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三朵花(并叙)

移除 11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 File: 宋词7琅琊山图14444.jpg|缩略图 |居中|200px250px|[http://dpic9.ifengimgphotophoto.comcn/w60020081023/p00020033073290933_b.ifengimg.com/pmop/2018/0731/B96051F0ED997B5C3AD62E0C8BDD985B4E12BBA2_size66_w870_h870.jpeg jpg 原图链接] [https://wangmingwww.pai-hang-bangphotophoto.comcn/pic/name-7384930504776417.html 图片来源]]]
|-
作者:[[苏轼]]
|}
'''《三朵花(并叙)》'''是[[宋代]]文学最苏轼的作品。 [[ 苏轼 ]]用自己 豪放风格这 创作实践表明:词 苏轼刻 无事不可写,无 追求 不可入 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 与诗一样 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 状物以慷慨豪迈 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功能 。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 由于 苏轼 思想和性格特点 扩大了词 表现功能,丰富了 的情感内涵 表达 拓展 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 词的 数量在其 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 词的 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艺术品味 这些 感情纯 堂堂正 深婉,格调健康高远 地引入文学殿堂 也是对传统婉约 使 从“小道”上升为 一种 继承和发展 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ref>[https://so.gushiwen.org/user/login.aspx?from=https%3A%2F%2Fwww.gushiwen.org%2FAuthor_1d96298374.aspx 苏轼平生] 古诗文网</ref>
==诗词正文==
{{Cquote|<房州通判许安世,以书遗余言:“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
画图要识先生面,识问房陵好事家。
>|<《三朵花(并叙)》>|<诗词网>}}<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g9Nu4R 为什么要让孩子背古诗] 一点资讯网,发布时间;2020-03-11 17:03</ref>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苏轼简介] 古诗文网</ref>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eb3507b83fc209b?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文学巨匠苏轼教给我们的处世态度: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气馁]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3-11 17:03</ref>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ebf0bb5b879e6f9?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题西林壁中心思想及读后感]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3-12 19:31</ref>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g9Nu4R 为什么要让孩子背古诗] 一点资讯网,发布时间;2020-03-11 17:03</ref>
==视频==
<center>''' 略谈 苏轼 趣味介绍的人生和创作'''</center>
<center>
{{#iDisplay:y08726h4zd3f0789u1kncs|780|460|qq}}
</center>
<center>''' 听专家解读 康震: 苏轼 悼亡词临终前一首诗,道尽人生,参透生死!'''</center>
<center>
{{#iDisplay:d0374bvy9f8h30064m1dtv|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33,573
次編輯