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東北地區,簡稱中國東北、東北、東北地區或東北三省,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也屬於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其與營州遼東關東關外滿洲等地名具有前後相繼的承接關係,只不過具體所指的地域範圍有一定差別。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狹義上指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省構成的區域,廣義上則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地區。土地面積為147萬平方公里,是占全國國土面積為15.3%,2011年GDP總量4.9萬億元,占中國全國的10.12%,人口1.21億,占中國全國總人口的9.18%。

目錄

東北釋義

名稱演變

春秋時期燕國在東北建有遼東郡、遼西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燕國故土建立遼東郡,大體範圍即今天遼寧省和吉林東南部,秦代長城東起點即為遼東。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修建山海關,從此東北方向領土即以關東、關外來指代。

東北一詞源於近代。辛亥革命後,特別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中華民國開始用東北來取代清朝發祥地的原有名稱「滿洲」。在中國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遼寧吉林黑龍江這三個省份。後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五盟市)也屬於東北地區。

從歷史學角度看,東北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東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前大清朝在東北方向上的全部領土。大致上西迄貝加爾湖葉尼賽河勒拿河一線,南至山海關,東臨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個亞洲東北部海岸線,包括楚克奇半島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遼東是東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來指代廣闊的東北地區。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說東北四省區(包括內蒙古東部)。

東北淵源

相傳遠古時期,舜帝曾經冊封天下十二座名山,醫巫閭山就是其中地理位置最北端的一座。歷史上,醫巫閭山以北都叫做東北。但這只是模糊的地理方向上的概念,和今天意義上的東北還相差很遠。《尚書·禹貢》,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後舜帝又析為「十二州」已把東北南部的遼寧省境分別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營州的轄境之內。肅慎故國是東北地區的最早起源,肅慎為商周時北方部族,在《國語》、《左傳》、《山海經》、《史記》、《大戴禮記》等書中多有記載,稱其為東北夷、東夷。《左傳 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詹桓伯辭於晉曰:「及武王克商,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淮南子·原道訓》又記載說舜時曾「納肅慎」,《國語·魯語》說周武王克商時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尚書·周書序》說周成王伐東夷,「肅慎來賀」。可知從虞、夏、商、周以來,肅慎一直與中原保持密切的關係。自周秦以後,靺鞨、勿吉、挹婁、女真各族均為為肅慎後裔,而其活動地區則遠在遼水、松花江、牡丹江、黑龍江流域,最遠至遠東濱海地帶。

遼代統一北方,人們的地理概念有了新的變化,就是將東北方向看作是一個大區域。這從遼代的軍政建製得到了充分地反應。據《遼史·兵衛志》載,分「東北路招討司、東北路統軍司、東北路女直兵馬司」,各統所轄諸民族軍政。其《百官志》又有「長春路諸司,控制東北諸國」的說法。顯然,在遼代已把地理方位——東北,引用為建制名稱,並得到了廣泛地應用。金代繼承了遼代的習慣用法,仍以東北路設官職和機構。實際上,遼金兩代已把相當現今東北地區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故其軍政機構皆以東北名之。比起建制雖屬完備而名稱各異的唐代,的確是一個進步。這它表明,遼金人已把同處一個地理方位的東北向之地視為一個整體,第一次把表示地理方位東北引為機構建制名稱。這不僅僅是個名稱的變化,還反映了人們的地理觀念的飛躍。

內蒙古東四盟市

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一說三盟市,不含赤峰;一說五盟市,四盟市加上錫林郭勒盟)

內蒙古東四盟市屬東北地區有一定的歷史原因,遠在民國時期由於人口的遷徙,東三省有很多人口到內蒙古謀生和定居,於是這個地區的民俗、方言、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內蒙古「東北」的民俗逐步形成。民國時內蒙古東部的三盟市屬於東北三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些省、城市在民國時和東三省統稱東北。新中國成立前,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民國時期的各個省、城市均劃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地級單位,歷史的滄桑抹不去內蒙古東五盟市人心中的東北!內蒙古東部的五個盟市無論是語言(方言)、文化、習俗都與東三省的一致,即有蒙古風情又有東北民俗!這形成了特殊的東蒙東北地區民俗文化。內蒙古東部人對外地人稱自己是東北人也是很有道理的。

東北歷史

遠古時期

東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後,中華種族肅慎族系創造東北早期文明——新開流文化。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的堯舜時代,全國劃分為九個州,當時東北地區為幽州境內,夏商周時期,勞動、生息在東北地區的有肅慎、東胡、華夏等民族。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遼寧燕國的遼東郡和遼西郡。

