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与韩子苍六首

与韩子苍六首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作品名称: 与韩子苍六首

创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释德洪

与韩子苍六首是北宋僧人、诗人释德洪的一篇作品。

释德洪(1071——1128),一名惠洪,号觉范, 筠州新昌(今江西 宜丰)人。俗姓喻。德洪诗,以明 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目录

正文

与韩子苍六首·其一

虽赴来机少异之,箭锋相直出思惟。

讷庵言下瞠双目,孔子原来是仲尼。

与韩子苍六首·其二

从来未悟不曾迷,一见庵僧更不疑。

脱体现前无亸避,鼻头向下少人知。

与韩子苍六首·其三

盘珠走处无留影,百计推寻摸意根。

酬汝欲心颠倒见,哆啝元不是无言。

与韩子苍六首·其四

但识纲宗无实法,为君拈却眼中尘。

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与韩子苍六首·其五

收得讷庵末后句,罗敷种性觉风流。

海坛马子似驴大,失晓山童不裹头。

与韩子苍六首·其六

百年应尽便应尽,坐脱立亡夸小儿。

酪出乳中无别法,死时何苦欲先知。[1]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2]

著作

著有《上元宿百丈》 《庐山杂兴·野径无人花竞芳》 《秋千·画架双裁翠络偏》 《老春·嫩寒清晓欲留春》 《次韵通明叟晚春》 《崇胜寺后竹千馀竿独一根秀出呼为竹尊者》 《海棠·酒入香腮笑未知》 《春日作·山前山后花半红》 《过永宁寺·已背荒南》。[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