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棉所36(中棉所36)

中棉所36(中棉所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H109为母本,以早熟品系中6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棉花品种。 于1999—2002年分别通过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新疆北部棉区主推品种。[1]

[]

目录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5月中下旬在小麦行间干籽播种,后浇麦黄水或灌水后适墒播种。

2、苗期管理。麦收后及早灭茬,防治蓟马灌提苗水,施提苗肥,每公顷施尿素75—85千克,每公顷留苗7.5万—10.5万株,单株留果枝7—9个。

3、田间管理。根据田间棉花长势,在盛蕾期至花铃期喷缩节安2—3次,每次每公顷用缩节安原粉15—45克。另外,每公顷追施棉花专用肥375千克,或尿素225—300千克。缺钾棉田适当增施钾肥。按照害虫防治标准,及时防治棉铃虫和棉蚜等害虫。

4、新疆棉区管理要点。采取以密、矮、早、化调为中心,加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4月下旬播种,播后盖膜。每公顷留苗15万株,总果枝数6万—7万个,株高控制在55—60厘米之间。蕾期至花铃期喷施缩节安2—3次,每次每公顷用原粉15—30克,避免因用量过大造成减产。

基本信息

作物名称:中棉所36

省级审定:(1999)津种审字第010号,新农审字(2002)第023号

适应性和适宜地区: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也适宜在京、津、唐地区和新疆北部棉区作一熟春棉种植

特征特性

中棉所36,种子饱满,出苗快,幼苗整齐、茁壮。植株筒形,较紧凑,株高71—78厘米,茎秆坚硬,抗倒性强。整个生育期长势旺,茎秆、嫩叶被有茸毛。果枝上举,第一果枝着生节位5—6节,果枝9—11个。铃卵园形,铃重5克,子指11克,衣分36.6%—38%,结铃集中,吐絮畅,棉絮洁白有丝光。

抗病虫性:据有关资料显示,中棉所36区域试验鉴定结果,枯萎病病情指数为7.2,黄萎病病情指数为17.5,蚜害指数为20.3,蚜害减退率37.3%,总体抗性优于中棉所16。

纤维品质:1996—1997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结果,平均2.5%跨长29.3毫米,比强度23.2cN/tex,麦克隆值4.4,伸长率6.8%,光反射率75%,环纺纱强124,气纺品质1902,整齐度49.8%,黄色深度8。纤维洁白有丝光,各项指标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

产量表现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夏棉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中棉所36皮棉产量每公顷913.5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6增产12.8%,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802.5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6增产16.8%,均达极显著水平。1998年全国夏棉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每公顷990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6增产14.2%,增产显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