周朝時期

東北華夏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在中國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諸侯以屏藩王畿,賜周召公姬奭以東北之地,是為燕國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紀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燕國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封國。關於它的始封,《史記》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確的記載,稱:「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史記》卷4《周本紀》也說武王伐紂之後,「封召公奭於燕」。召公名奭,姬姓,是與周室同姓的貴族,因食邑於召,稱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開國奠業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時候,向東襲破東胡修築長城,向南討伐齊國燕國達到極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滅韓、魏、楚後,再遣王賁攻燕遼東,燕軍戰敗,燕王喜被俘,燕國滅亡。秦軍回師攻代,代王嘉被俘。燕遼東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別設為遼東郡和代郡。

前226年,秦將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秦將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遼金元時期

遼金元時期,先後有居住在遼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遼王朝(907年~1125年);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1115年~1234年)。這對於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對於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領耶律阿保機把兩大部落統一起來,自立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阿保機逝世後,其子耶律德光繼位,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遼王朝鼎盛時的疆域,東至當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帶,與北宋對峙。

公元1113年,肅慎族系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舉兵奪取松花江流域,南下占領遼東半島。1115年稱帝,國號金,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以南)。建國後繼續征戰,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大金最盛時超過極盛時期的遼國,囊有遼吉黑三省和蒙古草原,大金騎兵向亞洲東北部海岸線縱橫馳騁幾擁有肅慎族系全部故地,西以河套、陝西橫山、甘肅東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嶺淮河與南宋對峙。

1287年,元朝設立遼陽行省,統轄東北全境。

明代對東北的管轄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市)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滅元。在遼東都司,農業、手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現在的遼陽地區,在當時是「歲有羨餘,數千里阡陌相連,屯堡相望的富饒地方。當時,遼東都司的冶鐵、製鹽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遼東的三萬衛與四川的龍州、順天的遵化,是當時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滅亡。明太祖 為了消滅盤踞東北,負隅頑抗的故元殘餘勢力,一方面派黃儔等人前往遼東,「詔諭遼陽諸處官民帥眾歸附」;另一方面派兵從山東渡海,向遼東進軍,迫使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投降。於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遼東設置定遼衛都衛,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遼衛都衛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遼東二十五衛,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朱元璋為了向北推進,在「慎固邊防,翼衛王室」的思想指導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在北方和東北,如封燕王於北平、封韓王於開原、封寧王於大寧(今赤峰寧城)、封遼王於廣寧,其目的是「據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內」。當時故元太尉納哈出占據金山(即吉林省農安縣)一帶,與遼東高家奴、哈喇張、也速之等故元殘餘勢力,「彼此相依,互為聲援」,企圖繼續頑抗。明朝要統一東北,就必須消滅東北境內的「故元遺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馮勝傅友德率領明軍進攻金山,納哈出兵敗投降,其他「故元遺兵」也紛紛歸降,蒙元在東北地區的殘餘勢力被肅清。

建州女真

「衛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設置的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它和內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軍事職能外,還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務,所謂「撫綏屬部」,「看守地方」。「衛所」官員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採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職,給與印信,俾仍舊俗,各統其屬」的政策。他們的官職是世襲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都必須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晉升官爵、更換敕書(委任狀)、增加賞賜等,則要呈報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動,否則要受到處罰。明朝授給奴兒干都司屬下衛所的官印,不斷有所發現,如有《毛憐衛指揮使司之印》、《木答里山衛指揮使司印》、《禾屯吉衛指揮使司印》、《囊哈兒衛指揮使司印》、《塔山左衛之印》,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置地方行政機構,進行管理最好的歷史物證。

由於女真和明朝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密切,來往更為頻繁。因此,東北地區的水陸交通也隨之發展起來了。明朝在蒙元設置驛站的基礎上,大力擴建和新建驛站,延長或新辟驛站的線路,據《遼東志》記載,當時從遼東通往東北各地區共有六條交通幹線,開原城是六條幹線的起點。東到朝鮮,西達蒙古,東北抵達特林地區的滿涇;西北通往滿洲里以北,形成四通八達的驛站交通網。特別是對黑龍江、松花江一帶,明廷為了保證遼東同奴兒干地區的交通運輸,永樂十年(1412年)自松花江到黑龍江下游,就設了滿涇等四十五站。永樂十八年(1420年)又在吉林的松花江畔建立了造船廠,擔負「造船運糧」和運送軍隊的任務。正因為明朝積極發展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增設驛站,建立船廠,更加強了女真和遼東及中原地區的聯繫。然而明朝中期以後國力衰退,無力再維持對北方邊疆的統治,1435年(明宣德十年),奴兒干都司被撤銷,但下屬的衛所則繼續存在。隨着韃靼和女真的興起,明朝在東北地區的有效控制區退縮到遼東地區。

清朝對東北的統治[1]

