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兩然齋詩存(陳德民)

兩然齋詩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兩然齋詩存》中國當代作家陳德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兩然齋詩存

在紛擾塵世中保持內心

的寧靜與從容

一一解讀龐瑞垠詩集《兩然齋詩存》

陳德民

近讀當代著名作家龐瑞垠先生的自選詩集《兩然齋詩存》,內心頗為震撼!多年來,龐瑞垠先生一直以小說、報告文學、散文、文學評論的創作馳騁於文壇,且取得驕人的文學成果,獲得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八五計劃」期間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等多項殊榮。但鮮少有人知道他的詩詞創作也是以其深沉的哲思、細膩的情感與生動的藝術手法,為讀者成功地構建了一個富含哲理、情感豐沛的詩歌世界。他的詩既有對歷史滄桑、人生無常的深刻洞察,又有對名利浮華、世態炎涼的超然超越,更有對精神自由、詩意生活的執着追求。詩人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刻的人生體驗,引領讀者在品味詩歌韻律之美、意境之深的同時,深入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展現出一種超脫世俗、洞見世事、笑對人生的豁達人生觀,令人深思,耐人尋味。

本文謹從《兩然齋詩存》一書中選取幾首龐瑞垠先生的詩篇予以解讀,來共同分享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及其對社會、人生的深沉思考。

《言 懷》

孤標傲世在紅塵,

枯守陋室節遒勁。

俗世波譎等閒看,

何如吟嘯且徐行。

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內涵,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靈。此詩不僅體現了作者高潔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孤標傲世在紅塵,枯守陋室節遒勁。」這兩句詩開篇即展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姿態。詩人以「孤標傲世」來形容自己在紛擾的紅塵中的獨特立場,既展現了他的高潔品質,也體現了他對世俗浮華的超脫態度。而「枯守陋室」則進一步突出了他的淡泊名利,甘於清貧的節操。這裡的「節遒勁」三字,更是對龐瑞垠堅韌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風貌的生動刻畫。

接下來,「俗世波譎等閒看,何如吟嘯且徐行。」這兩句詩則進一步展現了龐瑞垠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從容態度。他將紛繁複雜的世俗生活比作「波譎」,並以「等閒看」來表明自己的超然態度。這種超脫不是消極避世,而是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姿態。「何如吟嘯且徐行」則表達了詩人在面對人生波折時的從容不迫和瀟灑自如。他選擇以吟詩長嘯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以徐行的方式來享受生活的美好。這種生活方式不僅體現了他的高雅情趣,也展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

詩人的這首《言懷》詩,以其深邃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高潔傲岸、淡泊名利、從容瀟灑的詩人形象。這首詩不僅是詩人對個人品質的生動寫照,也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闡述。詩人通過詩句告訴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俗生活中,我們應該保持一顆超脫的心,以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領略到生活的美好和真諦。

《感 世》

細雨柔風秋微涼,

陋室枯坐讀老莊。

千古黍離風波里,

萬丈紅塵鬢染霜。

鶩舉霞沉月弄影,

勘破世態慨而慷。

笑煞名利場上客,

榮辱俱忘任疏狂。

人間縱有傷心處,

目送飛鴻且舉觴。

詩人在這裡充分展現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與洞察。詩中融合了自然景象、哲學思考以及人生感悟,形成了一幅生動的藝術畫卷。寄寓了詩人對世事滄桑、人生百態的獨特思考與超然物外的豁達情懷。

首句「細雨柔風秋微涼,陋室枯坐讀老莊。」詩人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秋日靜謐之景:細雨如絲,輕柔的風帶着微涼的氣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淒清的氛圍。詩人於陋室之中,枯坐獨處,沉浸於老莊哲學的研讀之中。此句巧妙地以自然景致映襯心境,既暗示了詩人的孤寂與淡泊,又揭示了其在紛繁世事中尋求精神寄託與人生智慧的渴望,為全詩奠定了清寂而又深邃的基調。

接下來,「千古黍離風波里,萬丈紅塵鬢染霜。」詩人將視角由個體的內心世界轉向歷史長河,以「黍離」典故象徵世事變遷、家國興衰的悲涼,展現出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在風雨波濤中的動盪與滄桑。同時,「萬丈紅塵」則形象描繪出人世繁華背後無盡的浮躁與喧囂,而「鬢染霜」則寓言詩人對自身在世事滄桑中年華老去、經歷磨礪的感慨。這兩句詩,詩人以歷史與個人的雙重維度,生動揭示了世間萬物無常、人生短暫的主題,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深度思考。

