茶。而生普与熟普的区别就在于:生普在再分级后,直接蒸压成型,经后续陈放形成人们所青睐的普洱生茶。熟普则是经过洒水、渥堆、晾干、筛分等工艺制成普洱散茶(熟普洱之毛料制作完成),之后蒸压成型而成。

晒青茶的工艺基本都传承了轻杀青、较重揉捻、晒干或低温烘制半干的特点,在以上这些工艺过程中,茶叶处于不断变化,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由此奠定了普洱茶越陈越香品质的基础。

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的区别

云南茶树,除了大叶种,其实还有中叶种和小叶种。其中大叶种根据品种类型又细分成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等,新选育出来还有云抗14号、云抗10号、长叶白毫等,这些茶叶品种得益于环境条件,具备先天优势,比如外形粗壮肥大,内含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等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品相对也受消费者青睐。

而中叶种、小叶种跟大叶种的区别主要是叶片面积的大与小不同。

茶学专业《栽培学》里明确表示:(叶长×叶宽)×0.7=叶片面积(0.7为系数),其中:

叶面积≥56平方厘米的属于特大叶;

叶面积在28~56平方厘米之间属于大叶种;

叶面积在14~28平方厘米之间属于中叶;

叶面积≤14平方厘米的属于小叶。

其实,大、中、小叶种都可以做成普洱茶的原料,比如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的《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中,就将倚邦古茶山、蛮砖古茶山的小叶种茶,划归于普洱茶种及其茶变种类别内。

加工过程

晒青毛茶,多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叶为采制原料。茶农制作晒青,杀青多用2尺4的铁锅,一次投叶2千克左右,低温闷炒至叶质柔软透清香,随即出锅摊凉。用手工在簸箕、篾笆上揉捻搓条,揉成茶条后,抖散粘结的茶叶团块,薄摊在日光下晒至五成干;待茶条湿胚颜色由黄绿色转为黑绿色时,仍用手工进行第二次复揉,复揉后仍需抖散粘结的茶叶团块,抖直茶条,继续在日光下晒至足干。足干后的晒青毛茶即可储藏或销售,也可进行“渥堆发酵”而转变为普洱熟茶。

近几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机制晒青毛茶,滚筒杀青或锅炒杀青后,经揉捻机揉捻成条,再经日光干燥而成。 云南晒青毛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的绿茶。不是完全靠烘干和烤干的,基本上是晾干的,所以保存了很多的有机质,以备后面的再次发酵,故而普洱茶越放越好,每年都有变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