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 ,为东汉至宋(1世纪—12世纪)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之一,朝廷先后在此设立贡窑置官监窑,大量烧制秘色瓷

目录

简介

上林湖越窑遗址的唐代地层,出土的产品质量较高,少数盏、盘类器物内腹,都刻有四叶对称的荷叶纹;而五代地层,少量器物胎釉质量极佳,胎质极细腻,釉色天青,釉面莹润,属于秘色瓷类型 。林湖越窑遗址的发掘为越窑青瓷唐宋时的分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揭示了唐宋时期越窑的窑场布局、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窑业生产与管理等重要信息,为研究唐宋时期越窑的制瓷工艺、窑场格局提供了大量详实材料。[1]

历史沿革

  • 东汉(1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始烧 。
  • 魏晋南北朝(2世纪—5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兴起 。
  • 唐宋时期(7世纪—12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达到鼎盛 ,越窑青瓷从上林湖起航,经东横河入姚江,通过明州港,运送到海外,北达高丽(朝鲜),东至日本,南经广州,一条路线向东南,通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诸国;另一条路线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达泰国、缅甸,经孟加拉湾,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 。
  • 唐代晚期(9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后司岙窑址始烧 。
  • 五代期间(10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向中原王朝进贡的越窑青瓷精品超过14万件 。
  • 五代期间(10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后司岙窑址停烧 。
  • 北宋后期(11世纪),上林湖越窑遗址开始衰落 。
  • 南宋初期(12世纪),由于南宋朝廷征烧祭器等,上林湖越窑遗址重现短暂繁荣,但由于南宋朝廷在临安设立官窑,加之其他因素,林湖越窑遗址最终逐渐停烧 。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考古工作者到上林湖越窑遗址进行考古调查,确认上林湖越窑遗址是越窑的中心产地 。
  • 1980年,慈溪文物部门组织文物普查小组,对上林湖越窑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东汉三国、南朝至北宋时期(1世纪—12世纪)青瓷窑址97处 。
  • 1990年,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内的低岭头窑址进行试掘 。
  • 1993年—199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内的荷花芯窑址进行连续性考古发掘 ,揭露窑炉2条 。
  • 1998年—199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内的古银淀湖寺龙口窑址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总面积为1045平方米 [7] 。
  • 199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内的白洋湖石马弄窑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
  • 2014年9月—2015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越窑遗址的窑荷花芯窑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发现了多处制瓷作坊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唐、五代、北宋时期青瓷标本 。
  • 2015年10月—201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后司岙窑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研究价值

林湖越窑遗址的发掘为越窑青瓷唐宋时的分期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揭露了大量的作坊遗迹,揭示了唐宋时期(7世纪—12世纪)越窑的窑场布局、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窑业生产与管理等重要信息,为研究唐宋时期(7世纪—12世纪)越窑的制瓷工艺、窑场格局提供了大量详实的野外材料;上林湖越窑遗址寺龙口窑址的考古发掘,对鉴别、研究越窑南宋早期(12世纪)烧造的宫廷用瓷或贡瓷有重要意义,也揭露了完整的南宋时期越窑窑炉,系统地展示了越窑南宋初期(12世纪)的生产面貌,为开展越窑考古的地层编年和考古分期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研究价值。

遗址分布

综述 上林湖越窑遗址分布区以上林湖水库为中心,有青瓷窑址近120处,分布区域为12.9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木勺湾、黄鳝山、荷花芯、狗颈山、后施岙、吴家溪、黄婆岙等处,东汉、三国时期(1世纪—3世纪)的窑址11处,南朝(5世纪)1处,唐代(7世纪)31处,唐—五代(7世纪—10世纪)11处,唐—北宋(7世纪—12世纪)17处,五代(10世纪)7处,五代—北宋(10世纪—12世纪)27处,北宋(960年—1127年)10处 。

后司岙窑址

后司岙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核心窑址之一,是烧制贡品秘色瓷的地方 ,位于上林湖越窑遗址中部的西岸边,编号为Y66 ,考古面积1200平方米,有厚5米多的晚唐、五代、北宋时期(9世纪—11世纪)丰富的地层堆积,是个完整的窑场,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作坊遗迹,呈“凹”字型分布,中间是烧瓷的龙窑,左侧是碎瓷废料堆积区,右边则是当时制瓷上釉的作坊 。

荷花芯窑址

荷花芯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重要窑址之一,依山而建,沿山麓而上,呈不完全规则的长方形,斜坡坡度13度,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由火膛、窑床、窑尾组成,长约41.8米,宽约2米—2.8米不等,上下高差约6.5米,右侧有7个缺口,是古代投送柴火的口子。头部稍低的部分是火膛 。

寺龙口窑址

寺龙口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重要窑址之一,沿岸分布,位于匡堰镇干炳村古银锭湖南侧钓杆山西坡,两侧废品堆积隆起,最厚处达10米以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 。

历史文化

秘色瓷

秘色瓷,指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是古代越州(上林湖越窑遗址一带)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也被广泛认为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从晚唐到北宋初年(9世纪—10世纪)的近两百年里,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专供皇家的珍宝。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其诗作《秘色越器》中描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在《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宋史》中都有关于秘色瓷器的记载。

开发建设

2015年9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启动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

2017年12月2日,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得国家文物局授牌,被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总面积约为1518.3平方米,分遗址展示区、考古预留区、管理服务片区、东横河展示片区、农业体验区和自然山林区六个功能片区;遗址展示区位于上林湖西南侧,包括荷花芯窑址、后司岙窑址和普济寺遗址等展示点;管理服务片区位于上林湖南侧,包括主入口、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上林湖越窑考古工作站、码头等,为遗址公园的运营和管理提供配套公共服务 。

保护措施

  • 1963年,上林湖越窑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1980年,慈溪文物部门成立上林湖越窑遗址文保所 。
  • 1988年1月13日,上林湖越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006年6月,寺龙口窑址和开刀山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址 。
  • 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址 。
  • 2016年11月,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
  • 2017年,慈溪市人民政府成立上林湖越窑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