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国农业博物馆

增加 1,292 位元組, 3 年前
[[File:中国农业博物馆.jpg|400px350px|缩略图|右|中国农业博物馆[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278405863&di=4f0a4aab3f8dfb7b68c041552144658a&imgtype=0&src=http%3A%2F%2Fn7.cmsfile.pg0.cn%2Fgroup3%2FM00%2FA2%2FC7%2FCgpBT1mJEsqAdPrKAABwQdovrI8660.jpg%3Fenable%3D%26w%3D550%26h%3D310%26cut%3D 原图链接][http://toutiao.chinaso.com/zx/detail/20170808/1000200033002961502155466172211820_1.html 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的图片]]]
'''中国农业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十六号,1986年9月正式向社会开馆。占地面积52公顷,陈列馆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内苍松翠柏,繁花绿草,与回廊楼阁、碧瓦朱檐交相辉映,环境幽雅。具有西式仿古建筑特色的十座展厅分布其间,是北京市的“[[园林式单位]]” <ref>[http://bj.wenming.cn/chy/wmbb/201705/t20170517_4247704.shtml 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文明网 2017-5-17</ref> 。 
中国农业博物馆现有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珍稀水生动物、珍稀陆生动物、中国传统农具等陈列。
 
==博物馆简介==
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农业博物馆,隶属[[国家农业部]],1986年9月正式向社会开馆。
===地理位置=== 中国农业博物馆 坐落在[[北京东]]三环, 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全国农业展览馆内 ,占地面积52公顷,陈列馆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内苍松翠柏,繁花绿草,与回廊楼阁、碧瓦朱檐交相辉映,环境幽雅。具有西式仿古建筑特色的十座展厅分布其间,是北京市的“园林式单位”。
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是了解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当代中国农业成就的窗口,也是交流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知识的场所。
==基地作用==
 
[[File:基地作用.jpg|缩略图|右|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278715564&di=729949a75c66f53f9df59bafc9b9aea1&imgtype=jpg&src=http%3A%2F%2Fspider.nosdn.127.net%2F870e469985cfb9e3f62c422412f22665.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jdwan.com/a/Gkb3qYnZPMkYDR4K 来自简单玩文学网 的图片]]]
中国农业博物馆十分重视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自建馆以来,成功地举办了十多届“夏令营”、共同筹划了“绿水蓝天”、“生命之树”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已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际科学和平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中国农业博物馆现有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珍稀水生动物、珍稀陆生动物、中国传统农具等陈列。筹办中的陈列有:中国农业史、中国农业国情基本陈列以及中国百年农村生活、中国土壤标本等专题陈列。
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文物标本1万多件,其中珍贵的农业文物2000多件 <ref>[http://www.sohu.com/a/197714992_169396 后国庆攻略|CBD有一座能寻宝、玩水、观鸟的博物馆,环境好还免费!] 搜狐网 2017-10-12</ref> ,传统农具2000多件,土壤标本123个亚类、230多件,馆藏图书、古籍50000余册,保存各种图片一万多幅。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研究委员会等学术团体挂靠在中国农业博物馆,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古今农业]]》。编纂出版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要览]]》、《[[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传统农具]]》等一批专著。
==发展规划==
 
[[File:发展规划.jpg|缩略图|右|[http://www.zgnybwg.com.cn/Uploads/Media/2018/05/25/m5b07a27aece2e.jpg 原图链接][http://www.zgnybwg.com.cn/detail/zh/15730.html 来自国际博物馆日 的图片]]]
1998年8月农业部陈耀邦部长提出,在农展馆现有基础上,经过改扩建,建设成一座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展示相结合、室内与室外展示相结合、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农业博物馆。9月25日,部发展计划司将《关于农业博物馆、展览馆建设方案的请示》报送陈耀邦部长、万宝瑞副部长。请示报告中提出了在农展北路和水产路之间约400亩、27万平方米的区域建设博物馆。将展览重心南移,在中西广场和出租经营的区域新建展览馆。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碡碌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六、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七、运输工具====
[[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ref>[http://www.zgnybwg.com.cn/detail/zh/31.html 中国传统农具] 全国农业展览馆</ref>
===中国珍稀陆生动物陈列===
本展览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展现中国农耕文明和桑蚕丝稠文化发展历史。
展期:2019年6月6日 <ref>[http://news.youth.cn/jsxw/201906/t20190608_11976548.htm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网 2019-6-8</ref> 晚-2019年8月25日
地点: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
一是主题鲜明、主线清晰。展览以“一棵圣树、一只天虫、一缕丝线、一方锦绣、一带一路”为脉络,展示中国灿烂辉煌的桑蚕丝绸文化,讲述丝绸之路的千古传奇故事,体现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是系统全面展示桑蚕丝绸产业和文化内涵。展览从新石器桑蚕起源,到种桑养蚕,再到现代桑蚕生产技术、品种改良,丝织技艺的改进;从上古传说,到民俗文化传承,再到现代桑蚕丝绸文化的弘扬提升;从 [[ 丝绸之路 ]] 的贸易往来,到技术文化的交流传播,再到新时代“ [[ 一带一路 ]] ”丝路精神、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构想。努力向观众呈现桑蚕丝绸产业发展轨迹和文化魅力。
三是着力体现时代特征。展览不仅展示桑蚕丝绸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还反映了当代桑蚕丝绸业发展成就,呈现桑蚕丝绸产业在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展示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还彰显了丝路精神的全新时代内涵。
==2019年12月19日,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以“传承节气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分为综述、节气与天时、节气与农事、节气与生活四个部分 <ref>[http://www.ciae.com.cn/detail/zh/36878.html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开幕] 全国农业展览馆 2019-12-20</ref> ,通过知识普及、艺术展示、互动体验、讲座交流等方式,诠释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促进非遗文化与艺术、科技深度融合。
==视频==
<center> 2009彩陶中的远古农业陈列_中国农业博物馆 </center>
<center>{{#iDisplay:f0163hmiz7u|650560|480390|qq}}</center>
<center> 2014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宣传片 </center>
<center>{{#iDisplay:k01630bsb0o|650560|480390|qq}}</center>
<center>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农业博物馆)2012 </center>
<center>{{#iDisplay:w0388ds8ry7|650560|480390|qq}}</center>
<center>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漫游(中国农业博物馆) </center>
<center>{{#iDisplay:o08822dc97u|650560|48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430 農業總論]][[Category:922 中國建築]][[Category:650 中國史料]][[Category:670 中國地 理類 總論]][[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