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三门峡

增加 1,67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介于北纬33°31′24″~35°05′48″、东经110°21′42″~112°01′24″,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市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三门峡市东西横距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 2020 Baidu - GS(2019)5218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河南省18地市名称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隋文帝开皇三年改荥州为郑州,始称“郑州”。
简称汴,古时又称东京、汴京。春秋时期郑庄公于夏都城老丘的遗址上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命名为“启封”。汉景帝刘启讳“启”因改“启封”为“开封”。
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秦时,因奉五德,以周为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故改雒阳为洛阳,此“洛阳”名始。
古称山阳、怀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煤兴市。1945年,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矿作坊得名。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随着黄河多次改道,济水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占。
简称殷、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因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ref>[https://www.sohu.com/a/63269721_271067河南省18地市名称起源 你得知道三门峡是咋来的! ,搜狐 2016-03-14] </ref>
== 三门峡市 ==
== 黄帝文化 ==
黄帝铸鼎原聚落遗址群位于灵宝市阳平镇境内,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东为沙河,西为阳平河,方圆300平方千米内分布着50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总面积达4.36平方千米。《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均有黄帝“铸鼎升天”的记载。铸鼎原周围还一直流传着黄帝铸鼎、驭龙升天、嫘祖采桑等与黄帝有关的传说故事,还有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山名、水名、地名,尤其是如 [[ 轩辕台 ]] [[ 夸父山 ]] [[ 蚩尤山 ]] 这种以当时部落首领命名的现象在全国少见。黄帝铸鼎原聚落遗址群与有关黄帝的记载和传说相互印证,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帝工程)启动的最佳切入点。其中灵宝西坡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北阳平遗址群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列入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2006年,西坡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虢国文化 ==
== 风景名胜 ==
三门峡市境内有被誉为“文化圣地”的仰韶文化遗址、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石、荆山黄帝铸鼎原、“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函谷关、我国三大遗址博物馆之一的虢国博物馆、成片地下民居天井窑院建筑群、 [[ 空相寺 ]] 、黄河古栈道、 [[ 石壕吏遗址 ]] [[ 宝轮寺塔 ]] [[ 秦赵会盟台 ]] [[ 鸿庆寺 ]] 石窟、 [[ 安国寺 ]] [[ 甘棠苑 ]] 等名胜古迹。 [18]
截至2018年底,三门峡市共有旅游景区(点)27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9处,4A级以上景区(点)14处。
== 著名人物 ==
[[ 王濬]]
[[上官仪]]
[[ 上官庭芝]]
[[上官婉儿]]
[[ 杨玄琰]]
[[杨玉环]]
[[ 高季兴]] [[ 姚崇]] [[ 召公]] [[ 王溶]] [[ 张士贵]] [[ 宋之问]] [[ 魏野]] [[ 孙长林]] [[ 曹靖华]]
[[孙国庆]]
[[Category: 670 国古代军政人物]] [[Category:文学家國地方志總論]]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