16世紀末,女真再次勃興強大。1616年建州女真領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大汗,重建大金國,史稱「後金」。在和明朝的戰爭中奪取了遼寧,遷都瀋陽。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號為「滿洲」。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軍大舉入關,統一全國。滿族[2]取得政權以後,以東北為「龍興之地」,定盛京為「陪都」,對東北實行「特別之制」的治理辦法。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燒毀村莊,殺掠人口,無惡不作。搶奪糧食和貂皮。之後清軍與俄羅斯多次爆發衝突或戰爭,直到1685年雅克薩之戰後,在康熙帝的授意下清軍乘勝求和簽約。於 1689年簽定《中俄尼布楚條約》(尼布楚議界條約),在條約簽訂之前,清朝在東北地區疆域西括內外蒙古,盡有中、東西伯利亞,東臨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千島群島,北濱北冰洋,東北方向直到堪察加半島和白令海峽。1689年《尼布楚條約》後割讓給沙俄額爾古納河以西和外興安嶺以北,東北地區疆域退至外興安嶺、烏第河、貝加爾湖南岸一線以南地域。清末中國衰弱,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掠去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血洗江東六十四屯。東北版圖最後縮至今日模樣。沙俄在東北共攫取了十餘個江蘇省面積的領土!

隨着人口增加,土地開墾,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東北農業生產的基本輪廓大致形成。在農業發展的同時,商業、手工業隨之興起,出現了瀋陽遼陽錦州長春吉林寧安遼源哈爾濱等經濟中心。

清軍入關後,於清朝初年,在東北設置了盛京將軍、寧古塔(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三將軍的轄區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別於中原地區。多爾袞就在1644年下令嚴令禁止漢人進入所謂的「龍興之地」墾殖。這就是「禁關令」。雖然清朝於1692年開始向東北地區派遣八旗及漢軍移民,但清初滿洲人傾族入關後東北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統治者視東北為「祖宗肇跡興王之所」,藉口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與「禁關令」相關的詞彙除了「禁關令」外,還有兩個:「柳條邊」和「闖關東」。為了嚴格執行「禁關令」,從順治年間開始,清朝政府不惜代價於東北境內分段修築了一千多公里名為「柳條邊」的籬笆牆,也稱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至康熙中期完成。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為「老邊」;自開原東北至至今吉林市北的為「新邊」。邊牆以東的滿洲嚴禁越界墾殖,邊牆以西則作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貴族的駐牧地。清朝對東北的封禁造成了東北人口稀薄,最終為俄國對中國東北的蠶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晚清邊疆危機日甚,清朝被迫開放邊禁,採取「移民實邊」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陸續開放了吉林圍場、阿勒楚喀圍場、大凌河牧場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緒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墾,設立琿春招墾總局,此後又開放了黑龍江地區的土地開墾。並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改置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

行政區劃

遼寧省

瀋陽市: 瀋河區 和平區 大東區 皇姑區 鐵西區 蘇家屯區東陵區瀋北新區于洪區新民市遼中縣康平縣法庫縣

大連市: 西崗區 中山區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旅順口區 金州區 瓦房店市 普蘭店市 莊河市 長海縣

鞍山市: 鐵東區 鐵西區 立山區 千山區 海城市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 順城區 新撫區 東洲區 望花區 撫順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 清原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 平山區 溪湖區 明山區 南芬區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 振興區 元寶區 振安區 東港市 鳳城市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 太和區 古塔區 凌河區 凌海市 北鎮市 黑山縣 義縣

營口市: 站前區 西市區 鮁魚圈區 老邊區 蓋州市 大石橋市

阜新市: 海州區 新邱區 太平區 清河門區 細河區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彰武縣

遼陽市: 白塔區 文聖區 宏偉區 弓長嶺區 太子河區 燈塔市 遼陽縣

盤錦市: 興隆台區 雙台子區 大窪縣 盤山縣

鐵嶺市: 銀州區 清河區 調兵山市 開原市 鐵嶺縣 西豐縣 昌圖縣

朝陽市: 雙塔區 龍城區 北票市 凌源市 朝陽縣 建平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連山區 南票區 興城市 綏中縣 建昌縣

吉林省

長春市: 南關區 朝陽區 寬城區 二道區 綠園區 雙陽區 淨月新區 高新區 經開區 汽車區 南部新城 北部新城 西部新城 長東北先導區 德惠市 九台市 榆樹市 農安縣

