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图片来自红动中国网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写离别的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述诗人送别友人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写了他与友人离别前后的真挚情谊。全诗造语清丽流畅,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堪称唐人赠别诗中的精品。

目录

原文

严维〔唐代〕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尽水悠悠。

译文

我在丹阳城外送你上船,这一分别,使得我们感受两个不同地方的深秋。

天色已晚我还站在江头遥望江北,寒鸦已经归巢,江水依然无语东流。

赏析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世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补充: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严维在长江南岸的丹阳(今江苏镇江)送友人渡江北上而作的,季节当在秋天,其具体创作年份未得确证。

简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写离别的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述诗人送别友人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写了他与友人离别前后的真挚情谊。全诗造语清丽流畅,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堪称唐人赠别诗中的精品。

严维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