「鶩舉霞沉月弄影,勘破世態慨而慷。」詩人運用象徵手法,以「鶩舉霞沉」描繪日暮時分的壯麗景象,暗喻人生的起落浮沉;「月弄影」則象徵着在世事變幻中保持獨立、超脫的精神風貌。此句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與理性審視,以及在歷經世事之後,能夠以豁達之態,慨然面對、坦然處之的胸襟與氣度。這種「勘破世態」的智慧,使得詩人能在紛擾塵世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從容。

末尾,「笑煞名利場上客,榮辱俱忘任疏狂。人間縱有傷心處,目送飛鴻且舉觴。」詩人對名利場上的追逐者報以冷笑,展現出對世俗功名利祿的超脫與淡然,暗示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堅守。而「榮辱俱忘任疏狂」更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在面對世態炎涼、人生坎坷時,選擇忘卻榮辱,以疏狂之態灑脫應對的人生態度。最後,詩人以「人間縱有傷心處,目送飛鴻且舉觴」作結,儘管深知人間悲歡離合難以避免,但詩人選擇以豁達樂觀的心態,目送飛鴻遠去,舉杯邀明月,寄寓了其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及在困厄中不失詩意的生活態度。

詩人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刻的人生體驗,引領讀者在品味詩歌韻律之美、意境之深的同時,深入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展現出一種超脫世俗、洞見世事、笑對人生的豁達人生觀,令人深思,耐人尋味。

《詠花遣興》

籬邊野薔薇,繽紛齊綻放。

勸君勿探擷,人間留芬芳。

物我本共生,相容互依傍。

徜徉在雨巷,駐足漫觀賞。

雖無觴詠樂,微醺潤五臟。

扶欄騁目眺,暮色已蒼茫。

官爵非所求,素心遠惆悵。

澹泊度日月,寧靜閱滄桑。

百年只一瞬,無愧俯與仰。

《詠花遣興》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心世界。這首詩不僅是對花的讚美,更是對生活態度的獨特詮釋。詩人以花為引,寓哲理於詠嘆之中,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情凝眸,對人生價值的深邃洞見,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執着堅守。全詩語言優美,意象生動,意境深遠,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思想啟迪。

詩的開篇兩句,作者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春日花景圖。野薔薇於籬笆旁自由生長,花朵繁盛,色彩斑斕,生機盎然。此景既是對自然生命力的讚美,亦是詩人內心歡愉情緒的外化,瞬間將讀者引入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

接着,詩人以「勸君勿探擷,人間留芬芳」的詩句,將讀者由對花的欣賞轉為對花的呵護,詩人呼籲人們尊重生命,珍惜自然之美,讓花朵在原地盡情綻放,將芬芳留存人間。這一轉折,既體現了詩人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也寓含了對生態倫理的深刻認知,即人與自然應和諧共處,而非肆意掠奪。

「物我本共生,相容互依傍」,詩人進一步升華主題,揭示出「物我合一」的哲學觀。人與萬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關係。詩人置身於雨巷,駐足賞花,雖無酒宴之樂,卻能從微醺中感受到自然的滋養,滋潤五臟,陶冶性情。這種物我交融的狀態,既是詩人對自我心境的細膩刻畫,也是對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理想追求。

緊隨其後的是詩人由眼前花景轉向對人生的深度反思。面對暮色蒼茫,詩人對功名利祿淡然處之,以素心坦蕩應對世事滄桑。他主張以澹泊之心度過歲月,以寧靜之心體味歷史變遷。最後,「百年只一瞬,無愧俯與仰」一句,詩人以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對時間的深刻洞察,表達了對短暫人生的珍視與無愧於心的人生追求,使人深思。

綜觀龐瑞垠先生收錄在《詩存》中的所有詩篇,既有對親人過往時光的深情回顧,也有對友人相處的推心置腹的情感表達;既有對大自然和偕共生的讚美,也有對人心不古維利是圖等人性之惡的鞭韃。詩人以澎湃的激情,對生態倫理、人生價值、社會現象進行了富有哲理的思考。詩句情感真摯,內涵意象多元,既有對生活的熱愛,又有對人生的洞見,展現出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高尚的精神境界。堪稱是一部集抒懷,思辯、啟迪於一爐的上乘佳作,值得我們反覆品味,深思其深遠內涵。[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