吉林市: 船營區 昌邑區 龍潭區 豐滿區 蛟河市 樺甸市 舒蘭市 磐石市 永吉縣

四平市: 鐵西區 鐵東區 公主嶺市 雙遼市 梨樹縣 伊通滿族自治縣 遼河農墾管理區

遼源市: 龍山區 西安區 東豐縣 東遼縣

通化市: 東昌區 二道江區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通化縣 輝南縣 柳河縣

白山市: 渾江區 江源區 臨江市 撫松縣 靖宇縣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松原市: 寧江區 長嶺縣 乾安縣 扶餘縣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白城市: 洮北區 洮南市 大安市 鎮賚縣 通榆縣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延吉市 圖們市 敦化市 琿春市 龍井市 和龍市 汪清縣 安圖縣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松北區 道里區 南崗區 道外區 平房區 香坊區 呼蘭區 阿城區 雙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依蘭縣 方正縣 賓縣 巴彥縣 木蘭縣 通河縣 延壽縣

牡丹江市: 愛民區 東安區 陽明區 西安區 海林市 寧安市 穆稜市 東寧縣 林口縣

齊齊哈爾市: 龍沙區 建華區 鐵鋒區 昂昂溪區 富拉爾基區 碾子山區 梅里斯區 訥河市 龍江縣 依安縣 泰來縣 甘南縣 富裕縣 克山縣 克東縣 拜泉縣

大慶市: 薩爾圖區 龍鳳區 讓胡路區 大同區 肇州縣 肇源縣 林甸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雞西市: 雞冠區 恆山區 滴道區 梨樹區 城子河區 麻山區 虎林市 密山市 雞東縣

佳木斯市: 前進區 東風區 向陽區 郊 區 同江市 富錦市 樺南縣 樺川縣 湯原縣 撫遠市

鶴崗市: 興山區 向陽區 工農區 南山區 興安區 東山區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 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寶山區 集賢縣 友誼縣 寶清縣 饒河縣

伊春市: 伊春區 南岔 友好 西林區 翠巒區新青區 美溪區 金山屯 五營 烏馬河 湯旺河帶嶺區烏伊嶺紅星區上甘嶺 鐵力市 嘉蔭縣

七台河市: 桃山區 新興區 茄子河區 勃利縣

黑河市: 愛輝區 北安市 五大連池市 嫩江縣 遜克縣 孫吳縣

綏化市: 北林區 安達市 肇東市 海倫市 望奎縣 蘭西縣 青岡縣 慶安縣 明水縣 綏稜縣

大興安嶺地區: 呼瑪縣 塔河縣 漠河縣 加格達奇區 松嶺區 新林區 呼中區

綏芬河市(省轄縣級市)

內蒙古東部

呼倫貝爾市: 海拉爾區 滿洲里市扎蘭屯市 牙克石市 根河市 額爾古納市 阿榮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 鄂溫克自治旗 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 陳巴爾虎旗

興安盟: 烏蘭浩特市 阿爾山市 科右前旗 扎賚特旗科右中旗突泉縣

通遼市: 科爾沁區 開發區 霍林郭勒市科左中旗 科左後旗 開魯縣 庫倫旗 奈曼旗 扎魯特旗

赤峰市: 紅山區 元寶山區 松山區 阿魯科爾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克什克騰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敖漢旗 林西縣 寧城縣

錫林郭勒盟: 錫林浩特市 二連浩特市 阿巴嘎旗 蘇尼特左旗 蘇尼特右旗 東烏珠穆沁旗 西烏珠穆沁旗 太僕寺旗 鑲黃旗 正鑲白旗 正藍旗 多倫縣 烏拉蓋開發區

東北地區的身份證均以「2」開頭 遼寧:21

吉林:22

黑龍江:23

內蒙古(東4盟市)15

東北人民

東北人定義

東北人是指世居和定居在這片黑土地之上的一切人民,是出生和成長在東北大地上的中國人,是對東北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無比深厚的地域情結的關東兒女

東北認同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其他地理大區的情況不同,東北地區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內蒙古東五盟市的認同感,即首先認同「東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對省籍的認同。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與該地區的獨特歷史、風俗習慣及語言的統一,關內關外形成鮮明對比!發源於東北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滿族先祖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設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學率在中國屬於上等水平。其中以機械、冶金軍工產業的研究水平最為發達。東北區位於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北、西三面與朝鮮俄羅斯蒙古國為鄰;隔日本海黃海日本韓國相望;南瀕渤海華北區聯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東北區總面積為14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2008年人口1.217827億(含內蒙東部),占全國總人口的近10%;近代我國行政區劃變動最頻繁的是東北地區,但是,作為大地區概念的「東北」則相當穩固,由來已久。

東北名人譜

成吉思汗(1162-1227),廟號元太祖,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世界歷史上偉大和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

籍貫: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3](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9月30日明天啟七年八月十一日),

清太祖,後金天命大汗。

籍貫: 遼寧省撫順市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北洋軍奉系首領,號稱「東北王」。

籍貫:遼寧省海城市

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

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民族英雄。

籍貫:吉林懷德(公主嶺)

張學良(1901.6.3~2001.10.15)

愛國將領,東北軍首領

籍貫:遼寧省台安縣

郭維城(1912-1995、1、1) 原鐵道部部長、原鐵道兵副司令員,

全國第六、七屆政協常委。

顧秉林(1945-?)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

籍貫:吉林省德惠市

張寧(1975.5.19-?)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單金牌

籍貫:遼寧省錦州市

王剛(1948-?)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節目主持人和表演藝術家

籍貫:吉林省長春市


李幼斌(1958-?)

