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
举例 |
中文名称;举例 外文名称;sample 拼音;jǔ lì 注音;ㄐㄨˇ ㄌㄧˋ 词性;偏正性的动词 同义词;例如 |
举例,指表示一种对抽象化事物借用具体的,相对来说较容易理解的实例的阐述。该词在中文文章中的使用频次比较高,尤其在一些说理性质的文章中。词后一般接排比的词或句。[1]
目录
引证解释
指于类似事物中,举出一二,以况其馀。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凡此四科,无劳举例。”
其它相关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此处后面列出不全面的举例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论证即为举例论证。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举例”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或某年某月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 ↑ 举例说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百度知道 , 2019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