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垟镇浙江省龙泉市辖镇,是浙江省龙泉市的西大门,毗邻福建省的浦城县、松溪县和浙江省的庆元县,总面积157.39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3033人(2017年),辖20个行政村。

2016年10月14日,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上垟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7年11月,上垟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

目录

概况

上垟镇是龙泉市的西大门,毗邻福建省的浦城县、松溪县和浙江省的庆元县,距市区37千米。面积157.39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3033人(2017年)。辖20个行政村:木岱口、源底、社口、木岱、昌岗、黄渡、岱源、五都垟 、五都楼、小黄南、花桥、共建、双际、丁源、生源、横店、际岭、中村、上源、汤源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木岱口村。丽(水)浦(城)、查(田)供(村岙)、木(岱口)住(溪)公路过境。

上垟镇是闻名中外的龙泉青瓷主产地,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瓷土资源及传统制瓷工艺,原龙泉瓷器总厂、一厂、三厂、五厂都设在镇内,素有"青瓷之都"之称。现镇内个体青瓷作坊发展迅速,镇内有个体瓷厂30多家,正所谓"瓷窑林立,烟火相望"。

龙泉香菇名闻遐尔,享誉百年。上垟镇拥有 17.2万亩的林业面积。丰富的林木资源和优越的生态条件,使用权上洋镇有了"香菇之地"的美称。

上垟镇有6.2万亩的毛竹林,随着农业综合一切项目竹笋两用林的开发,使丰富多彩的笋、竹资源为上洋镇农民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财源。"毛竹之乡"的称号正日益叫响。

沿革

1949年为岱垟乡,1951年分设岱垟、金垟2乡,1956年合并复称岱垟乡,1958年改称岱垟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改设上垟镇,1992年四源乡并入。1997年,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木岱口、源底、社口、木岱、昌岗、黄渡、岱源、五都垟、五都楼、小黄南、花桥、共建、双际、丁源、生源、横店、际岭、中村、上源、汤源20个行政村。

附:四源乡 因境内有生源、丁源、河源、上源四条溪源得名。1958年11月以前属庆元县,称四源乡。1958年11月龙泉、庆元2县合并后划入八都(大)公社,称四源管理区。1961年改称四源公社。1973年7月恢复庆元县时划归龙泉,属八都区。1984年5月改称四源乡。1992年并入上垟镇。

附:岱垟乡 以木岱、五都垟2村尾字组合取名。清属西宁乡五都。1938年为贵岱、黄锦2乡。解放前夕为岱垟乡。解放后因之,属八都区。1951年分为岱垟、金垟2乡。1956年合并仍称岱垟乡。1958年为八都(大)公社岱垟管理区。1961年改称岱垟公社。1984年5月改岱垟乡。1992年撤销。

简介

"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上垟好山场"。上垟镇位于龙泉市的西部,距市区36公里,地处浙闽边界,东与八都镇、小梅镇毗邻,南连庆元县黄田镇,西接宝溪乡和福建省浦城县富岭镇,北靠竹垟畲族乡,是龙泉市的西大门。

全镇总面积157.39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积1.7万亩,山林面积20.1万亩。辖上垟和泗源两个管理区,20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共有村民小组165个,13033人(2017年)。龙浦高速、53省道穿境而过,境内有百年青瓷古龙窑,有源底古民居建筑群,有省级十大非遗经典旅游景点之一的披云青瓷山庄。青瓷工厂林立,毛竹资源丰富,素有"青瓷之都"和"毛竹之乡"美称,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

近年来,上垟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创建边界特色乡镇和打造中国青瓷小镇为目标,以提升青瓷、毛竹两大产业为重点,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

经济状况

在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创建省际边界重镇和打造中国青瓷小镇为目标,以提升青瓷、毛竹两大产业为重点,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42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15亿元,农业总产值1.29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24元。

20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77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亿元,农民人纯均收入8325元。

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13家,其中青瓷企业55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青瓷企业5家。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一心五点"之一的青瓷产业发展基本点,占地近500亩的青瓷园区入园企业14家,全镇青瓷企业产值超过2亿元,初步实现产业集聚。企业产品类型包括青瓷原料、包装瓷、日用瓷、艺术瓷、仿古瓷以及卫浴洁具等。并拥有1位国家级大师、1位省级大师、3位丽水市级大师、1位丽水市级非遗传承人和众多民间传统制瓷老艺人。2008年园区被授予"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第三批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丽水市党建三级联创示范乡镇、丽水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镇等荣誉称号,在全市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连续5年获奖,并于2012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青瓷小镇"荣誉称号。