著名影視演員

籍貫:吉林省長春市

趙本山 (1958.10-?)

著名笑星,民間藝術家

籍貫: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

小瀋陽(1981.5.7-?)

趙本山徒弟,09年最具人氣二人轉演員

籍貫: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

袁家軍 (1962.9-?)

神舟飛船總指揮

籍貫:吉林省通化市

斯琴高娃(1950.1.19)

著名影視演員

籍貫:內蒙古赤峰市

白岩松(1968.8.20)

著名新聞頻道記者、主持人

出生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布仁巴雅爾

著名蒙語廣播電台主持人、歌手

出生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田金庫 東北吉林知名歌手 ,網絡歌手行列的佼佼者。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

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出生地: 哈爾濱市呼蘭區

李敖(1935年4月25日-?)

中國台灣作家。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王充閭(1935年2月5日—?)

著名散文家。出生地:遼寧省舟山縣

楊利偉 (1965年——)

籍貫: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狂狷(1970年4月18日—?)

當代荒誕文學代表作家。出生地:遼寧省阜新市

孫紅雷(1970.8.16-?)

著名影視演員。籍 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

黃宏(1960年5月25日-?)

著名喜劇小品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李冰冰(1973年2月27日-?)

中國著名演員。百花獎,華表獎,金馬獎影后。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孔令輝(1975年10月18日-)

乒乓球運動員,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男單「大滿貫」得主。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韓庚(1984年2月9日-)(赫哲族)

中國流行歌手和演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手。出生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大事年表

公元前4000年,肅慎族系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

舜帝(約公元前2277-公元前2178)時把中國分為十二州,閭山被封為東北幽州的鎮山即北鎮

兩周時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東北和中原開始交流

公元前300年,燕將秦開破東胡,開闢遼東

前226年,秦將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秦將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得名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遂亡。秦在東北地區設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公元前2世紀,扶餘國建立,都合龍城(扶餘王城,即長春)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建立政權

698年,大祚榮聯合靺鞨、高句麗人建立渤海國

926年,遼國吞併渤海國

907年~1125年,遼朝。東京道、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東北路統軍司、東北路女直兵馬司,長春路諸司控制東北諸國。

1115年~1234年,金朝。上京會寧府、東京遼陽府管轄東北地區

1287年,元朝設立遼陽行省,統轄東北全境

1371年,明朝在遼東設置遼東衛指揮使司(後更名為遼東都司),管轄東北地區南部

1388年,朱元璋準備在元雙城總管府地區立鐵嶺衛,後在朝鮮抗拒下放棄

1416年~1449年,李氏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中國領土完全喪失。

1583年,建州女真後裔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部眾三十人起兵,逐步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遼寧新賓縣)自立為汗,建元天命,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誓師伐明

1619年,明朝薩爾滸之戰慘敗,幾年間喪失遼東七十餘城

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

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改稱「盛京」

1626年,努爾哈赤逝世,第八子皇太極繼位。

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

1636年,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

1640年,明清松錦之戰爆發,1642年洪承疇在松山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崩潰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打敗大順農民軍。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清朝正式入主中原。

1644年清軍入關後為保護清朝皇室「龍興之地」,在遼寧和內蒙古修建柳條邊,禁止漢人進入東北。清朝對東北的封禁政策造成東北邊疆空虛,為後來沙俄入侵、大片領土喪失埋下禍根。

1685~1686年,雅克薩之戰,擊敗沙俄侵略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中國對外東北的主權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沙俄割占了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4],沙俄割占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黑龍江將軍特普欽上疏朝廷,呼籲開禁放墾,鼓勵移民,獲得採納。闖關東移民潮開始。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日本侵占遼東半島

1894年,日軍攻陷旅順後製造旅順大屠殺,短短4天就殺害了中國居民兩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1895年,三國干涉還遼

1898年,沙俄強租旅大,為期25年

1900年,沙俄血洗海蘭泡,被屠殺的中國人達五六千人;同時製造江東六十四屯慘案,被槍殺、燒殺、淹斃的中國居民達2000多人。從此沙俄永久霸占中國領土江東六十四屯

1900年,沙俄出兵侵占東北

1904年~1905年,日俄戰爭,戰後日俄共同瓜分東北

1906年,日本成立「滿鐵」


1909年,《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明確中國對間島(吉林延邊)主權,中韓以圖們江為界

