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与鸟为邻(龚保彦)

与鸟为邻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与鸟为邻》中国当代作家龚保彦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与鸟为邻

我办公室的窗外是一片生长得十分茂盛的竹林。天天都有成群的鸟儿在那里梳翅跳掷、嬉戏鸣叫。每每被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忙碌得身心疲惫、头昏脑胀的时候,我就站起身来临窗而立,目光透过窗玻璃,看看那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生灵们在竹枝竹叶间跳动的样子,听听它们快乐的鸣叫声,陡然间就觉得疲惫顿消,精神大振。我非常喜欢我的这些邻居们,并且觉得今生今世能与鸟为邻是幸福的、快乐的。

说起来,我与鸟为邻的历史已为时不短了。十七八岁以前在乡下老家的时候,我家是一个独门独院。房前屋后长满了松树、柏树、冬青树、桃树、苹果树和竹子。五间小小的土坯瓦房一年四季真可谓绿围翠绕,芳韵脉脉,环境优雅,景色清幽。为各种鸟儿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所。白头翁、喜鹊、斑鸠、八哥、燕子、麻雀等鸟儿成天在那里飞来飞去,呼朋引类鸣叫不止。给寂静的院院落落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到了秋天,当母亲把她跟父亲从田地里收回的包谷、小豆、稻谷、绿豆等摊放在门前院坝里晾晒的时候,日日都会引来一大群鸟儿争食。有一次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偷偷用弹弓打伤了三只白头翁,母亲回来后看了翅膀上鲜血直流的三只鸟儿,伤心地流下了眼。在母亲的帮助下,我为那三只白头翁养好了伤,并把它们放回大自然中去。可一连好多日子,那三只白头翁都不愿离开我家,老在房顶上“咝咝”鸣叫,那叫声细微而又婉约,宛如一个老朋友在与我说话,娓娓道来,煞是好听,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在渭北高原的一个只有几户十户人家的偏僻而又落后的农村小镇上。初到那里,举目无亲,人地生疏,成天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找不着,日子过得寂寞而又孤独,无滋无味。所幸的是我宿舍的外面有一大片白杨林,春夏之时,杨叶“沙沙”,百鸟喧鸣,只要一打开窗户就能听到各种鸟儿的叫声。那叫声既像优美的音乐,又像春日的和风细雨,终日缭绕在我那间不大的房子里。闲来无事时,我要么走进白杨林欣赏各种鸟儿,要么打开窗户静静地坐那细听鸟儿的叫声。那百态千姿的鸟儿和各富韵致的鸟鸣,驱散了我难捱的孤独寂寞的时光,给我的单身生活平添了许多无以言喻的乐趣。

可是,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热的兴起,许多地方和人片面地以毁林砍树为方式追求经济的“增长”。所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森林面积都急剧锐减,树木日渐稀少,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暖、干旱少雨等一系列严重恶果,还使大批大批和我们亲善友好地相处的鸟儿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纷纷远离我们人类而去。我们的周围,要么寂无声息,要么充满机器、汽车、人群喧哗等众多毫无美感且单调刺耳的噪音。生活过得既呆板又缺乏浪漫色彩。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现象啊!人们思念鸟鸣、渴望见到鸟儿,不能如愿。只能从“山气日佳夕,飞鸟相与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众多古老的诗歌中打捞鸟的影子和倾听鸟的叫声。与鸟为邻几乎成了一种奢望和梦想。

今天,我十分庆幸我的办工室外还有这么一片尚未被我们贪婪的人类加之斧钺的青青的竹林,更庆幸有这么多鸟儿来与我为邻。它不仅让我寻找回了我童年时与鸟儿们建立起来的那种纯洁无瑕的友谊,还回忆起了我在渭北高原工作时的那些与鸟为邻的快乐时光。也因与鸟为邻,使我感觉到我们这本来一个个平常且又枯燥的日子充满诗意、充满美的翩想…… [1]

作者简介

龚保彦,男,作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