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乌药炮制方法与标准


乌药炮制方法与标准

目录

【药材来源】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 Kosterm.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干燥;或刮净外皮,趁鲜切薄片,干燥。

【古代炮制】

唐代有乌豆油煮(《理伤》)的方法。宋代有炒令黄色(《博济》)、炒令黑烟起(《证类》)、炭火烧存性(《总录》)、醋炒(《宝产》)、焙制(《背疽方》)等法。元代有炙法(《瑞竹》)。明代增加了酒浸(《普济方》)、酒浸微炒(《奇效》)、醋浸炙(《蒙筌》)、童便煮(《仁术》)、煨制(《禁方》)、药汁制(《准绳》)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醋磨(《大成》)、米泔水浸(《辨义》)、煅制(《备要》)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饮片性状】

本品为类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光泽,可见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中心颜色较深。质脆、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质量要求】

乌药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4.0%,用70%乙醇作溶剂浸出物不得少于12.0%。按干燥品计算,含乌药醚内酯不得少于0.030%。含去甲异波尔定不得少于0.40%。

【炮制目的】

乌药味辛,性温。归肺经、脾经、肾经、膀胱经。具有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能。   乌药临床多生用,刮净外皮,切薄片,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寒疝疼痛,痛经。酒制后温通利气,多用于小肠气,奔豚气。炒炭后收涩止血,多用于泻血,血痢。

【临床应用】

  1、生用   (1)心腹气痛:单用乌药,水磨浓汁,人橘皮一片,苏叶一叶,煎服,用于心腹气痛,如(《濒湖集简方》);若与香附同用,用于胸腹胀痛,如(《韩氏医通》);若与陈皮、枳壳(麸炒)、干姜(炮)等同用,用于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膈,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如乌药顺气散(《局方》);若与香附子、高良姜,赤芍药同用,用于乳母冷热不和,心腹时痛,或水泻,或乳不好,如乌药散(《药证》);若与木香、桂心、青橘皮、蓬莪术同用,用于妇人血气上攻,心腹疼痛不可忍,精神闷乱,如乌药散(《圣惠方》);若与炒甘草、香附同用,用于瘴疟,心腹刺痛,如乌沉散(《瘴疟指南》)。   (2)寒疝疼痛:常与茴香(炒)、良姜(炒)、川楝子等同用,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如天台乌药散(《发明》);若与沉香、人参、甘草(爁)同用,用于中虚寒滞,胸腹胀痛,或寒疝腹痛,或经行腹痛,如乌沉汤(《局方》);若与升麻同用,用于小肠疝气,如(《孙天仁集效方》)。   (3)小便频数:常与益智子(炒)同用,具有温肾缩尿之功,用于肾经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或白浊,梦遗,如固真丹(《魏氏家藏方》);若与川椒、吴茱萸(九蒸九晒)、益智(炒)同用,用于小便频数,如缩泉丸(《魏氏家藏方》)。   (4)上气喘急:常与人参、沉香、槟榔同用,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的作用,用于七情郁结,上气喘急,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如四磨汤(《济生方》);若与枳壳、槟榔、沉香同用,具有顺气降逆的作用,用于伤损喘逆,张口抬肩,呼吸气急,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如四磨汤(《症因脉治》)。   (5)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当归、木香、甘草(炙)同用,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经行腹痛,如乌药汤(《济阴》);若与杜当归同用,用于产后腹痛,如乌药散(《朱氏》)。   2、酒制用   (1)小肠气:常与炒高良姜、茴香、木香等同用,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小肠气,牵引脐腹疼痛,如乌药散(《疡医大全》)。   (2)喘息:常与茴香(炒)、青橘皮(炒)、良姜(炒)同用,具有顺气降逆,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抱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宝产》)。   3、制炭用   血痢单用乌药,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米饮下,用于泻血、血痢,如乌金丸(《总录》)。

【参考资料】

乌药根含挥发油0.1%~0.2%.油中含有乌药烯醇、乌药烯、乌药根烯、乌药内酯、异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氧化乌药烯、异氧化乌药烯、异呋喃乌药烯、乌药根内酯、新乌药内酯、乌药烯醇乙酸酯、乌药奠、表二氢异乌药内酯、异呋喃乌药内酯、波尔定碱、右旋番荔枝碱、月桂木姜碱、乌药酸以及龙脑、β-蒎烯、β-芹子烯、杜松烯、β-谷甾醇等。   本品能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乌药挥发油具有兴奋大脑的作用,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等作用。局部涂用时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该药尚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和止血作用。此外,尚有报道,乌药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乌药不同炮制品中乌药醚内酯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酒炒乌药片>麸炒乌药片>盐炒乌药片>乌药片,以酒炒乌药片中乌药醚内酯含量最高。

【附】

  文献摘录:“叶,力缓迟,须醋浸炙。”(《蒙筌》)

【按语】

乌药古代炮制方法有酒制、炒制、醋制、炙制、煨制、煅制、泔制、药汁制等法。现代大都采用生品切制,偶用酒制品和炭品。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其化学成分以芳香性挥发油为主如乌药烯、乌药烯醇、乌药内酯等,因此在加工切制时应防止芳香性活性成分的损失。 [1]  

【炮制方法】

1.乌药《普济方》:“去土;”“捣碎。”《本草品汇精要》:“去木锉碎用。”《炮炙大法》:。洗净切。”《本草原始》:“乌药极硬难切,须水渍一二日,滤出,晒干时,切。”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 2.妙乌药《博济方》:“炒令黄色。”《圣济总录》:“微炒。”《普济方》:“去心,炒黄。”《本草述》:“去皮心略炒。”现行,取净乌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酒乌药《普济方》:“捣碎,用酒浸一宿。”《奇效良方》:“细锉,酒浸一宿。”《本草通玄》:“酒浸一宿,炒用。”现行,取乌药片,加黄酒喷洒拌匀,闷润至洒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放凉。乌药每100kg,用黄酒10kg。 4.醋乌药《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用醋炒黄色。”《本草蒙筌》:“醋浸炙。”《外科大成》:“醋磨。”现行,取乌药片,加醋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放凉。乌药每100kg,用醋10kg。 5.盐乌药取净乌药片,加盐水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乌药每100kg,用盐2kg。 6.乌药炭《圣济总录》:“炭火烧存性。”现行,取净乌药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焦褐色,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2] ==【炮制方法】== 1.乌药:拣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乌药:取净乌药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 3.麸炒乌药:取净乌药片,用麦麸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 4.醋乌药:取乌药片与醋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每乌药500克,用醋6克。 5.酒乌药:取乌药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干,每乌药500克,用黄酒60克。 6.盐乌药:取麦麸,炒热,加入经盐水润半小时的乌药片,炒3-4分钟至呈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乌药16公斤,用盐0.4公斤,开水2公斤,麦麸2公斤。

【加工方法】

乌药在产地采收时先割去地上茎叶,用锄挖出块根,除去根头及须根,然后用水洗去泥沙,放入硫磺柜内熏磺至透心,取出后在太阳下暴晒至足干,即成“乌药个”。把挖起的块根用水洗净泥土,趁新鲜时用利刀切成1~2毫米厚的横切片,晒干或烘干即成“乌药片”。

【炮制作用】

乌药临床多生用,刮净外皮,切薄片,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寒疝疼痛,痛经。酒制后温通利气,多用于小肠气,奔豚气。炒炭后收涩止血,多用于泻血,血痢。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