1911年,中俄《滿洲里界約》,沙俄割占中國1400平方公里領土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東北易幟,張學良歸順中華民國政府。

1929年,中東路事件,蘇聯占領黑瞎子島。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東北。

1932年,日本扶持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改長春為「新京」。

1934年,溥儀即位偽滿洲國皇帝。

1945年,蘇軍進入東北殲滅關東軍日本戰敗,偽滿州國崩潰,東北光復。

1946年,四平保衛戰。

1948年,東北野戰軍圍困國民黨據守的長春五個月,長春成為「白骨之城」,史稱「困長春」。

1948年,遼瀋戰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5年,蘇聯將旅順海軍基地歸還中國

1964年,《中朝邊界條約》,長白山主峰及天池一半被劃歸朝鮮

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

1969年, 8月1日,原內蒙古自治區呼侖貝爾盟(現呼倫貝爾市)大部分地歸黑龍江省管轄,一部分(原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大部分)劃歸吉林省管轄。。1969年7月,哲里木盟(通遼市)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昭烏達盟(赤峰市)劃歸遼寧省,1979年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1年,《中蘇國界東段協定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俄平分黑瞎子島

地理情況

氣候特點

東北地域廣闊,氣候類型多樣。冬季長達半年以上,雨量集中於夏季。森林的覆蓋率大,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貯雪有助於發展農業及林業。

自然資源

煤礦、石油、金剛石、金礦、森林資源、草原資源、淡水及海水魚類。

2009年5月在遼寧本溪發現特大型鐵礦,使遼寧省躍居成為全國鐵礦第一大省。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三部分)、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東北擁有宜墾荒地約1億畝,潛力之大國內少有。廣大的山區,蘊育着豐富的森林,總蓄積量約占全國的1/3,目前仍是全國最主要的採伐基地,1995年木材產量占全國38.4%。 受緯度、海陸位置、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區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自南而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熱量顯著不同,大於等於10℃的積溫,南部可達3600℃,北部則僅有1000℃。冬小麥、棉花、暖溫帶水果在遼南各地可正常生長;中部可以生長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穀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亞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則以春小麥、馬鈴薯、大豆為主。

自東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氣候上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乾旱區,農業上從農林區、農耕區、半農半牧區過渡到純牧區。水熱條件的縱橫交叉,形成東北區農業體系和農業地域分異的基本格局,是綜合性大農業基地的自然基礎。 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這些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占全國的1/4,目前仍是全國最大的探明礦區之一。松遼平原地下埋藏着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占全國50%左右。大慶油田是目前中國的最大油田,遼河油田為中國第四大油田,此外還有吉林油田是東北區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的重要基礎。

東北區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約723億噸,煤種雖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勻,60%在內蒙古東部,27%在黑龍江,13%在遼吉兩省,產銷地結合不理想。東北油頁岩儲量占全國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開發潛力。南部沿海的海鹽,東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極其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和水泥工業條件有利。東北區的資源對建立冶金、燃料動力、化學、建材等基礎工業有比較充分的保證。 東北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徑流總量約為1500億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東部多於西部,北部多於南部,需進行區域性調水,才能根本保證本區發展的需要。本區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約有1200萬千瓦,充分利用後不僅可以節約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對東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將起重大作用。 東北區南部瀕臨黃海與渤海,沿海漁場面積為5.6萬平方海里。另外,還有水庫、湖泊淡水面積1358萬畝,為發展海運和水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之,東北區除礦產與工業外,其土地、熱量、水分、海洋、植物資源等條件,對建成為全國性的大型農業(糧豆、甜菜等)基地、林業基地、牧業基地以及漁業基地、特產基地提供了可能。

東北人口

【東北全境人口】2008年,1.217827億(含內蒙東部),1.326556億(含內蒙全區)

遼 寧:4315萬

吉 林:2734.21萬

黑龍江:3824萬

東三省:1.087321億

內蒙古東部:1305.06萬

內蒙古全區:2392.35萬

赤 峰 市:460萬

通 遼 市:309.46萬

興 安 盟:165萬

呼倫貝爾市:270萬

錫林郭勒盟:100.6萬

耕地面積

【東北全境土地面積】:199.14萬平方公里(含內蒙全區),147.3935萬平方公里(含內蒙東部)

【東北全境耕地面積】:4.346295億畝(含內蒙全區),3.9176億畝(含內蒙東部)

【東北全境草原面積】:14.302845億畝(含內蒙全區),6.875585億畝(含內蒙東部)

遼寧:陸地總面積14.8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9.29萬公頃(約合6139.35萬畝),草原面積35.01萬公頃(約合525.15萬畝)。

