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日战争

增加 3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称''': 抗日战争
'''         称''':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称''': 抗战
'''地            点''': 中国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         件''': 九一八事变,日本投降
'''         家''': [[美国]],[[苏联]]等
'''  参   战   方''': [[中国]]~[[日本]]
''' &nbsp; &nbsp; &nbsp; &nbsp; 力''': 中国560万人(最高时)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本410万人(最高时)
''' &nbsp; &nbsp; &nbsp; &nbsp; 况''': 中国伤亡3500万以上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军伤亡130余万
'''主要指挥官''' : 蒋介石、 毛泽东等(中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日本)
'''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果''': 美国原子弹迫使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nbsp; &nbsp; &nbsp; &nbsp; 役''':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
|}
====淞沪抗战====
上海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一.二八”事变后,上海驻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通电表示: “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蒋、蔡通电赢得了各界热烈支持。与此同时, [[ 国民政府 ]] 宣布迁至 [[ 洛阳 ]] 办公,将全国海岸沿线分为四个区,并调[[张治中]]率第五军前往上海。但又担心中日战事扩大至江浙,危及南京,并无实行抗战的决心。2月,蒋介石提出:“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的条件,则我方即可于英、美干涉之时,与之交涉”。日军投人第9、11. 14、8四个主力师团及海军陆战队共7.7万余人,中方军队只有4.21 万人。
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顾强抵抗日军,在闸北、江湾等处与日军激战。中国军队死伤、失踪共14801人,日军死伤3184人,日军第三次换帅,战事仍无法突破。直至3月初,日军万余人趁中国军队兵力分散之机,在浏河偷袭登陆。第十九路军被迫退至昆山嘉定等处的第二道防线。3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上海平民伤亡、失踪达1.8万人,财产损失超过15亿。在国联及英美等国的调解下,中日就停火协议展开谈判,签署《中日上海停战即日方撤军的协定》,规定: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中国军队驻扎现在位置,日军撤退至事变前的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的越界筑路,设立共同委员会监督日军撤退及中国警察的移交事宜。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的出卖,为此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给了条件。11月底,国民政府宣布自洛阳还都 [[ 南京 ]]
淞沪抗战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民众的热情支持下顽强抵抗一个多月,虽蒙受惨重损失,但仍然重创日军,使侵华日军遭受了自“九一八” 事变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板大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土气。
1938年10月25日-12月8日,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 [[ 汪精卫 ]] 公开投降,在 [[ 越南 ]] 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
1939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5月在上海与日方开展秘密谈判,年底秘密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
1942年2月25日,应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抽调精锐部队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中国军队曾取得仁安羌大捷,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人。
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实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了继续抗战,其军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渐趋向消极;另一方面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以 [[ 阎锡山 ]] 制造的“晋西事变”为标志,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以顾祝同制造的“皖南事变”为标志,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以胡宗南炮击陕甘宁边区,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ref>[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5708/65722/4445161.html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第三次反共高潮],人民网</ref>
====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1945年9月)====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实行全国总动员,政府转入战时体制,以大本营取代军委会。大本营最高首脑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由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大本营同时颁发了四个作战指导方案的训令。在其中第一号训令中,宣布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组建4个预备军和利组建若干个集团军,指挥了华北方面的抗战和淞沪会战等。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设各部均转隶军事委员会,大本营于1938年1月正式撤销。
1938年11月25-28 ~28 日,国民政府召开南岳军事会议,重新调整战略区划,将全国划分为十大战区。另外,撤消了广州,[[西安]],重庆各行营,设[[桂林]]天水两个行营,沦陷区设战场党政委员会,直属军委会,以发动敌后抗战。
1945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在中国战场,为了整顿豫湘桂战役后的溃军,国民政府重新编组军队,调整全国战区,将全国划为九大战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center>中日百年战争全纪实</center>
<center>{{#iDisplay:w0184bb4r0g|650560|480390|qq}}</center>
<center>甲午中日战争</center>
<center>{{#iDisplay:w0509lp321d|650560|48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