集镇发展

上垟镇积极开展青瓷文化品牌建设,"曾芹记古窑坊"成为浙江省首批23个传承保护基地之一,"披云青瓷山庄"入选浙江省十大非遗经典旅游景区,全镇共有国家级陶艺大师1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丽水市级工艺美术大师3名。通过连续三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在上垟的节庆活动,一大批国际陶协顶级大师和全国古陶瓷学会专家亲身体验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的青瓷底蕴和文化魅力,使上垟青瓷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坚实奠定了上垟青瓷产业在全市的重要地位。

满目青山、放眼竹海,这是上垟镇毛竹林中的一个场景。全镇境内有毛竹林面积6.8万亩,素有"毛竹之乡"的美誉。我镇通过建立500亩冬笋培育基地的示范,实现了"穿着短袖吃冬笋"的目标;通过建立500亩大径竹培育基地的示范和300公里竹林机耕路的建造,进一步增加了竹农的收入,实现了毛竹亩产值2000元以上。[3]

获得荣誉

上垟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我镇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势头良好,民生投入日益加大,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镇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第三批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丽水市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示范乡镇、丽水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去年还获得浙江省人口普查先进单位,浙江省创先争优九月"闪光言行"先进党委,丽水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丽水市"五五普法"先进单位、丽水市"节能降耗"先进单位、龙泉市先进基层党委、龙泉市农民增收贡献奖等10余项荣誉,并连续五年在全市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中获奖。

旅游景点

上垟镇境内有百年青瓷古龙窑,有源底古民居建筑群,有省级十大非遗经典旅游景点之一的披云青瓷文化园。青瓷工厂林立,毛竹资源丰富,素有"青瓷之都"和"毛竹之乡"美称。

中国青瓷小镇位于龙泉县上垟镇,这里原先是国营龙泉青瓷总厂的所在地,国营厂倒闭后,人们把它重新设计成了一个青瓷文化园。镇子很小,就一条主街,路边很容易就能看到文化园的大门。园内老厂址的两个高大的烟囱仍然耸立,颇有历史感。游人可在此了解青瓷的历史、体验青瓷的制作过程,辅以精巧的翻新设计和漂亮的瓷器展示,可以说是龙泉另一个出色的青瓷博物馆。

文化园内分为游览区、体验区、休闲区三部分,游览区内以参观为主,有瓷之国、瓷之史、瓷之旅等多个展示馆,展示青瓷的文化和制作工艺,整个参观过程大约1小时左右。另外,经典影院每晚19:00会放映电影,感兴趣可前往观看。

体验区才是青瓷文化园最有意思的地方,你可以自己亲手制作瓷器(每小时10元),旁边会有工作人员指点你如何拉胚。做好的瓷胚可以交给园内工厂烧制,他们会把成品邮寄给你(烧制、邮寄需另付费),是很特别的旅行纪念。大人小孩都不容错过。

休闲区的披云山庄可以住宿,里面的装饰透着浓浓的中国味道,喜欢瓷文化的朋友不妨在此静静住上一天(标间300元起)。旅程结束后,可在镇上找家小店,买些青瓷酒杯和茶具,价格相对比较实惠。

行政区划

上垟镇辖木岱口、源底、社口、木岱、昌岗、黄渡、岱源、五都垟 、五都楼、小黄南、花桥、共建、双际、丁源、生源、横店、际岭、中村、上源、汤源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木岱口村。丽(水)浦(城)、查(田)供(村岙)、木(岱口)住(溪)公路过境。[4]

特产

上垟镇是闻名中外的龙泉青瓷主产地,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瓷土资源及传统制瓷工艺,原龙泉瓷器总厂、一厂、三厂、五厂都设在镇内,素有"青瓷之都"之称。现镇内个体青瓷作坊发展迅速,镇内有个体瓷厂30多家,正所谓"瓷窑林立,烟火相望"。

龙泉香菇

龙泉香菇名闻遐迩,享誉百年。上垟镇拥有 17.2万亩的林业面积。丰富的林木资源和优越的生态条件,使用权上洋镇有了"香菇之地"的美称。

上垟镇有6.2万亩的毛竹林,随着农业综合一切项目竹笋两用林的开发,使丰富多彩的笋、竹资源为上洋镇农民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财源。"毛竹之乡"的称号正日益叫响。

青瓷

上垟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福建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两种类型。龙泉"哥窑"被视为瓷中珍品,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龙泉"弟窑"被誉为"青瓷之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