吉林:土地總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全省耕地面積553.78萬公頃(約合8306.7萬畝),草原面積584.22萬公頃(約合8763.3萬畝)。

黑龍江: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全省耕地面積ll98.95萬公頃(約合1.798425億畝),草原面積216.23萬公頃(約合3240萬畝)。

東三省:土地總面積,耕地總面積3.24303億畝,草原總面積1.252845億畝。

內蒙古: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5.51萬公頃(約合1.103265億畝),草原面積8700萬公頃(約合13.05億畝),居全國之首。其中內蒙古東部土地面積66.5535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45.7萬畝,草原面積5.62274億畝。

赤峰市:9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60萬畝,草原面積8900萬畝

通遼市:59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3.78萬公頃(約合1556.7萬畝),草原面積327.4萬畝

興安盟:6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0萬畝,草原面積5100萬畝

呼倫貝爾市:25.3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91萬畝,草原面積1.49億畝

錫林郭勒盟:20.3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8萬畝,草原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約合2.7億畝)

主要城市

瀋陽瀋陽市是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十大城市之一。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商貿和物流中心,全國最重要的工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瀋陽現轄十區一市三縣,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總人口1100萬,戶籍人口780萬,市區人口610萬人。瀋陽是我國重工業基地瀋陽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清王朝在這裡發祥,兩代開國君主的陵寢——福陵和昭陵即建於此;瀋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中國現存第二大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瀋陽擁有東北最大、中國第4大鐵路 [5]車站-----瀋陽北站;擁有東北最大的航空樞紐-----桃仙國際機場。現在的瀋陽已經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發達的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城市名片:重工業基地 奧體中心一宮兩陵瀋陽地鐵 渾河夜航鐵西新區 西塔韓國周 瀋陽和東北CBD 瀋陽金融中心(北站地區) 東軟集團 瀋陽遠大集團 雪花啤酒 世博園 寶馬轎車 中華轎車 瀋陽機床 金廊 2013全運會 北站CBD(東北最大)

盛京 歷史文化名城 2006年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 長白島五里河CBD 棋盤山

長春:長春市是吉林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中國建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第九大城市,地處東北平原中央,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南北距離217.5千米,東西長227千米,總面積20604平方千米,市區面積4906平方千米。截至2008年5月,總人口487.6萬(四環路以內),長春地區總人口868.72萬,其中外來和流動人口超過200萬。長春是一座開放的國際都市,市區內居住着大約30萬的國際友人。長春還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獲得綠化最高榮譽——國家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

城市名片:長春賦 汽車城 電影城 森林城 科教文化城 雕塑城 長春綠色食品城 北國春城 第一汽車 吉林大學 偽滿皇宮 淨月潭 南湖公園 大成玉米 皓月牛肉 長春國際金融中心 東北最大的中央商務區(西安大路)南部新城

哈爾濱: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國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轄8區10縣(市)。截至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戶籍總人口1063.5971萬人。哈爾濱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哈爾濱(拼音:hā ěr bīn,英語:Harbin,俄語:Харби?н,日語:ハルビン)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西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有「文化之都」、「音樂之都」的美譽,還有「冰城夏都」、「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世界四大之一,享譽世界。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大城市,為解放東北乃至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2月27日,被毛主席公開稱讚為"共和國長子"。

1994年,哈爾濱市被確定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0年,哈爾濱市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三網融合試點城市」。

2010年6月22日,哈爾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認定為「音樂之都」,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城市名片:冰城 音樂之都 東方小巴黎 東方莫斯科太陽島風景名勝區 中央大街步行街 果戈里大街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華巴洛克 俄羅斯風情小鎮 哈爾濱防洪勝利紀念塔 龍塔 聖·索菲亞教堂 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 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 哈爾濱啤酒 哈爾濱國際啤酒節

大連:大連是遼寧省第二大城市,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1984年至1985年,我國政府先後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全市轄10個區市縣和5個對外開放先導區,總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613萬人。 大連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10℃。大連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化城市,2001年6月5日聯合國授予大連為中國唯一、亞洲第二個"世界環境500佳"城市。1999年在大連建市百年之際,江澤民同志為大連題詞:"百年風雨洗禮,北方明珠生輝",國家旅遊局局長何光暐為大連旅遊城市題詞。城市名片;旅遊之城,時尚大連。

鞍山:中國鋼都 遼寧省第3大城市,城區面積797平方公里,總面積9252平方公里。下轄地區:海城市、台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總人口約365萬。千山有東北第一山之稱。海城市有全國百強縣之稱,下轄的西柳鎮有關東第一鎮之稱。千山,玉佛院,湯崗子溫泉城,藥山風景區,白雲山,鞍鋼都是來鞍旅遊的好去處。牛莊餡餅久負盛名,岫巖玉雕甲天下,南果梨也是鞍山美味水果之一。

