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圖片來自ettoday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簡稱中正預校)為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鳳山區之軍事學校,隸屬中華民國國防部。設有高中部國中部

校史

中正預校是合併為陸軍預備學校(原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預備班)、海軍軍官學校預備班、空軍幼年學校,校地為原來陸軍軍官預備學校。

預校成立前

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

1958年成立,第一期至第八期只招收高二肄業生,一年畢業後直升陸軍官校32期-39期。1964年同時招收第七期與第九期學生,第九期(陸官正40期)改招收初中畢業生(三年制高中)。1965年再同時招收第八期與第十期。1974年,校址從陸軍官校東營區遷往原第二士校(今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現址),並更名為陸軍軍官預備學校

海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

1963年年9月成立,初期僅招收高二肄業生,一年畢業後直升海軍官校57年班。1965年,第61年班改招收初中畢業生(三年制高中),海軍官校也以這一年班為海軍官校預備班第一屆,1966年同時招收高中肄業。1975年,招收最後一屆預備學生班。

空軍幼年學校

1939年於抗戰期間四川省灌縣蒲陽鎮成立空軍幼年學校,招收國小畢業生,實施高初中六年制教育,畢業後直升空軍官校。1945年因國共內戰而招收到第六期後即停止招生。1949年2月,遷移至成都太平寺(原空軍通訊學校校址),與原設於四川銅梁的「空軍入伍生總隊」合併為「空軍預備學校」。1949年6月隨政府遷至臺灣屏東縣東港鎮大鵬灣基地繼續實施教育直至1951年5月28日幼六期畢業後,學校結束。1957年,曾空軍幼校校長的陳嘉尚晉升為空軍總司令後,向時任總統蔣中正呈報核示後獲准,指示時任空軍預校校長劉為城籌劃空軍幼年學校復校事宜。1958年9月1日,在屏東東港大鵬灣復校,開始招收初中畢業生,成立空軍幼校第七期(空軍官校46期)。1961年2月1日,恢復校名為空軍幼年學校。1978年,第24期(空軍官校63期)畢業後,即併入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預校成立

1975年,經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主持第22次國防會談中指示,上述三校合併為「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增訓政治作戰預備生。1976年5月16日,在臺灣省高雄縣鳳山市(今高雄市鳳山區)中興莊營區原陸軍預備學校校舍正式設校,以培訓三軍官校及政治作戰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預備軍官學生。除了招考國中畢業生之外,也招收高二與高三轉學生,初期陸軍預備學校預19期、20期與中一期學生同時併於同校區共同生活操課,1979年班畢業生全歸為中一期,中一期至中三期學生胸前名條,以年級紅色直條,來區分各年級,中三期開始為了降低每年升級,全校學生都要去增繡一條紅槓的麻煩,直接把胸前名條旁邊,直接用紅色字體繡年班(如中三期就繡70、中四期繡71、中五期繡72)

1991年為培養空軍飛行員而開辦初級部,招收國小畢業生(1994年畢業的初級部一期)。實施小班制教學,每班配有一名文職導師和一名義務役預官少尉輔導員(排長),畢業後依規定參加學校升讀考(2000年高中聯考制前)、高中職基本學力測驗,達升學標準就直升高中部,未達成績標準轉讀士官學校

軍種於升讀高中部前依成績分發(空軍生須達空勤標準),原細分陸軍、海軍、空軍、政戰、海軍陸戰隊預備生,後期取消海陸軍種。但因各年班畢業時達空勤標準視力學生員額過低,加上近年報考軍校學生踴躍、國防經費刪減等等因素,2004年國中部停止招生,至2018年再復招國中部。

歷任校長

  1. 孟憲庭少將(陸軍官校19期-39年班):1976年6月-1977年8月
  2. 周世斌少將(陸軍官校24期-44年班):1977年8月-1981年7月
  3. 王明洵少將(陸軍官校24期-44年班):1981年7月-1984年8月
  4. 徐博生少將(陸軍官校30期-50年班):1984年8月-1988年2月
  5. 鄧祖琳少將(陸軍官校35期-55年班):1988年2月-1990年5月
  6. 汪國禎少將(陸軍官校34期-54年班):1990年5月-1991年12月
  7. 安家鈺少將(陸軍官校37期-57年班):1991年12月-1995年9月
  8. 胡築生少將(陸軍官校40期-60年班):1995年9月-2000年8月
  9. 洪廷舉少將(陸軍官校45期-65年班):2000年8月-2006年1月
  10. 夏玉人少將(陸軍官校51期-71年班):2006年1月-2009年9月
  11. 李國榮少將(陸軍官校53期-73年班/中正預校2期-69年班):2009年11月-2012年4月
  12. 洪志安少將(陸軍官校54期-74年班/中正預校3期-70年班):2012年4月-2016年6月
  13. 張永文少將(陸軍官校59期-79年班/中正預校8期-75年班):2016年7月-2018年1月
  14. 陳嘉生少將(陸軍官校55期-75年班/中正預校4期-71年班):2018年1月-2018年10月
  15. 余劍鋒少將(陸軍官校59期-79年班/中正預校8期-75年班):2018年10月-2019年9月
  16. 吳松齡少將(陸軍官校61期-81年班/中正預校10期-77年班):2019年9月-現任

學校象徵

創校精神

  • 三軍一家、如兄如弟;三軍一體、如手如足(蔣經國總統

校訓

  • 親愛精誠

校徽

  • 原中正兩字為由右至左,而後期改為由左至右

校樹

  • 大王椰子:峻拔挺直,代表大中至正之意。

校花

  • 木棉花:熱情如火,具有友愛關懷之意。

吉祥物

  • 龍:代表中正預校學生神采飛揚、追求卓越之意。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學校之一.[1];而中國最早的學校,據估計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考文獻

  1.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