城市名片:共和國鋼都,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

大慶:大慶,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是一座以石油、石化和高科技產業著稱的新興城市,是祖國北方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譽為「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 大慶中國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創新弘揚 。大慶,是一座生態園林型城市,湖在城中、城在綠中。市區繁華、街道寬闊、建築別致、廣場宏大、環境雅致。晝,天藍水清草綠;夜,星明燈亮風清。夏至花開如帶,冬來雪韻豐盈,盡顯歐陸風情。

城市名片: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

東北經濟

東北工業

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在三十年代開始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以瀋陽附近為核心地帶的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係,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 東北一度占有中國90%重工業基地。

東北農業

東北的經濟作物為春麥、大豆、馬鈴薯、玉米、甜菜、高粱,其農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區域差異,北部盛產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則盛產高粱、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則盛產溫帶水果、玉米、棉花等,「寒暖農分異,乾濕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即說明了當地的農作物分布現象。大連地區盛產蘋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區盛產海參、鮑魚、牡蠣、對蝦及各種魚類。東北擁有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的吉林黃金玉米帶,玉米產量巨大。大豆,水稻,高粱,玉米不是在數量上居首,就是在產量上全國第一!

其他資料

振興東北戰略形成過程

· 黨的十六大提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資源開採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

· 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先後赴東北三省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進行調研

· 2003年3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的思路

· 2003年9月10日 ,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同意《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 2003年9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 2003年10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 2003年12月 ,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成立

· 2004年3月 ,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重大意義

(一)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 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一五」時期的156個重點項目中58項在東北。

· 在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為建設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推動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作出了歷史性重大貢獻。

· 積聚了全國很大一部分工業資產存量和大中型骨幹企業,擁有眾多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戰略產業和骨幹企業,是我國重化工業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二)東北地區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第一,人口和經濟總量均占有較大比重。人口占全國的8.3% 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1.33%

·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的位次較為重要。

2002年東北三省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的位次:遼寧第7位 黑龍江第13位 吉林第18位

· 第三,擁有巨大的存量資產。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187戶占全國的10.2%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13241億元占全國的14.9%

(三)擁有一批優勢產業和舉足輕重的骨幹企業

· 1、裝備製造業 東北三省電站成套設備占全國的1/3

· 2、石油化工業 東北三省原油加工量占全國的2/7 東北三省乙烯產量占全國的1/4

· 3、冶金工業 鋼產量占全國的1/8

· 4、船舶製造業 造船產量占全國的1/3

· 5、汽車製造業 汽車產量占全國的1/4

· 6、高新技術產業

· 7、農產品加工業

(四)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原油產量占全國的2/5 木材提供量占全國的1/2 商品糧占全國的1/3

(五)擁有明顯的科教優勢和眾多的技術人才

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國11.3% 本科院校78所占全國12.4% 專業技術人才210萬人占全國

東北文化[6]

東北地區屬於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圈,還融合了滿洲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克錫伯俄羅斯等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日本俄國朝鮮的國家的風俗文化和語言。東北方言在一些詞彙上受滿洲日本朝鮮俄羅斯文化的影響,如「噶斯」(日語ガス音譯,即煤氣)、咧巴(俄語Хлеб音譯,即麵包)、笆籬子(俄語Пале的音譯,原為柵欄,轉意為監獄),飲食方面如對俄式食物朝鮮族食物和俄式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來文化的影響。

發源於東北農村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東北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是代表東北地區的一首民歌。

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遼寧的「東北二人轉」等22個項目入選。瀋陽入選的有東北大鼓、譚振山民間故事以及瀋陽評劇。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新民市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105 Ⅲ—2 秧歌 (撫順地秧歌) 遼寧撫順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72 Ⅳ—28 京劇 遼寧省

195 Ⅳ—51 評劇 遼寧省瀋陽市

235 Ⅳ—91 皮影戲 遼寧省瓦房店市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遼寧省錦州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瀋陽市 黑龍江省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全省各地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 科爾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崑 黑龍江省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鞦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315 Ⅶ—16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遼寧省錦州市

328 Ⅶ—29 岫巖玉雕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

433 Ⅷ—83 樺樹皮製作技藝 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 黑龍江

435 Ⅷ—85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黑龍江

461 Ⅸ—13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 黑龍江



東北方言

分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方官話三個

東北官話:吉遼片:蛟寧小片、通溪小片、延吉小片。 2長哈小片:肇阜小片、哈小片、長小片、錦小片。 3黑松小片:嫩克小片、佳富小片、站話小片。

膠遼官話:蓋桓片、登連片、虎林方言、二屯方言。

北方官話:太平屯方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